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静  孙鹏鸣 《辽宁教育》2005,(2):101-103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钟面.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的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你们知道吗?……  相似文献   

2.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角,角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特别是角的大小比较,更是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如果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思维水平,那么这节课将很难上好。 案例: 师:(出示钟表)请同学们找一找,钟面上有角吗?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角。 师:我会变魔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能把角变大,还能把角变小。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3~45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师:这些图片中都出现了什么图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二、认识特征1.大胆猜想。师:(出示活动框架)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长方形。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生2: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拉成平行四边形)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1~12页。【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引发冲突师:(课件出示7:55的钟面)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生:8:55。生:7:55。师:有的说是7:55,有的说是8:55,这一时刻到底是几时几分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板书:认识几时几分)二、自主探究,独立导学1.教学例3。出示导学单:(1)怎样来确定课本第11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 )第三册第 5 6~ 5 8页。[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 :老师一进来 ,就看到许多小朋友都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 ,谁知道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红领巾 )师 :小朋友一定还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板书“角”)师 :(出示红领巾 )在这块红领巾上有几个角 ?指一指。(生答 )。师 :那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怎样画一个角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多媒体分层出示 :1 .角 ?  2 .组成  3 .画法。二、新授1 .认识实物中的角。分别出示实物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页《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课件出示奥运会上领奖、升旗情境图)画面上,有你认识的图形吗?生: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师:(课件突显国旗上的五角星)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五角星呢?生:因为有5个角。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评析]新课伊始,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激动人心的奥运会颁奖场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五…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 ̄39页例1 ̄例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做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在生活中找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师:老爷爷修剪树木的剪刀张开的图形叫做角,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这样的角吗?学生汇报找到的角。师:真多啊,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P121~122,练习二十八第1~3题。教学目标1郾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2郾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大小。教学重点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教学难点直线的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每人准备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明确目的师:以前同学们学过直线和线段、角,并且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它们,比比谁的收获多,好吗?二、动手动脑,探究新知1郾观察图形,初步感知。(1)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课件逐个出示下面图形:师:试一…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亲切谈话引入1.这节课,我们将用到一种主要的学习工具(三角板),认识吗?2.它的形状是什么图形?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吗?它有几个角呢?(分别请学生指出边和角。)3.这三个角中,哪个是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我们可以用来干什么?4.你们除了认识三角形之外,还知道哪些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片断二:明确探索方向师: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生1:长方形是长的。师:可见长方形的边有长、短之分。生2:长方形有4个直角。(其余学生赞同。)师:谁来说说正方形?生3:正方形是方的。师:这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有没…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导入学习,明确挑战师:(出示:第七单元集中识字)同学们,读完今天的课题,你觉得这节课与以往的语文课有什么不同?生:今天的语文课只学习字词。生:今天这节课将集中学习一个单元的字词。师:是的,你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有信心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完本单元的大部分字词吗?生:有。师:你们认为这节课可以怎么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好!前面我们结束了对相似三角形这一章的学习,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叫相似?生1:两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生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生3:应该是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生4: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无人再回答)师:同学们,相似用生活语言理解是:形状相同的图形,用数学语言理解就是: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图形叫相似图形。【点评】强化记忆,巩固提高(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如图所示:如果△ABC和38  相似文献   

12.
案例 一、猜一猜 (电脑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再出示分针和时针,接着出示数字1、2、3、……、12及弧线,最后形成一个钟面) 师: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钟表)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生_1:我在钟楼见过。 生_2:我在飞机场见过。 生_3:我在汽车站见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师:1分钟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听1分钟的音乐.(课件播放音乐) 师:1分钟到了,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秒针走5秒的滴嗒声) (出示钟面)你知道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片段一: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几位老朋友,见一见吧。(课件出示情景图,生从中找出长方形、圆、三角形、扇形等。)师:有一位新朋友就藏在这些图形中,想认识吗?生提高了热情,师点击实物,抽象出角,导入新课。【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本课的知识巧妙地隐藏于学生熟悉的物体中,通过介绍新朋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究愿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沟通联系,认识组合图形1.复习基本图形。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师:这些图形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2.认识组合图形。师:(出示长方形卡纸)这张长方形纸就是一个基本图形,对吧?如果剪下一个图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生:(生边讲边指)可能是长方形、三角形……师:(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剩下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堂课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现把这节课的精彩教学片断整理出来,并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片断一:分饼导入师:中秋节同学们吃到了什么?生:月饼。师:吴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大月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的学问可大呢。老师先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老师有4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几个月饼?你们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生:好。师:预备———开始。生:啪。啪。师:老师有这样的2个月饼,平均…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活动生:老师,还有蝴蝶也是对称的!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唱首歌还是生:还有蜻蜓!表演一个节目呢?[点评:物体的对称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一个知生: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吧!识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考虑到三年级师:那好啊,请上来!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用他们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生模仿“千手观音”的造型)引出,促使他们投入热情去探究物体的对称性]师:同学们,美吗?三、认识对称图形生:美。师:这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就得到这师:真棒,给他们掌声!样一些平面图形。(出示图片)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师:(出示投影片平行四边形)这是什么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生:这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师:(在平行四边形上做一条高)这条高所对应的底是哪条边? 师:同学们再想,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二年级第三册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中,很多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出示红领巾、三角板等物品。师:“小朋友,这些物品中有角吗?”生:“有”。师:“谁来指指看?”生:“我来,我来。”学生充满激情。可同学们通常是这样指的,如图1。  相似文献   

20.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1.认识长方体。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生:有6个面。师:有几条棱?生:有12条棱。师:又有几个顶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