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书。集哲学著作与畅销书于一身,《苏菲的世界》确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 哲学是睿智,是深奥,是玄虚,是形而上的东西。哲学是关乎终极问题的,它与人们当下关怀的社会生活相去甚远。以至哲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旧家语文出版局最近把《论语》翻译成马来文出版。这是马来西亚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哲学著作的翻译本。 《论语》马来文版本翻译者乌拜都拉目前在马大中文系任教。马来西亚翻译出版孔子的《论语》旨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奠基人詹姆士威廉·詹姆士(1842—1910)是美国实用主义的真正奠基人。詹姆士出生在纽约,早年就学于普林斯顿神学院,后来在哈佛大学理学院,医学院学习化学、解剖学和医学。1867年后在德国广泛涉猎了心理学和哲学著作。1869年获博士学位,1872年以后在哈佛大学等处任教。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1890)、《信仰的意志和通俗哲学论文集》(1897)、《宗教经验类型》(1902)、《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等。  相似文献   

4.
《现代出版》2015,(2):2
黄洛峰(1909~1980),云南鹤庆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昆明设立云南书报社,以此为据点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李公朴、艾思奇、郑易里等人在上海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后改称读书出版社)。不久,应艾思奇邀请,黄洛峰加盟该社,出任经理。黄洛峰注重哲学著作和通俗读物的编辑出版,如《大众哲学》(艾思奇著)等,多次再版加印。1938年,在黄洛峰推动下,首版中文全译本《资本论》(郭大力、王亚南译)由读书出版社出版,一时传为佳话。此外,黄洛峰组织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5.
张月 《传媒观察》2023,(6):65-71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的源头。翻译《新莱茵报》通常采用直译的方式,以准确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使用“编译”来说明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编辑+翻译”,而是依靠编译者的知识积累和大量复杂查询、考证,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原文做出解释、校正文字、说明背景,有时甚至注释文字篇幅超过原文。因而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通过对报纸的翻译、审读、编辑和注释,全面、真实地还原《新莱茵报》版面的本来面貌,为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与实践提供原始材料,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哲学研究,尤其古代哲学的研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的“困境”越来越突出。哲学研究的“浮躁”现象严重,编著多而立说少,缺乏自身的独创性。哲学著作出版难的状况使哲学工作者更加凄苦和冷落,一些学者纷纷下海转行。在这种情况下,石训、姚瀛艇等专家却伏案精研深究,历经十年之苦,撰写了百余万字的《中国宋代哲学》一书。作者这种严谨治学、不为功利所动的人文精神真使人可喜可贺,河南人民出版社赔大把钱出版这部专著的胆识也是值得称道的。《中国宋代哲学》作为一部典型的断代哲学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代哲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且填补了宋代哲学研究中的不少空白,挖掘出了一批新人物。正如张岱年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所说:“近年以来,中国哲学史教材对于宋代哲学都有所论述,但是多限于几个大家的学说,尚不足以表现宋代哲学的全貌。”纵观研究宋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其哲学著作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其中,对毛泽东的哲学叙述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艾思奇哲学著作对当代出版工作的启示主要体现为:出版工作者要高度重视通俗著作的出版;要善于发现和培育有潜力的青年作者;要敢于进行编辑体例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社科类:社科文献出版社《理性的话:分析哲学的分析)(〔英〕科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传统的界限:符号、话语与民族文化》。商务印书馆《“认真”的崩溃:新日本人论》(〔日〕千石保),《进人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从梦想到现实:21世纪的人类生活》。人民出版社《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化建设辩证法》。中国人民大学出  相似文献   

9.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领域中的哲学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解释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和方法等,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它与哲学、教育原理、教育史等密切联系,既是哲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又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理论与哲学结缘很早。在古代,哲学著作中往往包含有教育思想;而教育著作也受哲学思想的指导和影响。19世纪初,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自此之后,西方有些学者开始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学,使这两门学科逐步结合起来。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罗生克兰茨(1805—1897)著有《教育学体系》一书。后来,美国教育学家布莱克特(1836—1911)用英文翻译此书时,把书名译为“教育哲学”。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这一学科的名称。进入20世纪初,研究教育领域中的哲学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永乐三《大全》作为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和行为规范,沿用近五个世纪,为传承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丛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本文运用文献学、考据学和引文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大全》对后世文献编纂的影响进行剖析,可为研究和学习儒家哲学著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拉美特利与《人是机器》茹利安·奥弗雷.拉美特利(1709—1751)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最早代表.他出生在圣马洛城的一个富商家庭.1733年到荷兰的莱顿大学,就学于著名医学家波尔哈维.1742年回国后任军医.1745年他在海牙发表了第一部哲学著作《心灵的自然史》,被教会和统治当局下令焚毁.此后他逃亡荷兰,并于1747年发表了《人是机器》这部重要著作,更加触怒了僧侣、贵族,他们扬言要对他处以极刑.于是他又逃亡到普鲁士,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艾丰的哲学著作《中介论》写于1992年,一出版即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特别得到各级领导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他们认为该书从哲学上回答了他们在实践中感到困惑和长期解答不了的问题。理论工作者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清朝晚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的总体概貌,在此基础上重点介述了《万国公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推介、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泰西民法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清朝晚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有效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一、“中介论”是艾丰的重要理论建树艾丰的哲学著作《中介论》写于1992年 ,出版后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特别是各级领导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他们认为该书从哲学上回答了他们在实践中感到困惑和长期解答不了的问题。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哲学工作者也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学术上的支持。1994年11月和1995年6月 ,先后有三家全国知名哲学学术团体在北京召开研讨会 ,许多哲学界的权威学者都到场发表意见 ,对该书给予了总体的肯定。2000年1月 ,该书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再版 ,艾丰在《第二版前言》中称之为在“已经出版的著…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工会法》、《劳动法》、《工会条例》、《劳动保护监察条例》,感触很多;特别是学习了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一文,使我想  相似文献   

16.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要求干部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特别是多读一点哲学著作,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无疑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百年大计。党的新闻工作者,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战士,更应注重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武装头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磨炼自己的理论功底,这也是改革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前,读过朱光潜先生的一部书,叫《谈美书简》,里边说过这么两句话,印象很深,对我启发很大。第一句话是:“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视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第二句话是:“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我想,这两句话,对我们研究翻译同样有用。做文学翻译,不能对原作之美熟视无睹,翻译失却了原作的美,无异于断其生命;做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不能不对美学有所关注,忽视了美学,文学翻译研究至少是不完整的。美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研究文学翻译美学,我一直有一种担心,怕这种研究或流于概念,或流于玄虚,给  相似文献   

18.
艾丰的哲学著作《中介论》写于1992年,一出版即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他们认为该书从哲学上回答了他们在实践中感到困惑和长期解答不了的问题.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哲学工作者也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学术上的支持.1994年11月和1995年6月,先后有三家全国最高的哲学学术团体两次在北京召开研讨会,许多哲学界的权威学者都到场发表意见,对该书给予总体的肯定.2000年1月,该书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再版,艾丰在《第二版前言》中誉之为"我已经出版的著作中最得意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9.
福柯在中国     
20世纪80年代构成了现代中国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氛围和知识氛围。此时,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由于“文化大革命”引发了一些悲剧性后果,这样,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受到了知识分子的质疑。“文化大革命”也在党内遭到了批评。邓小平倡导面向西方世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开始大量翻译西方现代和当代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20.
支颖 《出版史料》2012,(4):117-119
黄秋耘(1918~2001)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成就突出的编辑家。他曾编辑过《文艺学习》《文艺报》等多种刊物,参与主持修订《辞源》工作。他写过大量的杂文、随笔、散文、文学评论,并结集出版了文学作品和评论集十馀种,也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