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知识生产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是导致大学知识生产系统生态演替的重要动因。当前,大学知识生产系统的危机主要表现为功能迷失和行动异化,其根源在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引发的大学知识生产系统外部的生态变革和内部的理念动摇。超越当前的危机,需要构建与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相适应的生态平衡机制,一方面需要界定外部力量干预大学知识生产的边界,建立科学的外部干预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大学自身坚守生产高深知识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自由的行动规则,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陈乐 《高校教育管理》2019,(3):10-18,60
知识的价值边界在知识经济时代被极大地拓展,知识的生产、传递、交换、消费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而伴随着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信息技术革命等现代社会的多重特性,知识生产模式正从传统的"模式1"向"模式2"转型。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具有多重本质性差异,知识范式的转型或将成为以知识为本质属性并兼具知识生产密集性特质的研究型大学结构性变革的外驱力。在转型时代,研究型大学应保持改革的敏锐性、主动性、自觉性与前瞻性,悦纳知识范式转型、积极与弥散性知识生产机构开展互动与合作、基于自身优势建构具有内在独特性的知识生产体系、控制知识生产者的生产过程、改革并完善评价体制机制以驱动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等多重职能的整合性发展,从而继续处于社会知识生产体系的中心并对其发挥持续性、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知识社会视野中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社会是一个知识高度丰富、知识价值大大提高的社会。在知识社会中,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大学将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机构。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境,现代大学要么转型,要么被淘汰。在知识社会,办好大学理念、办学制度,需要更新组织边界需要重构,组织功能,需要精简在与其他知识机构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4.
知识生产模式1的知识生产情境主要由特定共同体的学术兴趣所主导,知识生产活动由特定学科兴趣所驱动;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组织体现出同质性;知识生产主体多为大学教师等学术人员,其知识生产质量控制主要依靠同行评议.知识生产模式2具有知识生产情境的应用性、知识生产的跨学科性、异质性与组织多样性、社会问责性与反思性、质量控制方式的综合性与多维性等特征.杜克大学主动对自身状况、社会变革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与调适,通过大学战略规划来推动知识生产模式1向模式2的转型:制定顺应知识生产目的 转变的战略目标;实施以打破学科边界,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为核心的战略行动计划;建构以多主体互补嵌入式关系为特征的组织结构;建立多主体参与质量控制的战略评价体系.当前,为了更好地以战略规划推动大学转型发展,我国大学在战略规划中应转变战略发展理念,兼顾学术使命与社会责任;开放组织边界,构建多元化跨学科单位;重构战略规划实施的评价,将内部自评与外部评估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刘欣  万文婷 《现代教育科学》2024,(1):106-113+135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大学深度转型的制度性命题。基于知识生产制度演变与模式转型的双重逻辑,观照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生成理路,可引申出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适应知识社会转型的外部环境,实现产教融合制度的外融合;二是如何适应知识生产转型的内在逻辑,实现产教融合模式的内融合。为此,应聚焦产教“内外融合”的关键要素,形成制度与模式双向协同分析框架,进而审视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向: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应聚焦制度情境和模式内涵的系统性重构,逐步实现多主体、多平台、多文化、多功能、多路径等“多重融合”的范式变革,最终形塑产教系统性变革的新型大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正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型、从创造知识向应用知识转型、从学科向跨学科转型、从知性到德性转型。大学转型主要是通过不断变革其理念与制度以实现转型合法化,大学章程是大学理念与制度的载体,建设大学章程以凝铸电子文化时代理念、强调"应用性"价值、重构跨学科逻辑制度框架、融德性于制度设计,从而有助于大学实现科学转型。  相似文献   

7.
知识问题是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指导并引领网络课程的发展方向。当前,知识世界正在发生着诸如知识范式、知识形态、知识政体的转变或被颠覆,即“知识转型”的变革,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如何迎接知识转型的变革?一是注重平台建设的多元化与包容性,构筑知识共享的新型组织化图景;二是融合三边网络与混合组织力量,化解大学与政府、市场三权之歧的矛盾;三是获取知识生产者与传播者的大学教师支持,专业发展为数字化教师,转向知识、能力与技术的合成者;四是探索SPOC开发运营模式,为MOOC坚守的知识“开放”和“共享”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知识认知变迁带来知识生产模式的变迁,大学知识生产逐渐服务化与组织化。大学科研服务组织是大学科研服务组织化阶段的产物,它和传统的基层科研组织有很大的不同,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组织结构。它以服务为导向、问题为中心,能够基于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在动态边界基础上实现自我创新、是一种新型的知识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79-84
学习是大学应对内外部需求的一种基本方式。学习文化的变革和重构,极大地影响了大学深层发展动力的形成、办学决策和整合资源的方式。在学习权力转移、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信息技术普及等变革要素的共同推动下,大学学习文化呈现出建构性、情境性、主体性、协作性和技术支撑性的变革动向。这些整合的变革特征,要求大学管理在新的合理性基础上实现转型和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0.
学术资本主义作为大学组织回应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产物,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学术资本主义的渗透下,大学组织在知识生产模式、国家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以及宣传策划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面临着变化,高等教育系统也发生着变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11.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university linkages occurs within the orbit of two major influence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 The presence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builds great pressure towards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er of knowledge. The economic contraction of recent years is juxtaposed against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 which demands that productive enterprises compete on a world wide scale. Universities are not exempt from this dynamic as they too are propelled toward a market orientation. This process leads to a series of conflicts within our universities which define the parameters of the transformation.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se areas of development and conflict within the market university: 1) autonomy and collegiality, 2) the market and the university, 3) ideology, 4) glob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5) pluralism.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within market university and the change from social knowledge to market knowledge. The focus here includes: 1) the social context of knowledge, 2) science, research of knowledge, 3) knowledge as property, 4)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It is in this context that a new public policy for universities must be charted.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大学存在危机,这一危机既反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殊问题。用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观照,要解决大学危机,必须实现大学理念的转向。重视高等教育知识论哲学,兼顾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正确处理大学与市场、政府的关系,植根本土、放眼世界,这是大学理念转向需要坚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范式的转型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对知识范式的转型能否及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能否得到社会的肯定并由此引发大学发展的兴盛与衰亡。神话知识向形而上学知识的转型引起了知识的极大增进,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形而上学知识向科学知识的转型,因大学对科学知识的漠视,使得大学的发展陷入危机,而对于科学知识范式的重新拥抱又使得大学发展回归繁荣。当前,我们正处于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过程中,这种转型同样要求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授适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知识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回应当前知识社会的严峻挑战,大学应当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改革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管理模式与体系。大学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本质在于创建学习型大学。其任务包括创建大学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创建大学知识库、优化知识访问和共享;建构共生和协同发展的管理生态,促成大学成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加强大学间的合作,促进大学间知识的互动与整合;将知识管理与大学的绩效结合起来等。  相似文献   

15.
创业型大学的内蕴与组织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在自主创新精神的统领下,以"创业遗传代码"铺设与"学术资本主义"运作为行为特征的一类大学。它强调以学术为核心,以学术引领市场,进而形成学术源与市场流的良性互动。作为国内大学求新求变的一种特色化选择,创业型大学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也不是所有大学的共享模式。创业型大学应具备三大组织特色,即具有激活学术创造力与转换力的组织架构,善于进行冲突管理并处于开放创新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把目光集中在政府的科技政策、经费投入、办学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专业应用学科的生成和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机制。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够常盛不衰,与其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总是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捕捉到新的知识增长点,从而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社会发展。本文试图从知识生产模式和学术发展机制上探讨研究型大学既能灵活多样又保持自身学术传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学排名的产生、演化及其治理,有其特定的市场逻辑。出于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公众在大学综合信息占有上的非对称性,这些利益相关者演化为大学排名的首要需求者。当社会过分依赖排名识别高校办学水平信息、政府更多依据排名结果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时,大学排行榜逐步完成了“知识—物品—商品”的属性转变,大学排名也成了既受追捧又受诟病的商品生产,迫使政府和公众在大学排名上做出无奈化决策和模糊化认同,高校在大学排名中予以选择性参与。要求得大学排名由“乱”向“治”的转变,需要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以市场规律为核心优化大学排名资源配置,统合行业自律和政府引导,实施“排名机构成长专业化”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统筹发力。  相似文献   

18.
市场介入、社会对各种知识的需求以及大学知识管理的量化,使得大学知识生产逐渐出现实用化的倾向。知识生产的实用化1能会带来知识生产创新能力低下以及肤浅化与泡沫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