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儿童权利保护: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儿童权利保护:问题与思考刘焱我国政府一向重视儿童工作,在儿童权利保护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儿童权利保护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行动,更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对儿童权利的普遍认识。一、儿童权利保护:法与民众意识...  相似文献   

2.
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的特殊性,主要在权利主体、权利本质以权利救济等方面得以体现。这些也是特殊儿童教育权利获得救济的前提和基础。对特殊儿童权利的救济难以依靠传统民事救济制度得以实现,还需要援引惩罚性的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需求
  儿童是学前教育的最大当事人,只有以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才能了解科学保教活动中儿童的需求。
  基本的人权。这种生命的权利在儿童身上最首要的体现是获得照料和保护的需要。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权利,儿童的发展一日千里,身心不断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有相应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每个儿童都有学习的权利,儿童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得相应的发展,他们有权利获得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有效学习的方法。儿童有游戏的权利,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来释放天性,体验成长的快乐。不给儿童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不给儿童管理自己游戏的权利,就培养不了能够管理自己游戏的儿童。儿童有“承担责任”的权利(包括在自我服务、家庭生活、劳动等方面承担责任),儿童只有在不断获得承担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存品质。  相似文献   

4.
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国法律规定,所谓对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及特点,把全国人民关于保护儿童权利的愿望与意志集中起来,固定下来,从而转化为国家的意志,用以调整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及公民个人同儿童权利保护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指对儿童权利负有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关于儿童权利保护的各项规定,按照作为或不作为的要求,以确保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实现。①第一,儿童的生存权。《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所有儿童,无论何种民族,何种…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家庭教育的崭新理念。笔者通过对广州市2728名家长的调查显示:(1)当代城市家长已经初步具备儿童权利观念;(2)儿童权利的落实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3)家长的儿童权利观念受到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户籍、子女性别、父母角色、儿童年龄、家庭婚姻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儿童游戏权利的保护是关乎人类文明建设以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署,可以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儿童的游戏权利,但考虑到我国儿童游戏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其游戏权利的保护仍不容乐观.从社会文化整合视域出发,为了保障国际公约中儿童游戏权利的实现,需要在我国社会层的价值导向下依据机构层的微文化环境,同时...  相似文献   

7.
冯婷艳 《中国教师》2014,(Z1):139-140
本文主要谈论和研究了我们国家的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完善措施。从儿童权利的基本理论入手对儿童权利的基本特点、儿童权利的分类以及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我国儿童权利保护法律的现状,针对我们国家儿童权利保护法律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我过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完善的措施和手段,为我畅通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提供一套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对儿童权利保护的内容和普遍法律标准,1992年4月1日,该公约在我国生效。在《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的权利,指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及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儿童权利是指儿童依据其自身特性而享有的所有权利的总称,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国际文件中体现的儿童价值,经历了从最初的"儿童救济"到"儿童发展",再到"儿童赋权"三个阶段,呈现出儿童权利内容和主体扩大化、儿童权利保护文件专门化、执行机构明确化的特征。我国应吸取国际法以及世界各国在儿童权利保护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儿童立法、福利制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加强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济南、青岛两地的7所初级中学抽取学生897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权利意识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行为倾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在农村,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显著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越高;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行为倾向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具有更强的权利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1.
郭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1):108-110,121
近年来,儿童侵权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梳理近十年来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研究状况发现,研究主要围绕儿童不同权利的保护、不同类型儿童权利的保护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儿童权利保护的影响等领域展开.虽然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研究方法较为多样,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缺乏关于儿童权利保护的专项法规的研究、忽略了对儿童参与权和发展权等边缘权利的研究等等.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借鉴国外儿童权利保护的经验,加强儿童权利保护的专项法规研究,探寻建立学校教育、制度保障、机构保护的三维社会保护机制,不断促进儿童权利保护机制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对儿童权利保护的内容和普遍法律标准,1992年4月1日,该公约在我国生效。在《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的权利,指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及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儿童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成人社会的努力,但就儿童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必然是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儿童权利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主张、要求和维护权利的行为及观点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有助于维护儿童个人权利,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进行权利意识培养应树立四种理念:从权利救助到权利意识培养与权利救助并重;从外界维护到儿童自护与外界维护并重;从"规训式"教育到儿童主体性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儿童权利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我国不仅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而且一向关注将儿童权利落实在学校教育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样是在确保儿童权利的基础上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其中,品德与社会课程从设计到实施,皆围绕儿童权利释放课程意义。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儿童权利的地位表现得更为明显,对儿童权利的阐述更为鲜明,使儿童权利在课程中的体现更为整体。  相似文献   

15.
论儿童权利的本性及其教育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权利是儿童凭借特殊的身份而享有的正当自由或者利益,这些正当自由或者利益是由道德以及法律所规约的.法律或者道德在确认儿童享有这些正当的自由或者利益时,明确赋予了父母、教师、一般社会公众以及国家所承担的相应义务.受教育权是儿童的一项积极权利,也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权利的保障对儿童实现其他权利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儿童权利对教育提出了承认、尊重和认真对待自身权利的根本性诉求.  相似文献   

16.
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儿童权利保护的主阵地,父母则是儿童权利保护的主生力军。但是现实中,父母却扮演着“侵害”儿童权利的角色,在父母对自身利益及价值标准的选择中,儿童权利往往成了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59年的《儿童权利宣言》中就已明确提出:儿童应有游戏和娱乐的充分机会,社会和公众事务当局应尽力设法使儿童得享此种权利。其后,“国际儿童游戏权利协会”于1961年在丹麦成立,为推动和促进各成员国保障儿童游戏权利的工作开展,提供交流的国际平台。1979年该协会发布《儿童游戏权利宣言》,专门就保护儿童游戏权利的事宜向国际社会发出宣告。  相似文献   

18.
杨静 《文教资料》2010,(11):137-139
本文通过两个关于特殊需要儿童受侵权的案例来分析特殊需要儿童受到侵权的原因,来说明在目前情况下.为了保护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就应培养特殊需要儿童的自我维权意识,并且从让特殊需要儿童知道、理解和维护特殊需要儿童的权利:练习自我决定;练习自我保护和自卫;认识和战胜障碍;懂得如何巧妙地采取行动并与父母、教师、同学及周围其他人建立联系.获得必要的支持这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培养特殊需要儿童自我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儿童的虐待与忽视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全球性问题.文章试着以日本为例,介绍和分析其国内法对父母儿童权利的规定,防止虐待儿童的办法,创建我国预防儿童虐待与忽视的相关法律对策,呼吁立法关注预防儿童虐待,满足保护儿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无论是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因此,"成人对儿童应有敬畏之心。"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修养。探讨了尊重和保护儿童自尊心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