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改变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呢?下面谈一下自己教学“圆的面积”的课堂实践与反思。[案例]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把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圆)转化为会计算面积的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四则混合计算”的整理复习后面安排了“探索与实践”,如下图:
  通过探索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94。教学至此,已经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数学教学除了引领学生经历过程,给学生一些正确结论之外,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事情可做。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在问题解决后还要继续前进。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能是更贴切的做法。”于是,我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进行了三次追问,引领学生经历了如下的思维之旅:
  追问一:对不对———从举例验证走向公式推导
  通过两个例子的计算,学生得出了上述结论之后,我没有停留在发现结论的层面,而是引领学生主动地去对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教学重难点及教法说明 说课内容是“圆的面积”。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面积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呢?下面一个真实的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片断如下:教师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生1: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角对齐,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掉后放在正方形上面,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放在上…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本上写到,环形的面积等于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我产生了一种想法:假设能把环形伸展成一个长方形(或把环形分割成相等的若干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按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求环形的面积是否可以呢?带着这个想法,我试推测到:外圆的周长加上内圆的周长,然后再除以2,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外圆半径减去内圆半径,就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环形的面积=(外圆  相似文献   

6.
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是小学阶段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后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仍会有不少疏漏。比如,判断“圆的直径一定,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成正比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成正比例”,学生会认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如何让“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一过程自然发生,由学生自主发现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我实施了活动化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操作中感知—观察中猜想—联想中验证”的学习过程,在比较正方形中最大的圆与正方形,它们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中,“不经意”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发现了正方形中最大的圆与正方形,它们的周长、面积的关系。具体的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圆的面积”是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 ,学习了圆的周长 ,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等)的特征 ,并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一内容的安排 ,为将来学习圆柱的有关知识作了必要的铺垫。另外 ,圆的面积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的知识。教材先说明什么是圆的面积 ,然后是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最后是应用公式解题。因此 ,我拟订教学目标为 :1 使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含义 ,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并能正确地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 使学生了解割补转化和…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数学命题应当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突出数学的实践和运用,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引导教师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在推导圆面积时,课本上是把一个圆形纸片剪拼成一个以半径为宽的近似的长方形,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周长发生了变化,面积没有变。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要多出2条半径的长度,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  相似文献   

10.
宋平 《四川教育》2010,(4):36-36
数学教学是师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复习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对话”呢?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整理复习教学的片断为例,谈谈畅通复习课“对话”渠道,获取课堂高效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中对于“圆的面积”的认识过程相对单一,而且存在逻辑相悖的现象,因此需要挖掘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资源,丰富关于“圆的面积”的认知活动。通过历史文献考察发现,关于“圆的面积”认识的基本思路是将圆形与直边图形建立联系,除了目前教科书中常见的长方形,还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熟知的正方形及三角形。这些直边图形都可以成为直观认识圆面积的课程资源,将此类内容融入数学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另眼相看”的认识过程,帮助他们积累对以后数学学习有意义的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圆柱的底面是圆.在计算圆柱的体积时可以根据圆而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来类推。而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来实现的,在学习圃面积公式之前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也都运用了“转化”,这些都体现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力量。学生对“转化”思想也有了深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转化经验,自主探究、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在教学时,教师为了给学生留取大量的练习时间,常规避学生的“真问题”,漠视学生在研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普遍存在的疑惑,弱化由圆到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节。这节课可分为四段进行教学。第一段约5分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圆的图形)感知圆的面积的概念。第二段约20分钟,教师为学生创设圆的面积推导的条件,指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将圆的面积的概念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的概念,完成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建立圆的面积公式的新概念。第三段约13分钟,教师安排适量的口算题、笔算题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三种类型练习,复习巩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第四段约2分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这…  相似文献   

15.
圆的面积公式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采用把圆等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用这些小扇形一正一倒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随着把圆分成的小扇形个数的增多,等分成的小扇形越来越小,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最后由想象出的长方形推得圆的面积公式。如此教学体现了圆的面积公式的证明方法,逻辑上正确严密,又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当然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出发,想到以下3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1)怎样使学生想到把圆等分成小扇形?2)怎样使学生想到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3)怎样使学生想到为了使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应该把圆分得更细?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5年第11期上刊登了黄红成老师撰写的《探索“有价值的数学”》一文,文中从“有用的数学”、“激趣的数学”和“悟理的数学”三个方面阐述“有价值的数学”。笔者阅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文中最后一个案例,不敢与黄老师苟同。笔者认为此案例至少有两点欠妥:一是解释欠妥。授课教师在解释“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哪个面积最大时”,认为正方形比长方形面积大的原因是“正方形的四条边分得很均匀,而长方形的长和宽悬殊越大,面积也就越小”。当学生问教师:“既然正方形的每条边分得那么均匀,可面积怎么没有同样周长的圆…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内容,过程如下:在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要探讨的主题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自主摆长方形,并记录下所摆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数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的数据,并让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结果大多数学生顺利地说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整节数学课中,师生的配合是默契的,学生的反应是积极的,学习也是自主的。乍一看来,这是一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但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究竟是学生数学思考的结果,还…  相似文献   

18.
<正>“圆的面积”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更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已经掌握圆的特征,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教学的。就圆的面积而言,  相似文献   

19.
入选理由:此案例的意义在于它展现了一次完整的校本研修过程,特别体现了专业引领在校本研修中的重要作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在上海市一期课改教材中被安排在四年级,教材提供了3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要求学生数格子、填表, 并观察表格中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下面简单的谈谈我的做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首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给每组的同学发了一个长方形,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当即就有同学问:"不知道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我接着问:"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呢?"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小组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很快就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