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13年上半年,经过教育部选拔,我有幸成为“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中的一员.8月20日,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战友”(其中语文教师10名,数学和幼教各20名)踏上赴港的征程,携手相聚香江之畔,拉开了在港工作的序幕.由最初的茫然、紧张到了解、适应,然后又再到熟悉、习惯,不知不觉间,一年的时光已悄然滑过.  相似文献   

2.
"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始于2005年,是由国家教育部、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内地与香港教师的专业交流,推动香港基础教育改革,推进香港教师教研文化建立。2011年,河北省首次参与该项计划,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丽华老师作为语文学科的入选教师,在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驻校支援服务。在这一年中,香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尊重并照顾学生差异"的全人教育理念、香港小学独特的管理体系和特点、高效的课堂教学以及考绩观课评价体系等,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王丽华老师的香港教育系列,与读者共同分享香港教育之精华,并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2009年,我有幸被教育部选为“2009~2010学年第五届赴港担任教学指导教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2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赴香港驻校工作一年。我希望,本次内地与香港教师的交流与协作活动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教学专长,与香港地区的幼儿教师近距离交流与互动,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香港地区的学前教育,吸纳可借鉴的新理念和经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我很幸运,大学毕业后,正准备回烟台家乡找工作,却正赶上香港特区政府推行“输港优才计划”,要从内地招20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赴港工作。一时应聘者趋之若鹜。由于我所学专业是商业管理,加之形象、气质都不错,一位香港公司主管在初试中对我表示满意,但能否到那座国际都市就职,还要过一个决定性的面试关。  这家香港食品公司的面试地点,设在京城一家星级酒店内。第二天,我装扮一新,按约定找到603房间敲门进去后,看见3名男子正靠在沙发上聊天。“请问这是香港×××公司招聘办公室吗?”我问。“你搞错了,这不是公司招…  相似文献   

5.
黄瑞 《今日教育》2013,(9):44-44
我说教师从当师范生的那一天起,我就许下了这样的理想——读书时做一名好学生,工作了当一名好教师。1994年,杨万霞作为巴县师范学校优秀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近20年过去了,杨万霞仍清晰地记得发言题目是"我的理想并不遥远"。"我的理想就是读书时做一名好学生,工作了当一名好教师。我不是为了上台才这么说的,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她向记者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6.
香港印象     
香港印象卓新平我初次到港,是1987年从欧陆回国探亲。作为一个人文学者,我更注意和关心香港人的心态和精神境界。此后多次到港参加国际会议或途经香港,我多抽时间观察香港社会,与各界人士交谈、沟通。这一体验使我这位来往香港的匆匆过客亦留下了一些难以磨灭的印...  相似文献   

7.
刘里 《江苏教育》2012,(26):51-52
我曾对某县小学、初中和高中的300名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表明,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91%以上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外出交流学习:1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67%没有到过外地交流学习;2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有55%没有到过外地交流学习;甚至有个别教师从教30多年没有跨出过学校"大门"。笔者认为,这就是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的原因之一,因为教师大多是学校化的而不是社会化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难有成效的原因,因为教师大多是"近视眼"而不是"千里眼"。  相似文献   

8.
余颖 《中国德育》2015,(2):68-71
2012年夏,我有幸以教学指导教师的身份赴港交流,得以与香港各类学校的同行进行教学指导交流。浸染香港校园一年时光,发现香港学校组织活动的数量,远远超乎我们这些内地教师的想象。办学理念、学校资源的差异,使得各学校组织活动的项目有所不同,但跨学科主题活动,则是香港各学校必备的"家常便饭"。一、见闻在香港各学校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常用的方式主要两种类型:一种是整合了关联度较大的几门学科的活动,如"科技  相似文献   

9.
无悔的选择     
姜洁清 《教师》2013,(12):24
如今作为一名教师走上讲台也是第18个年头了。这18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学生的学习要管,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操心,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健康也要关心。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当好他们的"保  相似文献   

10.
想拿港币不容易 1999年清华大学毕业时,正赶上香港特区政府推行“输港优才计划”,要从内地招20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赴港工作。这一“惊天喜讯”公布后,迅速在北京各大名校引起强烈反响。由于我所学专业是商业管理,加之形象、气质都不错,一位来清华招人的香港公司主管在初试中对我表示很满意。但能否到那座国际都市拿港币,还要过一个面试关。……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初开始,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与香港教育学院教育领导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穗港两地"一课两讲"教学交流活动。"一课两讲"就是香港和广州两地的两位教师选择同一课题或教学内容,轮流在香港和广州授课,听课教师可以感  相似文献   

12.
在香港,当一名中小学教师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形象良好.经济收入稳定。加上这几年香港经济发展滞缓.就业不易,应聘教师职业更加热门。在我的印象中香港的教师有以下的特点:职业道德:爱心与民主香港的教师对学生关爱至上.在中小学校的任何场合都看不到教师板着脸训斥学生.名校如此,收生最差的第三组别的学校也是如此。我曾经到过一所第三组别的初中.学生按照  相似文献   

13.
郭佳荃 《山东教育》2012,(Z3):123-124
我喜欢这样一句话:"教育像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我很庆幸,也很快乐,因为我加入到了教育工作这个行列,走上了向往已久的教师岗位,正在从事着这如花的事业。所以,我更珍惜!三年的工作历程,是我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更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它让我告别学生时代,成为一名启蒙教师;它让我用青春激情、教育理想、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港大"对于内地生的吸引力是有增无减。为什么要上"港大"?已经绝非一人一家所关注。吸引力有增无减2011年,香港大学迎来百岁华诞。香港大学对内地生的吸引力,在历年的高招大战中可见一斑。据"港大"内地招生部门负责人马纳介绍,去年总共有近40名"省市头名"报考"港大",占到了内地高考状元总数的近三分之二。事实上,不仅是香港大学,广义上的"港大"——香港的大学,这几年对内地生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7~13日,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委托,我带领北京市十佳辅导员团队到香港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是我第三次到香港了。前两次到香港时,我虽与香港的高校有些接触,但唯独这次对香港高校了解得更深入、更充分。一周的培训时间并不  相似文献   

16.
陈曦 《小学语文教学》2012,(24):14-15,3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实践中存在着"为合作而合作",课堂上貌似"热热闹闹",实则松松散散的问题,成效不尽如人意。不少人感叹:如此合作学习,不给力啊。上一学年,我有幸成为"香港与内地教师交流协作计划"的参与者,在港一年期间,观摩了不少小学的语文课教学,发现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先后参加新课改英语教师、英语骨干教师等的培训及外出听课学习,在这多次的培训学习与工作中我经历了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发展的全过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由当初的排斥新课改到接受直至到最后的沉醉其中而成长为一名英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感到自己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把我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人到中年,我有幸步入了教师的行列,如今刚好度过十个春秋。由原来的尊敬教师,崇尚教师,到成为一名教师,起初还有一丝的羞涩,渐渐的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因为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我所从事的就业指导这份工作,这十年我深刻感悟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香港10所自主招生院校招收内地生工作安排已经展开,为帮助有意到这10所港校学习、深造的考生了解更多的信息,现将香港10所自主招生院校招收内地本科生工作安排汇总如下表,希望能对考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前夕,我有幸随广州市幼儿教育学会赴港参观团到港参加第三届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并参观了跃思、耀中、维多利亚等一批幼稚园(即幼儿园)。香港幼儿教育的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归纳几方面的所见所闻,与幼教同行们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