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提出儿童虐待研究的新视角,对美国防止虐待儿童的财政支持制度体系的建立背景、构成、优缺点进行了探究,分析了美国防止虐待儿童的资金来源、监管等方面的情况,为我国防止虐待儿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儿童虐待问题应该说是目前在日本整个社会里最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十年来,儿童虐待现象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儿童虐待的类型分成:身体虐待型、放置不理型、性的虐待型和心理虐待型。儿童被虐待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方面的要因、家庭的要因和被虐待儿童自身的要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儿童期虐待易导致成人后精神障碍的高发生率.儿童期虐待主要类型有性虐待、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儿童忽视与儿童虐待常被混淆,但二者在发生的前提、特点、产生的影响以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均有明显差异,两者都是构成儿童创伤的因素.童年虐待对儿童造成的短期影响主要是躯体虐待所造成的身体伤害,行为和心理病理问题;童年虐待对儿童造成的长期影响可能会产生焦虑障碍、分离症状性、抑郁、边缘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相似文献   

4.
童年期虐待是指对儿童具有抚养、监管和操纵权的人,对儿童做出的足以对其健康、生存、发展及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伤害的一系列行为。由于其发生率高,负面影响严重且持久,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童年期虐待的发生受到儿童自身因素、父母和家庭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作为一种极端负性的早期人际经历,童年期虐待是青少年内化(如焦虑/抑郁、退缩和躯体主诉)和外化(如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心理健康问题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遭受虐待后个体通常会产生有关自我和他人的非适应性认知,Young的图式理论和相关研究揭示了非适应性认知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内外化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所发挥的中介机制。有鉴于此,在应对青少年内外化心理健康问题时,亟需加强对童年期虐待问题的关注,具体可采取以下教育干预策略:一是防微杜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童年期虐待的发生;二是亡羊补牢,深入挖掘保护性因素,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构建积极的同伴关系;三是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期的虐待情况.方法:采用儿童虐待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其中蒙族150人,汉族120人.结果:儿童虐待与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并不存在族别的差异.被调查的270名大学生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的发生率分别为45.55%,17.41%,20%,85.18%,84.07%.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期虐待通常也是数种虐待类型同时存在.结论: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期虐待没有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世界共同发展的世纪,也是儿童发展的新世纪。200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这不仅是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期望,亦是对家庭、社会在儿童成长方面提出的要求。然而,儿童受虐的事件屡见报端,儿童虐待情形日益严重。对此,本文将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儿童虐待的成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中日两国儿童虐待方式等方面的规律,进而了解儿童受虐待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分类学方法,从儿童虐待类型、施虐者与受虐者的关系、影响因素、虐待者的经济状况、受虐者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等方面,对中国124例和日本170例儿童虐待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身体虐待和期待过高是儿童虐待的主要类型;日本生母虐待儿童率明显高于中国生母的儿童虐待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虐待发生率高;中国女孩受虐率高于男孩,日本则相反;0~2岁虐待发生率最高,随年龄增长,性虐待率增大.结论:日本生母虐待儿童率高于中国生母的儿童虐待情况,中国女孩受虐率高于男孩,日本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我们把幼儿教师在活动中有意或无意,但已经严重损害幼儿心灵健康与人格及身心发展的行为称为"精神虐待"或"变相体罚"。与肉体虐待相比,它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性等特征。一般教育工作者经常性的,对不同的幼儿群体造成的具有普遍性的精神虐待现象很多,如轻视型虐待,忽视型的虐待,过分重视型的虐待等。精神虐待是一种精神的皮鞭。用无形的皮鞭抽打幼小的心灵,对幼儿的伤害同样也是无形的,更加可怕的。因为儿童的天性被扼杀,全面发展的机会被剥夺,这种精神虐待更加残酷。  相似文献   

9.
儿童虐待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虐待的界定可分为两个层面,即理论界定和操作界定.前者指学者对儿童虐待概念的理解;后者指研究者如何评估与测量儿童虐待.目前,理论界定与操作界定仍存在一些不足.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的鉴别对儿童保护的具体实践工作意义重大,已有研究得到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包括儿童自身因素、父母因素、二者交互作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儿童虐待的界定是探讨风险因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儿童精神虐待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芳  毛景焕 《幼儿教育》2000,(12):14-15
我们把教育者或有意或无意但已严重损害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行为称为“精神虐待”。与肉体虐待相比,它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性等特点。我们对由一般教育者经常性的、对不同的儿童群体(按发展水平划分)造成的具有普遍性的精神虐待现象作简要分析。一、发展缓慢儿童——“轻视型”精神虐待  相似文献   

11.
儿童心理虐待及其不良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之身体虐待与性虐待,心理虐待更隐蔽,更普遍,影响更复杂。儿童心理虐待正成为儿童虐待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这种形式的虐待主要表现为负性的生活经历,如被忽视、被责备、情感缺失及其他家庭问题等。它让儿童失去正常的生活体验如被爱的感觉、被需要的感觉、有能力的感觉和安全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儿童虐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危害儿童身体、社会性、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美国佐治亚州将儿童虐待分为忽视、躯体虐待、性侵犯、性剥削、情感或言语虐待五种类型,并通过举报、调查和评估、审理等程序防止或减轻儿童虐待产生伤害.基于佐治亚州的经验,我国应该通过制定关于儿童虐待问题的专门法律、成立专门的儿童虐待处理机构、健全儿童虐待案件的司法程序等手段保障儿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提供的数字显示,1994年香港虐待儿童案件达484宗,比上年增加24%。虐待儿童的手法五花八门,有殴打、让婴儿吃毛纸等。而虐待儿童的主犯中70%是儿童的亲生父母。最新披露的一件虐待儿童案涉及一名男保姆用针在他照看的两岁男童身上刺了近百个针孔。这名男保姆因此犯蓄意伤人罪被判入狱六年半。而受害  相似文献   

14.
对儿童的虐待与忽视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全球性问题.文章试着以日本为例,介绍和分析其国内法对父母儿童权利的规定,防止虐待儿童的办法,创建我国预防儿童虐待与忽视的相关法律对策,呼吁立法关注预防儿童虐待,满足保护儿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把儿童虐待列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说到儿童虐待,人们经常想到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孰不知,忽视也是一种虐待!儿童忽视(又称儿童疏忽),与其他虐待形式一样,严重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欲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邓云龙等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NAS)、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CLS)以及文书峰等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西省临汾市和某农村联校小学6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与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孤独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孤独感均有影响,干预儿童孤独感可从这些方面考虑。同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故还可从提升儿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中缓解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日电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专管全国虐待儿童情况中心1日公布一份调查报告说,美国受虐待或得不到妥善照顾的儿童多达100万。这份报告归纳了美国47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94年的统计数字。但联邦政府官员说,实际数字可能要超出统计数字的两倍,因为许许多情况下,州政府无法查实儿童受虐待的情况。报告说,在这100万儿童中,有百分之五十三的人得不到妥善照看,百分之二十六挨打,百分之十四受到性骚扰,百分之五在感情上受折磨,百分之二十二的儿童受到其他形式的虐待,有的还多方面受到摧残。美国受虐待儿童多五十万以上儿童…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结合问卷法和实验法,探讨不同弹性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特点。研究从611名四至六年级儿童中筛选出290名受心理虐待的被试,采用组间设计对受心理虐待弹性组和缺乏弹性组的儿童进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在心理虐待处境下两组儿童对父母内隐态度的差异,通过假设情境法等考察受心理虐待儿童对师生、同伴关系的认知。结果表明:(1)受心理虐待弹性儿童对亲子关系的内隐态度比缺乏心理弹性的儿童更为积极;(2)受心理虐待弹性儿童在三类社会关系背景下情感维度的认可度均高于缺乏弹性组儿童;在不同假设情境下,心理虐待弹性儿童比缺乏弹性儿童更倾向于向老师、同学或朋友倾诉自己的遭遇,或请求帮助;(3)积极的师生、同伴关系和支持寻求与受心理虐待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和支持寻求能有效预测心理虐待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儿童虐待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网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防止儿童虐待,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反观我国.关于儿童虐待法律保护的制度严重不足,温岭虐童案发生后.对于非家庭成员实施的儿童虐待行为,法律中找不出一条合适的罪名加以处罚。因此,完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数据库系统作为美国儿童防虐待与忽视管理的核心载体,具有全国统一性、强自发性、可操作性、服务性等特性,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对于我国儿童防虐待与忽视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高儿童福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