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皇太后、皇帝、皇后万寿、元旦、冬至清朝定为三大节。其制沿袭明朝礼制。自乾隆始,每年皇太后、皇帝、皇后生日期间,按例上演万寿节戏。万寿盛典戏主要演佛道等以某种形式向帝后祝寿之剧。在清朝大型的万寿庆典戏演出一共有五次: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十三日八旬万寿、乾隆十六年(1751)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二十五日崇庆皇太后(乾隆之母)六旬八旬慈寿;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六日六旬万寿;慈禧太后五旬六旬慈寿。  相似文献   

2.
《春台叶庆》为清宫昆弋腔承应戏,剧本大体编制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在搬演过程中,《春台叶庆》形成了总本、曲谱、鼓板、题纲、排场、角本等多种形态的演剧用本。目前,《春台叶庆》见诸确切记载的演出共计十五次,始于光绪十七年,终于光绪二十九年,全部演出皆由内学完成。具体承应时,其既曾作为节令承应,于新春、上元和燕九之日演出,也曾作为万寿承应,用于皇帝万寿与皇太后万寿承应搬演。  相似文献   

3.
《祝圣寿万国来朝》是现存八部明代万寿庆典承应戏中唯一的历史题材剧。依其所演之高丽贡海东青等外交事迹可考知,该剧的初次编演时间当在成化时期。作为一部在帝王万寿庆典这样的重大涉外场合演出的剧作,其礼乐特征尤其突出。杂剧敷演的四夷朝贡情节谨遵明代礼制,艺术化地呈现了当时的朝贡制度;内容亦与大宴飨的乐歌相近,极有可能是大宴仪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罗燕 《文化遗产》2010,(4):74-81
清代宫廷承应戏的演出十分频繁,这些承应戏在最初都是为了应合宫廷内的各种民俗节日、朝廷重要庆典等筵宴场合而专门编写的,可统称为"节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存清宫承应戏的表演本和清升平署有关演剧的档案,以探讨节戏在演出中所呈现的仪式性特征,以及这些仪式背后所具备的宗教性、习俗性甚至政治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明脉望馆本教坊编演杂剧和清南府、昇平署戏本,是历代宫廷演剧唯一存留的剧本。其中,尤以主要演出于宫廷宴飨场合的清代仪典承应戏存世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且从剧本结构来看,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追本溯源,通过与明内府本和宋代教坊承应演出进行结构和内容的对比,认为清代仪典承应戏,继承了教坊致语的内容,通过角色内化,继承了教坊承应演出的基本结构。而"参军色"从游离于演出之外,仅充当串联者到成为剧中角色之一,体现了历代宫廷曲本创编手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看戏,是清代帝后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既可满足自身消遣娱乐的需要,又可在笼络亲贵臣僚、外藩使节中起一定作用.为皇帝演戏的演员有宫内学艺太监和宫外民籍演员.宫内学艺太监简称内学,由内务府挑选聪明伶俐、面容娇好、嗓音纯正的年幼太监,分别不同行当,学戏数年,以满足内廷演戏的需要.宫外民籍演员也称外学,凡享有盛名的民间戏班、艺人经常被召至宫中承应戏差.如著名的老生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旦角演员王瑶卿、陈德霖,武生演员杨月楼、杨小楼等都曾进宫演戏.负责宫内演戏的机构叫升平署.升平署在管理宫内外演员和安排戏曲演出活动中,都制定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7.
皇太后仪驾清代皇帝母后所用之车驾仪仗。凡万寿节、元旦、冬至及其他庆典,由孪仪卫先对陈设。其制与皇后仪驾同,惟车、舆兼绘龙凤文。(李敏)皇贵妃仪仗清代皇贵妃出外所用之车驾仪仗。其制与陈列顺序:吾仗、立瓜、队瓜、赤黑素旗、金黄色凤旗、赤黑凤旗、金黄赤黑三色素扇、赤  相似文献   

8.
正徽,善也,徽号是赞美之辞。有清一代,凡遇国家盛大庆典,如皇帝大婚、亲政、册立皇后、太后万寿节等,又值物阜民强,社会安定,便有加上皇太后徽号之礼,以示尊崇之意。作为晚清政坛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直接主持或间接干预清朝统治长达数十年之久,历经咸丰、同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5,(8):2
<正>元旦,是清朝统治者最为重视的三大节日之一,另外两节为冬至、万寿(皇帝、太后的生日)。清朝沿袭以前历代王朝的惯制,举行元旦庆贺典礼,皇帝为主角,程序一个紧接一个,子正养心殿开笔,堂子祭天,坤宁宫祭神,奉天殿祭祖,慈宁宫向皇太后行礼,黎明时分太和殿朝贺、内廷后妃献礼等等。朝贺,也称大朝会,是清代朝会制度中最高级别的一种。元旦日(正月初一日)朝贺时,太和殿前设黄案,鸣钟鼓奏中和韶乐,在京王公大臣及外藩进贺表献贺礼、依品级高低先后按班次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元旦朝贺由黎明起会持续到辰时方能结束。与此同时盛京官员也进行元旦朝贺。  相似文献   

10.
一表,始于汉代,是用于臣向皇帝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陈谢、庆贺、慰安等的上行文书。唐宋以后,表用于庆贺、辞免、陈谢、进书、贡物等。明朝,表用于庆贺、谢恩或藩属进贡、陈情等。清朝,表用于元旦、长至、万寿及国家重大庆典等。笺,源于东  相似文献   

11.
戴云 《文化遗产》2015,(3):69-76,158
南府作为清内廷演剧和演乐的重要机构,从成立到改称,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南府成立后,在内廷编演了大量戏曲。至今,部分南府剧本仍完好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等图书馆之中。南府时代,正是民间地方戏勃兴的时代,民间戏曲中的纷繁腔调,也影响到宫廷戏曲。从现存南府剧本所标注的声腔可以看出,南府演剧主要以昆腔和弋腔为主,但是,也有吹腔、四平调、弦索调、梆子腔、秧歌、侉腔、秦腔等杂入其中。以往,研究者以南府《旨意档》为根据,认为记录侉腔最早的文献是在嘉庆七年(1802)。笔者通过广泛阅读清宫剧本后发现,乾隆年间搬演的宫廷大戏《鼎峙春秋》、《忠义璇图》之中,就已经出现了"侉戏"或"侉腔"这样的词语。由此,可将侉腔出现的时间提前到乾隆年间。  相似文献   

12.
1894年恰逢慈禧太后六旬寿诞,慈禧太后下令遵照乾隆朝旧例兴办万寿庆典。甲午战争爆发后,随着战事愈发吃紧,加之清廷内部"帝后党争""和战之争",一度搅乱了慈禧太后的办寿计划,万寿庆典仍由颐和园挪至紫禁城如期举行。通过庆典,慈禧太后达到了加强其政治影响的目的,但也因故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时人将战争失败与太后奢侈办寿的历史记忆相联结,进行记忆重构,"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办寿"遂成为百余年来各方议论话题。对甲午年慈禧太后办寿经费来源进行考辨,探究庆典结束后清廷权力结构转化等基本史实,还原慈禧万寿庆典与甲午战败关联性政治记忆的塑造与诠释过程,有助于认识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虞庭集福》作为清代宫廷在中秋、万寿和节令承应时的常演剧目,在搬演过程中形成了总本、曲谱、题纲、串头、鼓板、角本等多种形态的演剧用本。本文从所见剧本入手,结合清宫昇平署相关档册记载,对其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相关史料之爬梳纠谬,剖析了宋仁宗天圣五年冬至祭圜丘礼毕后的章献太后贺礼,由缺乏礼典先例,到通过借用太祖朝的吉礼籍田劳酒仪,逐步实现与嘉礼范畴中元日大朝会皇太后贺礼规格相当的曲折过程,揭示了北宋五礼分类之间的横向微妙联系。另外,相较于北宋此前所行之皇太后贺礼,仁宗天圣五年的元日、冬至章献太后贺礼,实际借用的是大朝会仪中皇帝于大明殿受群臣上寿行酒的环节,且皇帝的位置与角色已经由皇太后取代,体现了仁宗时期对临朝听政的章献刘太后政治地位的尊崇。  相似文献   

15.
<正>《档案春秋》编辑部:贵刊2010年第3期《1951年马连良从香港返京前后》一文中有两处值得商榷:1.文章开头写到马连良"9岁时又到喜连成戏班学戏,……喜连成戏班  相似文献   

16.
陈旭 《兰台世界》2013,(11):144-145
清代内廷音乐机构有明太常寺神乐观及教坊司演化而来的掌仪司、南府及升平署,内廷乐队有中和乐与十番学,其中中和乐在内廷中的任务是演奏内廷祭祀性音乐及内廷朝会音乐,十番学的任务是演奏娱和性音乐,二者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7.
寿康宫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是乾隆皇帝即位后专门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建造的颐养之所。从乾隆元年十一月住进寿康宫,直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辞世,崇庆皇太后一共在这里度过了42年。继崇庆皇太后之后,寿康宫先后有6位主人,依次是乾隆帝的婉妃陈氏、颖妃巴林氏,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的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同治帝的敦宜皇贵妃富察氏、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寿康宫作为清代重要的皇太后宫,见证了乾隆盛世直至清末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座院落里,既有体现皇太后母仪天下的各类隆重仪典,也有体现笃信藏传佛教而礼佛写经的日常,更有体现太后与皇帝母子关系的闲叙家事国事、同喜同忧的亲情。  相似文献   

18.
武则天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给《中国典籍与文化》写了篇《杨贵妃和她的故事》,据编辑说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希望我再给杨贵妃的太婆婆、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奶奶武则天写点什么。眼下这位历史上的女皇帝好像又要当令起来。 但写这位当过皇帝的武则天可不比写杨贵妃。杨贵妃算不上政治人物,而且只活了三十八岁,牵涉的事情少。武则天从她二十七八岁来到唐高宗李治身边算起,由昭仪而皇后,而皇太后,而大周皇帝,最后又从大周皇帝跌落成为大唐的皇太后,掌握全国最高权力为时半个世纪还多。要全面写,写上一二十万字还未必能打住,在这里只能有重点地写一些。但求武则天其人其事能回复到本来的面目形象,不致在文学家、剧作家的笔下弄得太离谱。  相似文献   

19.
慈宁宫及慈宁花园所处区域,按笔者以往考证,在“元大内”应是正衙大明殿所在地,在紫禁城地理形势上有特殊地位.明永乐皇帝营建北京紫禁城,在此地建起皇帝的“西宫”——仁寿宫及前殿“大善殿”,而将元代皇宫密宗佛像集中收藏于大善殿.宣德皇帝继位后,明朝出现第一位太后,而且是德高望重的皇太后,宣德皇帝将仁寿宫让给太后居住.明代后来又出现太皇太后、太后两代先帝遗孀并存的局面,逐渐形成外东路、外西路太后太妃宫院的布局.慈宁宫、慈宁花园定型于嘉靖时期,大盛于清乾隆时期.但她最辉煌的时期却是明初诚孝张皇后和清初孝庄文皇后时期.研究历史与研究建筑还是不完全重合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内廷音乐机构有明太常寺神乐观及教坊司演化而来的掌仪司、南府及升平署,内廷乐队有中和乐与十番学,其中中和乐在内廷中的任务是演奏内廷祭祀性音乐及内廷朝会音乐,十番学的任务是演奏娱乐性音乐,二者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