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求掌握的内容。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等教材均选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案例,并且在内容编排上均按照“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或对策)”条理进行组织。但因三版本教材在“问题与对策”部分的表述各有差异,为了避免争议,各新课程地区的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均将重点放在了“发展条件”和“发展特点”部分。掌握这两部分内容的关键是理清几组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是将某些概念、原理、观念和事实等学习内容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开展教学的方式,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将案例学习列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根据新课标编制高中地理实验教材时,如何实现在教材与案例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使地理教材的编写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地理教材就是就此问题的一个新尝试、新探索。“案例分析”式教材不仅可以将案例研究的学习方式融入高中地理教材,而且这种教材的出现又可以促进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地、香港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系统是地理教材表述的三大组成系统之一,是指地理教材中具有直观、形象特点的图片、照片、图示等储存和传递教育信息的系统,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本文主要针对内地新编教材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以及香港教材新地理4B(文达出版有限公司2001)中第六部分“灾害”一节,对两本地理教材中图像系统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春芬 《地理教育》2010,(12):49-50
地理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以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为地理课程的目标之一。本文侧重分析美国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2006年出版的地理教材(Each Science:Geology,the Environment and the Universe))(以下称《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中“探索实验”栏目的设计,以期对我国地理教材中实验栏目的编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就在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教材“活动”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极大体现了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明显转变了地理教与学的方式.本文就高中地理教材的“活动”进行简要分析,文中“活动”指教材中除地图系统和正文以外的部分,即人教版中用浅背景色标明、以栏目形式出现的内容都是“活动”,包括活动、读图思考、阅读、案例以及问题研究.本“活动”分析具体内容为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的“活动”,有读图思考、活动、阅读三种形式.一、读图思考的运用读图思考一般安排在重要内容结束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有针对性地巩固已学习的内容,及时反馈、总结知识.针对图表设计思考问题,加强图表的思维训练,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本节教材中读图思考共设计了三个问题,学生在阅读教材图1.1和图1.2的基础上,结合思考题,由学生归纳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原因.此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达成课程内容标准要求.案例是人教版地理必修3教材的核心,也是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新地理教材中,几乎每节课中都有一个“活动”部分。有些老师对这部分内容视若不见,学生自然也熟视无睹,但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谈地理新教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赖远英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地理教材(下称新教材)与过去各种版本地理教材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要抓住人地关系这条主线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中“课题(探究)”和“案例研究”占整个教材篇幅的1/5,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解析、研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可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案例教学最明显的表征是师生互动,教学同步。案例教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案例在研究性学习中还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 析中学地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是中学地理教材局部分析(或称微观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学地理教师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有重要作用。中学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是指在教材知识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知识内容 ,是教材着力叙述的部分。教材重点有层次之分 ,就整体教材而言 ,有重点章 ,在每一章有重点节 ,节内又有重点课题等等。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地理教材中第四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因其内容与前后各章知识关系密切 ,是学习以后各章 ,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 ,所以第四章是世界地理教材的重点章。第…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秋季以来,福州市以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简称“新义标”)为依据,采用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本文所列举的教材案例均为人教版)开展教学活动。新义标对“课程性质”的修订,保留区域性、综合性这两个独特的特征,增加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本文简称“三性”)等特征。地理课程性质“五性”的变化,决定了学习评价、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一地理(下)的教学过程中,复习课相当重要。因为高一地理(下)的教学既要完成新的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对必修一、二、三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生活化问题探究”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学法引路游戏巩固──从“铁路交通”的教学谈难点的突破郝国荣(郑州市密县下牛中心小学)地理学科中铁路交通的教学,历来被视为重点。从小学地理教材上看,区列举了十七条铁路线,其中被列入“三横”“三纵”的有十四条铁路干线,内容不算太多,大纲对该部分在知识上的...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已将“月相及其变化”列为必修内容,虽然《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即使要做到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也并非易事。笔者以为,在“月相及其变化”这部分教材中,月相的成因是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基础,用好教材“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是教学的关键(见附图)。  相似文献   

14.
中学世界地理教材第一章中的“世界的气候”,是全章的重点与难点,这部分教材在整个世界地理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世界地理重要的基础知识,这是大家公认的。因此,深入钻研这部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就势在必行。 “世界的气候”这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讲气候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从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人教版)的第二部分“细菌、真菌、病毒”这标题来看,内涵了浩繁的微生物体系的知识,当然不仅仅包含微生物,如蘑菇是大型真菌,不属于微生物,但也被包括在这部分内容中。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只能简单介绍有关知识,又要使教材成为一部分独立的知识体系,其中的模糊语言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教材中模糊语言多以“十分”、“相当”。“有些”、“‘一般”、“大多数’、“少数”等字眼儿出现。在“细菌,真菌,病毒”这部分教材中使用这样的模糊语言达叩多处。如不注意这部分教材中模糊语言的教学,学生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6.
九 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的练习系统,由《地理填充图册》、“读图”、“做一做”、“想一想”、“选作复习练习”等部分组成。除《地理填充图册》自成一个体系外,共余练习均安排在教科书中。分析各部分练习系统,明确它们的功能,是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重要内容。《地理填充图》可供学生动笔填绘。其练习按教科书章节顺序配置,但不按节中知识点顺序排列,而是选择一节中的重点图象,围绕该图象配置练习题,尽可能利用一个图象把重要的知识贯穿起来。如九年义务教育《地理填充图册》(第一册)第13页,用一幅“世界土地利用图,把教科…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节内容时,部分教师总觉得在处理教材第15页中图1—3—4“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内容有些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会在学生的追问下把自己给“绕”进去。这一知识点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一些地理教学同人。  相似文献   

18.
王文森 《辽宁教育》2007,(12):58-60
在新课程实施以前,笔者教过几轮浙教版(下称旧教材)的“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每教一次都留下很多烦恼.教材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分内容,90%的版面都是计算题,而且从“同分母”到“异分母”再到“带分数的加减法”。越学越繁杂。学生学得枯燥乏昧,苦不堪言;教师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9.
王振达 《文教资料》2006,(30):83-84
中学地理教学积极倡导案例教学,并且教材也提供了大量案例,因此案例教学成为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案例教学的发展与内涵,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归纳了“提出案例→分析案例→拟订方案→教师总评”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法,最后根据中学地理教材的实际内容和目前地理学的新发展,提出并分析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1.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拓展备课的深度和广度(1)地理网络课程资源的获取。在地理网络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在熟悉教材、把握重难点的前提下,收集与教学内容最紧密、最相关、最丰富的网络资源。一般来说,收集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可以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门户网站上进行查找,可先通过输入关键词如“水循环”,再通过逐步限定或扩大关键词的方法,缩小或扩大查询范围,找到最具针对性的网络资源;二是可以直接寻找全国性或地方性地理教学的专业网站,如针对“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可以到地理教学资源网、水信息网、爱水网、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网等搜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资料和教学案例;三是查找平时收集到的地理网络课程资源,提取有关“自然界的水循环”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