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用如下几种方式进行创造性教学。激疑引思型古人说:“学起于思,思原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经常使用“激疑引总”的种种手段。如课题激疑,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多想几个“为什么”。《飞夺沪定桥广飞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飞夺”?词句激疑,对某些关键性的词语,教师不直接灌输,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枫桥夜泊冲的“渔火”是什么意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又如主题激疑,…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激趣、激情、激疑和激行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学生活动的创造性,使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活力,突出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包东旭 《科教文汇》2009,(16):70-7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源头。教学中,要激发、引导学生会质疑,养成质疑习惯,使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转化为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5.
袁宇宏 《科教文汇》2007,(12S):59-59
课堂设疑是教师运用疑问诱导学生定向地或发散地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设疑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细心研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大方面来阐述生物课堂教学设疑的有关内容:一、设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2)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3)通过问题解答,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通过设疑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二、课堂教学应怎样设疑:1)设疑贵在“准”;2)设疑贵在“精”;3)设疑贵在“活”;4)设疑贵在“趣”。  相似文献   

6.
郭丽 《科教文汇》2009,(23):147-147
探讨了“激疑——析疑——解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激疑——析疑——解疑”各环节的基本思想。接着,结合“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过程详细阐述了“激疑——析疑——解疑”的应用过程,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慧 《西藏科技》2005,(5):30-32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引疑激思,有利于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处于思维转型时期的初中学生,思想逐渐成熟,但其思维囿于惯性,惰于主动思考,长此以往将丧失质疑探索的良好品质,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后患无穷。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三角形教学中,整合处理教材,转变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疑问,孕育疑问,以尺规作图为激疑点,以变式教学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9.
吴传坚 《科教文汇》2009,(24):119-120
古人云:“学贵须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设置疑问,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辨别,定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强烈的反差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巨大落差。针对这一问题,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对力学解题做了一些尝试:在重视力学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我把学生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了“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互批作文则是冲破写作定势、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反复互批 ,可以引起争辩 ,使无疑处生疑 ,从而达到拓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智力水平的目的。这种“互改—互批—互评”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 :一、打破了束缚创造力的“思维定势”学生对作文的“一作一批”,见惯了 ,感到满足 ,不再有什么“非份”要求。有了这种“定势”,知识上少有长进 ,思维上没有创新。而反复互批“作文”,于不疑处“设疑”,就能摆脱“一作一批”的习惯性程序的羁绊 ;就能对老师的面评和同学的批改进行纵横推敲、追根究…  相似文献   

12.
"疑是思之始"。课堂中的小小疑问的产生,凝聚了教师无限的智慧,启发了学生无限的思维,是一门大的学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启发学生产生疑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许冰 《科教文汇》2009,(8):153-153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创设一种鼓励质疑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发问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或不同看法;给学生质疑的勇气,允许学生对教师或教材说“不”;解放学生的脑和嘴,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由此帮助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庹斌 《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89-189
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就是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自觉的、能力活跃的状态,使学生与教师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交往中达到一种和谐共振。通过课前激情热身、开始趣味导课、中间及时巩固、结尾提出疑问,可以为师生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启发质疑,启迪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以氯化氢一节为例,  相似文献   

16.
宋小红 《科教文汇》2012,(35):96-96,106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数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惟书”、不“惟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使学生敢思、敢问、会问.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想象是创造力伟大的源泉,想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求异思维的冲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创新的冲动,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其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而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活动之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 ,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渐渐解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所以在巧设提问 ,讲究提问和优化提问的策略上下功夫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即可取得捷足先登 ,事半功倍的效果。在 2 0多年的语文教学中 ,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课堂提问的方式。一、把握密度 ,注意适量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过多、过少、过简、过深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多侧面地介绍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法与体会;从分析思维过程中提出了激疑启发法;从分析思维方式中提出了激情启发法和左,右脑学习法;从分析学习规律中提出了根据新知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20.
正"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教师要做好组织者,想尽办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孩子们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有趣的探索活动,让他们处在会学乐学趣学的过程中。因此,我们要营造"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气氛,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一、设疑激趣,激发探究欲望学习就要善于疑问,提出问题。数学这门功课,学生要善于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然后静思细想,解决问题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