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概念设P是△ABC内的任意一点,从该点向BC、CA、AB分别引垂线PA1、PB1、PC1(如图1),以它们的垂足A1、B1、C1为顶点的三角形A1B1C1称为△ABC关于"垂心"P的垂足三角形.问题对任一给定的△ABC与△ABC中给定的一个内点,第三个垂足三角形A3B3C3与△ABC相似吗?若相似,相似比能恰当地表示吗?纽伯格(J.Neuberg)已证明了第三个垂足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
知识链接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一 己知三条线段的长,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 例1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3cm,5cm (B)5cm,6cm,10cm (C)1cm,1cm,3cm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5(2007年5月第3版,2009年7月第3次印刷)第二章"解三角形",其中的第二节"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的习题2-2B组题第1题,题目如下:如图1,有三点A,B,C,点C在点A与点B之间,点P是此直线外一点,设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由此可得推论;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为了使同学们强化此内容,现举例如下: 例1 用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1,4.2,7; B.2.8,14.7,18; C.10,6,8; D.6.8,5.3,12。  相似文献   

5.
C.基本公式 从现在起,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用A1,A2,A3来表示初始三角形T0的三个内角A0,B0,C0,用A1n,A2n,A3n来表示T0的第n个垂足三角形Tn的三个相应的内角.由前面公式(2)和(3)我们有  相似文献   

6.
1 问题提出 在北师大版<数学·必修3>第二章"算法"第113页习题2-3的A组题中,第6题: 使用基本语句写一个算法,要求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输出三角形面积.  相似文献   

7.
<正>一、三角形中线长公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1章"解三角形"习题1.2A组第13题(第20页):ΔABC的三边分别为a,b,c,边BC,CA,AB上的中线分别记为m_a,m_b,m_c,应用余弦定  相似文献   

8.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以下简称教材)第226页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和记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关于这段文字,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以下简称教参)第250页有以下注解:写成△ABC∽△A1B1C1,表明对应关系是惟一确定的:A→A1,B→B1,C→C1,如果仅说:“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则没有说明对应关系。教材…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     
三角形A组1.两根木棒分别为 5cm和 7cm ,要选择第三根木棒 ,将它们订成一个三角形 ,如果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 ,那么第三根木棒的取值情况有 (   )( A) 3种 .  ( B) 4种 .  ( C) 5种 .  ( D) 6种 .2 .在△ A BC中 ,若∠ A∶∠ B∶∠ C =2∶ 3∶ 5,则△ ABC是 (   )( A)锐角三角形 .   ( B)直角三角形 .( C)钝角三角形 .  ( D )形状不能确定的三角形 .3.已知△ ABC中 ,∠ A =α,角平分线 BE、CF相交于 O,则∠ BOC的度数为 (   )( A) 90°+12 α.  ( B) 90°- 12 α.( C) 180°+12 α.  ( D) 180°- 12 α.4 .如图 …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试题呈现(浙江省宁波市2020中考数学第24题)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和与另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称为该三角形第三个内角的遥望角.(1)如图1,∠E是△ABC中∠A的遥望角,若∠A=α,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E.  相似文献   

11.
1.α=2,则角α的终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已知扇形的周长为6cm,面积为2cm2,则扇形的中心角的弧度数是().A.1B.4C.1或4D.2或43.化简11 -ttaann1155°°等于().A.3B.23C.3D.14.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sinα cosα=34,则此三角形一定是().A.等边三角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高考福建卷第16题为: 如图1,连结△A0B0C0的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的△A1B1C1,又连结△A1B1C1的各边中点得到△A2B2C2,如此无限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三角形:△A0B0C0,△A1B1C1,△A1B2C2,….这一系列三角形趋向于一个点M.已知A0(0,0),B0(3,0),C0(2,2),则点M的坐标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苏科版七(下)教材第42页上第19题是一道关于三角形折叠的角度猜想验证的问题,问题如下: 如图1,将△ABC纸片沿着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点A'的位置,探索∠A与∠1+∠2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都在三角形内B.直角三角形的高只有一条C.三角形至少有一条高在形内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形外2.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 a,b,c 均为整数,其中某两条边长之差为5,若此三角形的周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的最小值为( ).A.4 B.6 C.7 D.8  相似文献   

15.
1内容和教育价值 “余弦定理”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1章“解三角形”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三角形边角之间等量关系的重要定理,是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他数学问题以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测量、设计、计算等问题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2007年5月第3版,2009年7月第3次印刷)第2章“解三角形”,其中的第2节“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的习题2-2B组题第1题,题目如下: 如图1,有3点A,B,C,点C在点A与点B之间,点P是此直线外一点,设∠APC=α,∠BPC=β,求证 sin(α+β)/PC=siα/PB+sinβ/PA.  相似文献   

17.
一、用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简解题设中含"B=2A"的两道解三角形的高考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必修·A版》第138页的习题B组第1题是:证明:(1)sin3α=3sinα-4sin3α;(2)cos3α=4cos3α-3cosα.笔者发现运用上面的第一个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可以简解题设中含"B=2A"的解三角形问题.定理1:在△ABC中,若B=2A,则cos A=b/(2a),a(a+c)=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福建高考理科卷第16题为: 问题1:如图1,连结△ABC的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的△A1B1C1,又连结△A1B1C1的各边中点得到△A2B2C2,如此无限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三角形:△ABC,△A1B1C1,  相似文献   

19.
在《相似形》一章的学习中,课本第215页例6是这样的:“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这道例题我们还可以推广为:“与三角形两边的延长线相交且平行于第三边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两个基本图形,不妨将其称为“A”型图与  相似文献   

20.
1985年第46届普特南数学竞赛A试有如下一道题目.题目如图1,在一个锐角三角形T中放入两个矩形R、5.设A(x)表示多边形x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