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课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台湾蝴蝶谷每年春季蝴蝶聚会、翩翩起舞、色彩绚丽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人们喜爱蝴蝶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每一句话都寓意着美,都需要仔细品读。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饱含感情地诵渎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蝴蝶谷”名称的来历,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之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知、体会蝴蝶谷的美.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情境,感悟文章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学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词语)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景色。全文文笔优美,词汇丰富,既能让学生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具有"课文长""用词美""想象点多"等特点。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祖国的宝岛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第二自然介绍"蝴蝶谷"名称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写了蝴蝶谷的迷人之处。第四自然段写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借助教材,可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走进台湾,了解台湾,激发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对于这样优美的写景文章,我上起公开课还是有压力的,因为蝴蝶谷远在台湾,书上虽然有生动的插图,但对没有身临其境的人,尤其是我们这边的农村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但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还是选择了这一课,我对照课程标准上不同年级需要达到的要求进行备课。进行了这一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像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是教学的难点;在读中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是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任菊莲 《宁夏教育》2005,(12):56-56
“好教师可以使人享受课堂。”在青铜峡市新课堂教学设计展示竞赛活动中,作为评委,我在听完市三小教师执教的参赛课《台湾的蝴蝶谷》后,的确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精彩,对公开课也有了深刻的思考与认识。《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蝴蝶谷每年春季彩蝶翻飞、景色瑰丽的迷人景象,文美、情美,但执教教师做课的效果更美。  相似文献   

6.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发现主人公英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前的英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后的英子?  相似文献   

7.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了解台湾蝴蝶谷的由来及春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来,我们一起再到月季花丛中看一看好不好?(播放课件)你们看,这月季花美吗?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香吗?  相似文献   

9.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3,(25):39-40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体会母亲对儿孙的钟爱之情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节描写,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表达自己敬爱父母的心意。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谁来朗读自己搜集的歌颂母亲的名言或诗歌。3.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觉得这篇课文用《荔枝情》做题目更为妥当,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研读课文,寻找答案。二、自主自学,整…  相似文献   

10.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湾",右边"弯"要稍微向里收。"蝴蝶",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文中有一些描写色彩的词,你能读正确吗?(出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生读)师:透过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联系课文的内容想一想。生:我看到许多蝴蝶在山谷里上下飞舞,非常美丽。生:我看到漂亮的蝴蝶在赶往蝴蝶谷聚会。师: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宝岛台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出来。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心理描写的片段,明白心理描写的特征和作用. 2.会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到科学教室上课,地点变了,又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有什么感觉?心里怎么想的?谁来描述一下. 如果大家把刚才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活动描写. 出示:心理活动描写.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梳理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好处,并试着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2.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3.
(师板书并屏显课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精当描写人物》的写作课.学习本课的目标是学会精当地描写一个人物.首先,“精当”是什么意思呢? 生:精确恰当. 师:很准确.描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那人物写谁呢?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作为这节课的写作对象好不好? 生(齐):温馨. 师:好,温馨同学请起立!你最好面向这方,让观课老师也认识一下你.你姓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走进那美妙的鸟语世界。 板书课题:鸟语 二、一读课文,感受鸟语 1.你是怎么理解"鸟语"这个词的? 2.课文中有三处具体写到了鸟语,自由读课文,用"______"画出。  相似文献   

15.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以下是我校两位老师在这一自然段的不同教学过程. 案例一: 师:同学们,你见过草原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草原的风光,去感受草原上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草原景色很美,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赞叹声) 师: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草原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交流:(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生: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愉快. 师: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明朗的天空使人心胸开阔,我要深呼吸一下,对这大草原说:——(指名一个学生读)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力争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感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达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境界。并从教材中提炼美的因素,通过美的形式和美的手段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活动,以此点燃学生情感,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图片和文字,了解“色彩斑斓”“、金光灿灿”“、壮观”等词语。3.了解“蝴蝶谷”名称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7.
珍稀的蝴蝶     
《少年文艺(南京)》2010,(4):F0002-F0002
相关课文:《台湾的蝴蝶谷》(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8.
顾绍明 《教学随笔》2007,(12):19-2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学会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②知道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及每年春季蝴蝶谷迷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此文文笔优美,词汇丰富,既能让学生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第一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倾尽全力,采用各种方法,希望能引导学生说出、读出蝴蝶谷的迷人景象,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闷闷地跟在我后面走了过场。这一次再教,我仔细研读了一些名师的课堂,感受他们的教学理念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永正教师说过:"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列宁找到了养蜂人,列宁到底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二、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美好品质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描写列宁怎样找养蜂人的句子画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