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武术是中华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运动形式,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文章阐述了形神拳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太极图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及太极图与形神拳的关系,认为学校武术应以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为目的,应不断开发和研究武术教育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学校武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武术课已成为各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程,太极拳尤其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自从1955年《简化太极拳》在我国推广以来,太板拳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好方法.近些年太极拳已成为许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之一.本文就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套路中每一个动作及运用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通过电化教学、思维感知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并结合武术教学,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促进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承载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时至今日,学校武术教育却落伍了。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繁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有限,应试教育和外来格斗技能的挤压,限制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推进学校武术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课余武术训练是中小学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参加的,以增强体质、活跃身心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武术训练活动,它是学校课余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能充分发挥武术在中小学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中小学武术业余训练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对中小学学生课余武术训练的训练对策的探讨,为课余武术训练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武术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而且还能锻炼人们的意志品质,是为广大青少年所热爱的运动项目.近几年来武术教学因受“四人帮”干扰破坏,失去了武术的独特民族风格.教育部为了统一全国大专院校武术教学的标准和要求,于七九年八月份,在大连举办全国高校武术教材学习班.统一学习太级拳六段选和青年拳,並确定青年拳为武术教学必上教  相似文献   

6.
林莹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248-251
文章依据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对体育教育新理念的认识,阐述武术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独特的作用,为职业学校体育改革以及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温水小手拳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凭借峨眉派系的嫡传血统、贴身短打的强悍拳风、海纳百川的开放态势而声震海内外。研究温水小手拳传承和发展的路径,可以为高校武术教学提供成功的经验。研究表明,武术教学内容技击性的强调、本土经典拳术的学校引入、门派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是温水小手拳成功致胜的法宝,高校武术教学可以从中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仝伟 《华章》2010,(36)
加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而武术文化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对实现这一命题的人文关怀,是对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内化"问题的现实关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为切入点,依托高校武术教学实际,分别从武术文化知识结构、武术文化意识、武术运动技能、武德、武术审美五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应如何加强大学生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使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真正渗透到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9.
在练习太板拳过程中,应明确太板拳的基本哲理及拳论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掌握静、松、灵、活、守等基本要素和缠丝劲、上肢、下肢的一般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学校教育起着传承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学校武术教育现状和武术教育价值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对武术价值进行了论述,认为武术具有多重教育功能,可以对青少年身体、精神、品格等方面产生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武术健身操推广中凸显的师资问题为突破口,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的形势,力求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为武术健身操的普及推广培养师资,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内容,更好地发扬民族传统武术,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需要对传统的武德教育加以改革,才能有利于武德教育的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和综合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武德教育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武德教育工作是对武德教育的深化和改革,它有利于武德教育同和谐社会接轨,实现全社会的协调、和谐的发展,有利于武德教育的丰富和发展;寓武德教育于教学、训练之中,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达到技德双修的目的,有利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将武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将武德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结合武术的教学,对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武术课应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群体凝聚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将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术运动是一项集技击、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武术运动讲究武德、形神兼修、内外合一的运动特点,把育人和育体高度结合起来.高校开展武术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效缓解大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在高校开展武术运动有着显著的教育价值和健身效果,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是展现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特征。高校武术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通过对学生姿势美、气韵美、风格美、劲力美和精神美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而促进大学生审美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武术普修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4所院校武术普修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等院校武术普修课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教学内容陈旧,难度偏高,缺乏吸引力,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调,采用娱乐、对抗性和电化教学等的方法与手段较少;教学目标单一,不够重视武术能力的培养;理论课时少,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不高.本文提出了高等院校武术普修课教学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明显滞后,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其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透析其存在的深层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论文阐述了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武术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以及武术翻转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结合内江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特色武术"微课"翻转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袁磊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4):117-119
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大量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如何解决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广东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实践看高考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密不可分,应充分发挥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本文从广东省高考改革的实践,论述了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面,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一致;在基础教育尚未建立完善的自身评价的制度前提下,高考不能是单纯的选拔性考试;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与统一的高考须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实现;高考科目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受制于高中课程改革但不等同于高中课程改革;高考自身的局限性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制约。最后提出高考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