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143︸匀(丝““}’业““}’}“““}“了2一)…/、3去去6里里6·岸厦尽}冬45﹄尸卜冲丝贾卜贾卜明叨、””切Jn切至至圃,树,苗大开成离长1.当小树2.当小苗5 43{2}3 45},犁}‘万邪}河大的润楼湿高择盖选去是是户,柱,落做家梁安顶/、了12}冬72 /一—一一一一一}‘一}7一I‘一一一阮尸44还是到干旱的还是去架桥啊!啊!1谷路山铺|~、7 0060洛56。}仁蓄}3- 在哪里, 什么地方,根在扎用管管不不2一}45 56}5#5 60{‘诉诉告告l黝勺沃造了幸一:}卜““苗树一小大1住住祖创在民O‘,f一. . 八J................ 4666长人3可i己可手己…  相似文献   

2.
大树的儿子     
“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时尚的话题。说它“永恒”,是因为自有人类那天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与自然永恒的对话交流,就在伟大的自然那里寻求智慧、灵感和力量;说它“时尚”,是在普遍浮躁、功利的今天,自然仍永恒地抚慰、庇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以纯净的心灵阅读自然吧!看山川草木,闻鸟语花香,看蓝天上云卷云舒,听山间小溪潺潺;在静寂或喧闹中,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话理念作为一种教学追求,强调“民主、平等”“互动、交往”“创造、生成”和“以人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对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与此同时,对话理念所描述的教学理想,与课堂教学现实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种种形式的假对话现象。那么如何把握对话理念?如何结合历史学科特点真正展开“对话”?本文试结合“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案例,略作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后,“对话”一词和以此为理论指导的“对话教学”逐渐为广大教师熟知。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真正符合对话理论、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的“对话教学”呢?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存在一些与对话理论不符的现象,它们打着“对话”的旗号,却是名不副实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学教学中“假对话现象”和关于真假对话的议论,着重分析真“对话”在哪里,假“对话”何以发生,所谓“假对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关于真假“对话”的议论中折射出教育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话”理论的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进行其他对话的基石,因为教师要介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场,并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自己必然要先与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文本”是与“对话”相伴相存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提升学生对话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离开了“文本”,“对话”只是空中楼阁,徒具形式而缺少实在内容。一、当前对待“文本”的不良倾向事实上,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资源的浪费现象十…  相似文献   

7.
许多年过去了,每次想起儿时“也傍桑蔭学种瓜”的情景,总是感受到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上的快慰。播下的种子发芽了,还戴着一顶尖尖的小帽!伸藤了,伸出了一条纤纤的卷须……。面对自己种的小苗,想象如同生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有效的对话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在实施教学对话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对话”的实质认识不清,出现“盲从”或“机械”的现象,教学效果难如人意。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对话”?笔者认为,有效“对话”贵在“四精”。  相似文献   

9.
所谓“对话”,通常被理解为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谈话,是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我们分析文学作品时,也必须注意其中的人物对话(语言),这属于纯粹的语言现象,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由“对抗”变为“对话”;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两国就某某问题进行“对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健全,也要求领导和群众之间通过不断的“对话”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这样,“对话”就有了另一内涵,即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和谈判,从而成为了一种外交、政治现象,当代社会正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一种对话精神。顺应…  相似文献   

10.
现象点击1:新课程强调师生对话,于是,有的课堂把问答当对话,“知道吗”、“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充斥了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提出一百多个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把平等对话搞成为了问答,解释曰:“此乃新课改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现象点击1:新课程强调师生对话,于是,有的课堂把问答当对话,“知道吗”、“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充斥了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提出一百多个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把平等对话搞成为了问答,解释曰:“此乃新课改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朱瑛 《辽宁教育》2010,(3):29-31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众多教师钟情于“对话”,但能形成如上所述的理想状态的“对话”的并不多见。静心观察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对话,还是能清晰地觉察到其中存在的许多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13.
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对话”就与之相约,并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一起。孔子“私学”的主导形式就是一种“对话”模式:没有居高临下的地位尊卑和话语霸权,只有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和情感交流。在漫长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定位,忽视“关怀生命”的教育本质,教育对话也逐渐丧失了生存土壤,忽视对话、假对话、低效对话以及少数人对话多数人当观众等现象比比皆是。“关怀生命”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确认,使“对话”上升为新课改的主流话语,教育对话模型正在生长。我们讨论的“对话”,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情境中,建立在民主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重视.观察与研究表明,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普遍存在“病态”现象.本文对“病态对话”的产生机制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对话”就与之相约,并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一起。孔子“私学”的主导形式就是一种“对话”模式:没有居高临下的地位尊卑和话语霸权。只有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和情感交流。在漫长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定位。忽视“关怀生命”的教育本质,教育对话也逐渐丧失了生存土壤,忽视对话、假对话、低效对话以及少数人对话多数人当观众等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对话”内涵的不理解,导致出现一些对话教学的误区,本文对这些教学误区进行分析,意在提醒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注意这些现象,从而更好地进行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7.
所谓“对话”,通常被理解为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谈话,是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我们分析文学作品时,也必须注意其中的人物对话(语言),这属于纯粹的语言现象,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由“对抗”变为“对话”;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两国就某某问题进行“对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健全,也要求领导和群众之间通过不断的“对话”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这样,“对话”就有了另一内涵,即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和谈判,从而成为了一种外交、政治现象,当代社会正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一种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9.
我们把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问题,称为“新课堂现象”。这些“新课堂现象”很值得教师反思、研究并逐步消除。一、“新课堂现象”现象之一:把“对话”当作“问答”。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答”,无论有无道理或正确与否都不给予“表态”和引导,任凭学生遐想与信口开河,还美其名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现象之二:有“活动”…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只学其形不见其神,表面热闹实际低效的“伪数学对话”现象:表面平等的“假对话”,脱离文本的“空对话”,浅尝辄止的“浅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