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图腾和传说。相传,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图腾,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为安抚归附的广大部落而改用了龙的图腾。龙的图腾实际是熊的图腾和蛇的图腾的组合。而蛇  相似文献   

2.
蛇年说蛇     
蛇,为古代图腾“蛇,龙之类也。”(郑注:《洪范》)蛇,龙原系一物,相提并论。后来,龙渐渐演化为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形象。在古代,蛇似为氏族族徽图腾。(“图腾”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属”。)美国弗利亚美术陈列馆藏有一晚商青铜人面盉(“盉”,音hé;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象壶,有三条腿。)。盉盖雕似八面形,具二角(又一说,系由男根崇拜演变而来的头饰),盉身饰以蛇纹。依《山海经》“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记载,则此类图像可能是黄帝系统的氏族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知难而进     
【说文解字】华夏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又称“龙”的传人。黄指黄帝,是发明指南车的轩辕氏,属北方民族。黄帝的图腾是熊。炎指炎帝,是倡导农耕和发明草药的神农氏,属南方民族。炎帝的图腾是牛。那么,“龙”指什么呢?“龙”原来是生活在古中原地区东夷九黎部落联盟的图腾,部落联盟的领袖是赫赫有名的蚩尤。  相似文献   

4.
按照当代历史学家的说法,姓是母系币族社会的图腾和族徽演变来的。当时,实行族外同辈婚,甲氏族的同辈众男子,嫁到乙氏族,成为乙氏族同辈众女子的共同丈夫,因而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每一母系氏族只知道自己的始祖母。人们探讨自身的来历,却又无法解释清楚,于是就把某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人格化、神化,认为自己的祖先即始祖母是被这一神化了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所感化而生。因此,这一神物将会永远保护自己。这一神物,就成了这一氏族共同崇拜的“图腾”,成为了甲氏族区别于乙氏族的“族徽”,成为了这一氏族的姓。也许夏氏族是以薏苡为图腾,商氏族是以燕卵为图腾,周氏族是以巨人脚迹为腾图。后人不了解这一历史真象,于是把它看成神话故事。又正因为这一现象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所以写成文字时,“姓”大多被后人加上“女”旁。《说文》说,神农姓“姜”,黄帝姓”姬”,黄帝之后百(鱼攸)姓“姞”,少昊氏姓“嬴”,藻朦姓“姚”,祝融之后姓“(女云)”,等等,全都从“女”。  相似文献   

5.
在原始宗教中,动物图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狩猎时代的“蛇”崇拜是图腾的最初形态,由“蛇”图腾向“龙”图腾的变迁,实际上是民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结果.“龙”的泛化,人类社会也从原始混沌状况进入有序的分工阶段,氏族首领也被作为英雄崇拜.实际上黄帝处在一个人神共处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疆域已经超出了远古部落的界限,结成联盟的形式,所形成的封建“酋邦”,已经初具了国家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正>古往今来,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那么,龙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谁也没有见过真龙,当然也概括不出它的具体形象。据说它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这样稀奇古怪的特征给龙的存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中国人称"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的图腾和传说。相传,黄帝统一中原以前是以"熊"  相似文献   

7.
磨坊里的蛇     
蛇曾经是始祖黄帝部落的图腾,这个软体动物被画成一截很短的扭曲,附着在黄帝部落所有人的头上、胳膊上和身上,成为部落人的象征。由蛇图腾到龙图腾是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的。图腾即一个部落的崇拜物,它被确认为与部落有某种血缘关系,且认为是部落的庇护神。我常常想,至今令人们看到即毛骨悚然的蛇究竟和原始人类发生过什么关系呢?他们何以将此供奉为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  相似文献   

8.
平逢山是《山海经》所记的中央第六列山系的最东端一山,位居洛水与谷水之间的夹峙地域;今洛阳市西部的秦阳岭与《山海经》第六列山系的地理位置吻合,故秦阳岭即《山海经》之第六列山系,秦阳岭东端的周山即上古之平逢山。《山海经》言平逢山居住着一个以"骄虫"为图腾神的人群,该人群即黄帝母族有虫乔氏族;周山一带考古所见的"王湾一期文化"遗存,当与黄帝母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闻先生论证黄帝、炎帝、伏差、女蜗都是龙图腾世族社会的人物①伏差、文娟是“三苗”的始祖,而楚国人自称是黄帝的后代,可见南方的楚国人民包括苗人、汉人都是龙图腾的子孙。我又从此觉得孔子学说是代表北方的文化,即“民图腾’文化。商殷是自称“玄鸟”的子孙,”‘玄乌”是凤图腾”。夏是龙图腾,商克夏,是民图腾支龙图腾。周人自称来自后稷,后稷之母“履大人迹而生”,闻先生考旧传古帝王感生之事,由于履迹者,后稷而外,惟有伏案,因此、周六龙图腾子孙。周克殷,却是龙图腾克民图腾。闻先生还考证机融也是龙图腾子孙,闻先生说他…  相似文献   

10.
轩辕之谜     
轩辕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名号,其本义是什么乃一千古大谜,现有诸说均未能破译这一谜底。本文综合运用训诂学、文献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轩辕”本义进行求解,得出结论:1.轩辕与黄帝在起源上不是同一个人或氏族的称谓,前者可追溯到远古氏族社会,后者则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产物,两者的合一大体完成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年;2.“轩辕”一词本义即“旋圆”,它是先人对龙蛇形状的指称,蛇乃轩辕族人的图腾物;先人不直呼龙蛇而以别名指称,乃是图腾禁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帮助黄帝统一中国,帮助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不可侵犯的威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龙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为了不朽的主题。龙的形象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向上、奋斗的象征,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新世纪的中华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捏黄土造出来的。按普遍的说法,女娲的下半身是蛇,她最早是由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什么是图腾呢?图腾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2.
【黄帝与皇帝】黄帝姓姬,为轩辕氏,相传他是4000多年以前,我国黄河流域一位有名的部落首领。其部落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下来,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份,黄帝后来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皇帝是指“三皇”与“五帝”的合称。秦朝赢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三皇与五帝,便自称“始皇帝”;因而“皇帝”是指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州与洲】“州”与“洲”都可以指一定的区域。但  相似文献   

13.
一度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图腾祖先是狼,但我国北方的考古学发现表明,熊作为崇拜偶像出现在5500年前牛河梁女神庙之中,而且,与神话传说中的华夏始祖黄帝直接有关联的,看来也是熊。再参照北方萨满教传承中的有关熊的仪式、信仰和观念,结合上古时期楚国君王姓熊的事实,可以知道,龙的传人之中当有重要一部分为熊的传人。  相似文献   

14.
蚩尤族是活动在中原地区古老的土著部族,其先祖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当裴李岗人发生分化而迁徙之后,蚩尤部族留在中原地区而发展成为九黎族,蚩尤为九黎的首领。当炎黄部族从西部迁徙进入中原之后,蚩尤与炎帝族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黄帝部族,两大集团在今天河北涿鹿县一带展开激战,蚩尤战败而被黄帝所杀。炎帝族、蚩尤族与黄帝族的战争结果使中原地区得以初步统一,中原土著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姬姓是中国历史上周王朝的统治者之姓,也是华夏族始祖黄帝之姓。考察姬姓周部落的图腾,对于了解周部落的源流、先周历史和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姬姓周部落的图腾,前人提出熊、鼋、稷、蚯蚓等许多看法,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都有很大的片面性。从王朝所宣扬的周武王伐纣遇到的祥瑞看,姬姓周部落的图腾是一种红色的鸟——赤乌,也称鸑鷟。从《诗经·大雅·生民》等文献看,与姬姓周部落世代结为婚姻的氏族图腾是牛、羊、蛇、鱼等。尧舜时代,他们生活在尧都平阳(陶寺古城)一带。夏初太康失国后,周人及其婚族离开平阳,商初其住地在今陕西省太华山和英山一带。  相似文献   

16.
东北籍女作家迟子建堪称“自然化育的文学精灵”,她刚刚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就像一副画卷,展开了我国东北鄂温克族的生存现状和百年沧桑,尤其是其中关于熊图腾的描写,把熊自然地融入到了鄂温克族的生活中,神秘而不乏真实,朴实而意寓深远,是对古老而神圣的图腾崇拜的形象再现,也可作为著名人类学家叶舒宪先生于2006年提出的爆炸性学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还是熊的传人”的有力论证,更可以引起现代人的一些反思。本论文从人与熊的关系、熊图腾产生的原因和熊图腾的民族精神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评析,以期对熊图腾进行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代巴蜀的图腾,有说巴部族图腾是芭苴(即芦苇——川东盛产的芭茅),是蛇,是白虎,是五龙(白龙)……而对蜀部族图腾,则又分出“蚕”说,“杜鹃”说,“鹿蜀”说,“鱼凫”说,“大石”说等。实际上,根据考古材料和对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现存土著部落及中国现存边远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调查报告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氏族部落,历史上都有不可仅有一种图腾(如果承认他们确有图腾信仰的话)。因而,很难将某一动物或植物说成是某一民族或氏族部落的唯一图腾。不过,从古代巴族和蜀族在今四川境内的发展史以及居于古代巴蜀境内(包括云南、贵州、陕  相似文献   

18.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族是有熊国君少典氏族的两个子族。炎帝族从少典氏族分裂出去之后,先后在陕西姜水、湖北烈山和河南淮阳定居。其中一支迁居河南鲁山滍水一带,易名蚩尤族,后迁山东济水一带定居。黄帝族继少典氏族仍居有熊,即今河南新郑一带,在河南留下大量史迹。炎黄蚩三族通过兼并战争,黄帝统一天下,成为天下共主。黄帝肇造了中华文明,被历代尊奉为人文始祖。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历代炎黄子孙来此寻根拜祖。  相似文献   

19.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与龙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的形成有着悠久而漫长的演变过程。龙是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而是汇集各种图腾崇拜特征的想象动物。它与我国原始社会氏族的出现密切相关。各个氏族和部落都崇拜不同的图腾,随着氏族联盟的扩大,逐渐形成以龙为主要图腾的族徽。黄帝战败炎帝及蚩尤后,各族融合为华夏族,神龙便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共同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闽越人崇拜蛇图腾,他们不仅以蛇为形纹身,更以蛇画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至今,泉州惠东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处刺青的习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此加以解析:“闽,东南越,蛇种。”意思说的就是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信奉蛇为图腾,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而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不仅见之于东汉的《说文解宇》和北宋的《太平御览》,成书于清代的《侯官乡土志》称:“叠之种为蛇,盖即无诸国(闽越)之遗民也”,“其人皆蛇种”。清人李调元也有“或日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的类似记栽。泉州的“泉”,在闽南语系中有两种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