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联理论与相声幽默语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相声中能够产生幽默风趣效果的是通过滑稽、荒诞而使人发笑的语言,我们称之为相声幽默语言。相声幽默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关联理论。关联性对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成有较强的解释力,为相声幽默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角度。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的转向,是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手段。相声幽默话语制造和生成就是利用人们认知的最大关联本能,巧妙地释放认知迷雾,诱导听众先沿最大关联进行思考,走入最大关联圈,然后出其不意,掀翻最大关联,指向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相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幽默是相声的生命线。本文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相声《小偷公司》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幽默在相声中的生成和理解,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解读和欣赏相声作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关联理论对幽默的生成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有助于相声作品的解读和欣赏。  相似文献   

3.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言语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中国某个具体相声演员的幽默言语研究却很少。对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断进行分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和威奇的背景与常规理论对赵本山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探讨,揭示其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提出了新的赵本山幽默言语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4.
相声泰斗马三立在相声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其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的时候开始,人们便从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概念合成理论、语用预设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义认知冲突等方面对其幽默语用进行了研究,而对于其相声中天津方言制造的幽默效果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通过从语音、词汇和辞格三个方面来探索天津方言在马三立相声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对于挖掘马派相声经久不衰的原因,对于人们有效接受修辞信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相声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喜剧性曲艺形式。它是一种“笑”的艺术,以幽默讽刺见长,以“笑”为武器夸张地反映生活;它又是一种“说”的艺术,以对口相声为多见,甲、乙两个演员一方为逗哏,另一方以捧哏,以一问一答的对话来与观众直接交流。文章主要探讨相声幽默言语的语用策略,从语言层面、认知层面、交际层面和修辞层面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相声幽默言语的语用策略特点。  相似文献   

6.
幽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面部表情,身体移动等多种形式都能制造幽默。但最常见的的表现形式则是言语幽默。喜剧小品就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幽默的艺术形式。许多语言学家从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研究过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但是以语用预设为理论框架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孙茂玲在《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中归纳的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框架,从共知性、合适性、主观性和单向性四个方面对小品"今天的幸福"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可以对中国喜剧小品中的幽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言语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本文对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断进行分析,结合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及veatch的背景与常规理论对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了探讨,揭示其小品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在概念合成理论四空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幽默言语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8.
小品中的言语幽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使用现象,传统的合作理论、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缺乏对其生成机制的阐释力,本研究从社会—认知这一崭新的语用视角阐述小品中的言语幽默。基于所收集的小品会话语料,本文从突显与关联、意图与注意、前经验与当前经验的相互作用深入解析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社会—认知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9.
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我国北方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本文以郭德纲相声为语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相声幽默语言进行了分析,从而探寻相声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对手机短信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幽默手机短信中的言语反讽与民生问题。幽默言语对关联理论的有意无意的违反解释了幽默的产生过程和致笑机理。方寸之间,让人们感受到语言的美感,体会到手机短信语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发现语言模因的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是语言幽默产生的模因论基础.模因变异的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语言模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成为研究言语幽默的一个新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模因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的表演要求语言精练流畅,活泼犀利而又幽默含蓄。相声的幽默深沉而不肤浅.回味无穷。相声幽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合作原则分析其幽默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相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以对话为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郭德纲是现今相声界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相声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其语言诙谐幽默,继承传统又独具创新。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预设的正确与共同遵守是确保会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对它的违规使用常常带给我们不少幽默的色彩。本文以郭德纲的相声《你得娶我》为例,从预设的性质来研究预设是如何导致言语幽默的,探寻语用预设理论对言语幽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认知的角度,以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为研究视角对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既可丰富言语幽默的研究视角又可证明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言语幽默。然而,在对某些言语幽默的解读中却发现了其局限性。因此该文尝试在概念合成理论的基础之上引入推理、关联和空间冲突等过程更有助于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幽默的充分解读。  相似文献   

15.
高玲 《海外英语》2014,(17):245-246
该文从认知的角度,以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为研究视角对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既可丰富言语幽默的研究视角又可证明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言语幽默。然而,在对某些言语幽默的解读中却发现了其局限性。因此该文尝试在概念合成理论的基础之上引入推理、关联和空间冲突等过程更有助于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幽默的充分解读。  相似文献   

16.
相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以对话为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郭德纲是现今相声界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相声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其语言诙谐幽默,继承传统又独具创新。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预设的正确与共同遵守是确保会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对它的违规使用常常带给我们不少幽默的色彩。本文以郭德纲的相声《你得娶我》为例,从预设的性质来研究预设是如何导致言语幽默的,探寻语用预设理论对言语幽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蒋成侠 《海外英语》2012,(24):242-245
幽默,这个时时与笑料、快乐甚至个人魅力联系在一起的词语,常常成为人们语言交际中的谈论中心甚至作为一种个人能力为无数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因此,作为一种特别且具影响力的语言现象或者言语效果,幽默同时也是广大语言研究者的长久以来的热门研究对象。古今中外,关于幽默的研究不乏少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乖讹论、释放论以及优越/蔑视论,三者各有其长,从心理、哲学及修辞等方面解释了幽默。在中国,自80年代范畴老师的《幽默语言学》开始,陆续有了从词汇、语音、语用、语义、心理认知以及修辞文体这些角度出发的言语幽默的研究。而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关联理论是交际言语研究的常用理论。然而相比从心理、修辞以及语用理论中的合作原则等这些方面出发的研究,关联理论角度的幽默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文将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一个特定的言语幽默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幽默形式,喜剧小品是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文章从语用学的视角运用关联理论来解释2007年春晚小品《回家》的幽默语言,以萨克斯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和“相邻对”为依据,将小品中的语言划分成小的语言对话单位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幽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观众更好地欣赏小品提供一个新的语用学视角。结果表明:关联理论确实能够充分解释言语幽默现象。  相似文献   

19.
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跨语际的阐释性运用,如果其效度越高则制笑效果就越好。关联导向下的语用推理只是理解言语的总体原则,没有演示概念映射与整合的具体过程。从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言语的翻泽分析人手,探索幽默言语制笑效果的具体产生过程。结果发现幽默是语境假设在概念整合过程中,经历组合、完善和更新后形成新显结构时,与新信息相互加强、矛盾或结合产生的。所以推理和整合结合起来对幽默言语的翻译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以英语幽默言语为例,从幽默发出者和听众两个角度分析幽默言语产生和理解的认知语用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关联理论是贯穿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保证幽默言语效果的语用基石。认知模型和概念合成理论则分别为幽默言语的产生和理解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