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笔者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利用该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其性质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作为钠的碳酸盐,都能与盐酸等强酸反应,但是如何比较他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一直都是实验研究的难点。苏教版化学2中设置的实验方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0.1mol/L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再各加入3ml0.1mol/L稀盐酸,观察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现有实验装置不足以及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研究提出利用简易的创新实验装置定量比较二者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快慢,并结合手持技术的应用从微观层面解释碳酸钠与稀盐酸分步反应的机理,厘清教学思路,避免教学误区。此外,针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应用建议,可作为教师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分步反应的机理,设计了恒压式实验装置.用该实验装置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过程,解析了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实验教学难点问题,有助于在教学中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用量,对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和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中注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别作了实验探究。结果发现,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注入适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易析出碳酸氢钠晶体。作为课堂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其反应原理及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的物理性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耗时短,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Na2CO3、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林 《化学教学》2005,(1):127-128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32页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该实验通过观察气球膨胀的情况,得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得多。不知教材编写者安排此实验的真实目的何在,却使得很多化学老师理解为比较两个反应的速率,从该理解目的出发,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32页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该实验通过观察气球膨胀的情况,得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得多。不知教材编写者安排此实验的真实目的何在,却使得很多化学老师理解为比较两个反应的速率,从该理解目的出发,写就了许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文章。其实老师们的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下面通过分析、计算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因,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介绍了利用该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晓萍 《考试周刊》2011,(6):177-178
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第56页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科学探究,其中之一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科学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此反应比较碳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的速度,从而说明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设计微型实验,利用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实现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分步反应过程的可视化,在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学生可直观观察到碳酸氢钠的生成,便于学生更好地领悟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分步反应的过程。同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彩色同心圆环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第一册P87[实验4—5]把少量盐酸分别加入盛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支试管内。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程度。对此实验笔者作了一点改进。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2 实验操作 1.分别在两具支试管中装入少量或等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且在支管处扎上两个大小相同的未充气的气球,再与已注满稀盐酸的锥形瓶通过导管等按图进行组装。  相似文献   

12.
潘阳 《教学月刊》2003,(8):52-52
改进的目的 :高中化学新教材 (第一册 )第二章碱金属中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比较试验中 ,采用的气球较软 ,一个人同时操作较困难 ,固体粉末难以完全倒入试管中。并且 ,气球膨胀后体积不同而产生的压力也不一样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效果不是很好。因此 ,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完善。改进装置 :如图1所示。操作步骤 :1.如图1所示 ,安装两套相同装置 ,其中一个支管中装入碳酸钠粉末 ,另一个装入盐酸溶液 ;另一套支管中装入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与相同量的盐酸溶液。2.两套装置放在同一高度水平面 ,左、右手同时倾斜…  相似文献   

13.
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现象与"怎么加"和"加多少"有关,但初学者往往对此很疑惑,那么在教学中该实验就有了探究的必要。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由于开始时并无明显现象,导致学生不易接受该反应事实。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认识到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并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实验的困惑及探索 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32页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对比实验,通过用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时的实验现象的对比从中揭示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但笔者根据教材中介绍的药品用量和操作方法做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粉末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时,总觉得二者的反应速率实在难以区别,  相似文献   

15.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使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热稳定性对比实验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碳酸氢钠热分解的产物,更高效地完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对比,本文设计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两组改进装置。通过实验验证,发现直形管类装置实验现象明显、对比效果显著、产物明确、用时短、可操作性强;用U型管类装置在实验时,只要U型管大小规格合适亦能在实验现象、热稳定性对比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伍强  罗姣 《化学教学》2016,(12):61-63
为确定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产物的成分,对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做了定性实验探究,结合化学平衡知识做了理论上的计算.认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主要是碳酸亚铁,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SO4+Na2CO3=FeCO3↓+Na2SO4;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是碳酸亚铁,发生的反应为FeSO4+2NaHCO3=FeCO3↓+CO2↑+Na2SO4+H2O.指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均生成氢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用酸酸镁能鉴别碳酸纳和碳酸氢钠吗福建长汀县涂坊中学(386312)廖斌远说:92年第6期《化学教学》上刊登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鉴别》一文,该文认为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镁溶液生成白色碳酸镁沉淀;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镁溶液无明显变化,加热后生...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中常要求学生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上述两种溶液的鉴别方法是分别向两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所鉴别溶液为碳酸钠溶液,反之则为碳酸氢钠溶液.然而,实际操体时却发现两种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9.
在苏教版必修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曾在该课中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①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鉴别2瓶失去标签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实验方案.判断某包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并按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③将碳酸氢钠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的固体成分可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师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问题源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32页的-个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2个各装有0.3 g 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套在2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