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明明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科幻天地》,全书共280页。前2天看了70页,照这样的速度,再有一个星期他能把这本书看完吗?  相似文献   

2.
现实与童话     
前不久我去书店时随口问10岁的儿子要买什么书,以往他总说不知道,可这一次却有着明确的需求——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童话”,因为他从同学那儿看了这套书的其中一本,认为非常好看。书买回来,儿子一头扎入书中,十二本书五天看完。在这其中他每天都把书带到学校去,结果至少有两个同学看了后表示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这套书。儿子看完这套书后,又向同学随便借了两本书,拿回家来我一看,还是郑渊洁写的。过了两天,他到邻居家串门,又向同龄的小伙伴顺便借了一本书,令我惊异的是,作者仍是郑渊洁。这使我猛然发现了一个事实:小学生们都…  相似文献   

3.
开学初,我从同事口中得知一本名叫《班长下台》的书。我被书名吸引产生了好奇心,就随口在班上提了几句。第二天就有学生购买了这本书,在班上看了起来。第三天,第四天……现在班上几乎人手一本,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这本书。一个月的时间渐渐过去了,我想学生应该也读完了,那何不上个关于这本书的交流分享课?说干就干,我立刻向同事借来这本书。厚厚的一大本,作者是台湾作家桂文亚。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  相似文献   

4.
<正>这几天大家都在看《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确,这本书很吸引人,我一天在家中看书,看完后去阳台走走,可回来时,"啪",我摔了个跤,再起来时,竟不在阳台的地砖上了,而是在一大片荒岛上。这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最近总是觉得自己有些心浮气躁的,抽空时看完了一本书,书名叫《相约星期二》。看完以后我安静了许多,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了。  相似文献   

6.
2012年寒假爸爸带我去赶庙会,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我买了一本《海底两万里》,经过二十多天的阅读,我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法国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教授和他的仆人,带着捕鲸手去杀海怪,最后他们发现其实海怪是用钢铁打造出的船,经过重重磨难以后他们上了船,见到了这里的船长后,就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海底两万里冒险。他们首先是经过黑潮暖流,然后在海底森林打猎,因为教授的好  相似文献   

7.
蔡英 《教育文汇》2010,(11):48-48
这几天,我和儿子共读了黄蓓佳写的《我要做好孩子》一书。这本书文字清新幽默,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仿佛再现了孩子的生活场景。儿子如饥似渴地看完了一遍又开始看第二遍,我笑着问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奕 《小火炬》2012,(Z2):44
小编:为了一本好书牵肠挂肚,睡也睡不好,蹑手蹑脚起床,摸黑读书……看来好书真是"勾魂"呀!你有过类似的"窃读"经历么?不过,在此友情提醒:爱护视力,不做夜猫子。一天晚上,我正坐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一本书,突然,妈妈的唠叨声响起来了:"快去睡觉啦!怎么还在看书!明天还要不要上课啦?"怎么办?怎么办?这本书的情节正发展到白热化的阶段,一定要把这一章看完。"让我把这一章看完吧。  相似文献   

9.
教育呼唤爱     
陈晓映 《广西教育》2012,(40):68-68
几年前,我无意中发现读四年级的侄女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一本书,拿来一看,原来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作。它讲述的是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从四年级10月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我当即决定和侄女一起阅读。这本书总共有一百篇文章,我们每天看两篇到三篇,看完就交流。由于书写得生动有趣,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10.
梦幻的青春     
我的座位是靠窗户的,窗外有一株大榕树,偶尔会有一两只鸟儿在那里栖息,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和往常一样来到教室,随手拿出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本书是跟阿智借的。阿智坐在同桌的后面,他并不喜欢读书,学习一团糟,可他长得有点帅气,这本书原是他跟我同桌借的,他未看完就先借给我,我怀疑这不是他大方而是他不喜欢看。  相似文献   

11.
一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了起来。看到一个实验叫“会跳舞的葡萄干”。看完这个好玩的实验,我觉得有些累了,便闭上眼睛睡着了。  相似文献   

12.
吴霞 《中学教育》2004,(5):50-50
一天,看到冯叶同学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也一直想读这本书,便对冯叶说:“等你看完《鲁滨逊漂流记》,借我读读行吗?”也许她没有想到老师会向她借书,先是一愣,接着连声说好。过了几天,她把书交给我,颇为神秘地说:“等你读完了,我们可以交流交流吗?”我自然欣喜地答应。晚上,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第二天课间操,我和冯叶交流了读  相似文献   

13.
未来的书架     
正10月11日晴我长大要当一名建筑师,我要发明一种书架,那么请大家看看我的新发明吧!这种书架有语音功能。只要你说出你想看的书名,这本书就会自动弹出来。这种书架还有快速整理功能。只要书架一乱,它就会自行分类整理。这种书架还有自动保存功能。如果你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你只要对书架说:"保存。"这本书就会被输送到保存柜里了,第二天可以继续看。这种书架还有分类选择功能。如果你想看书,它会  相似文献   

14.
<正>期待已久的暑假开始啦!小蕊心中却喜忧参半,喜的是爸爸允诺了暑期出游,忧的是妈妈肯定会列长长的暑期书单给她——那单子上的书不仅要看完,而且每看完一本书还要写一篇读后感。假期第一天,小蕊忧心忡忡地坐在沙发上发呆,  相似文献   

15.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我相当喜欢的一本书,说起与这本书的相识,颇有些一见钟情的戏剧性情节,在同学处偶遇这本书,借来一阅,一口气把书看完后,当即便有了要拥有它的冲动,在雨夜冲到书店,如获珍宝似地怀揣它回来,当晚又阅读了一遍,爱不释手。书中精彩的片断甚多,我只能撷取它的一点光彩,愿它能照亮您的思维。片断一:打破自我,体验他者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完后,我从书中读懂了许多……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本。海伦·凯勒生活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黑暗当中。但是,这样一个处在盲、聋、哑世界中的人,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全部的精力建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我晚上回去的时候,常常会翻看女儿的一本课外书,叫《希利尔讲给孩子的世界史》,这是小学老师布置的寒假阅读作业,我女儿对历史还不太感兴趣,没看完。我倒是把它看完了。这本书的标题是“世界史”.但里面的内容百分之九十以上说的是欧美国家的历史.所以这本书.如果把它叫做“世界史”的话,我觉得,这本书的史观是有问题的,就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  相似文献   

18.
七月的午后,明晃晃的太阳。经历过了高考,突然有些不适应眼下的无所事事。考前所有简单的梦想:睡懒觉、看电视、读小说……此刻统统实现了。可才快活了两天,就开始大叫“无聊”。昨晚熬了个通宵看完了《蛋白质女孩》。其实这本书挺无趣的,看完后我得出了这个惟一的结论。考  相似文献   

19.
杨樾 《教师博览》2008,(2):51-51
站在沙发旁边,拿起那一套希尔弗斯坦漫画中最薄的一本,它的名字叫《爱心树》,只是想随手翻翻,三分钟后,我已经把这本书看完了,很完整的,一字不漏地看完了。有些许伤感,有些许温暖。  相似文献   

20.
【题目】淘淘读一本书之前,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读50页,需要7天;如果每天读80页,需要5天。结果他每天读的页数与读完这本书的天数正好相同,他每天读多少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