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的<群经音辨>刻本中,康熙张士俊<泽存堂五种>本是一个代表,在该书的流传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为学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从陆心源到张元济皆表扬宋本,批评泽存堂本改易原本、脱误甚多.通过考察张氏刻书的缘起和经过,并以此本与<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南宋汀州本相比勘,发现该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在某些方面确能补汀州本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修《四库全书》,从全国征集图书一万数千种,除去全毁书、戏曲、通俗小说、释道经典等不在收录范围者外,仍有万种以上,其中收入《四库全书》者3461种(依中华书局影印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所附统计数据),收入《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者6793种,合计10254种。所谓“附存目录”,即仅仅保存目录,不收其书。就是说,列入《附存目录》(简称《四库存目》或《存目》)的6793种书,虽然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有提要,但《四库全书》中没有这批书。当时把这两部分书分别称为“著录书”、“存目书”。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学者沈钦韩撰有《三国志补注》一书,系对《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研究著述,凝聚了撰者多年的研治心得。其书向无刊本,流存至今者唯有稿钞本两种,一存上海图书馆,一存国家图书馆,而国图本实源出于上图本,俱不复完帙。《三国志补注》专意于训诂、地理的考释,在清代诸家《三国志》研究著述中,堪称其佼佼者,有功于陈志、裴注甚伟。  相似文献   

4.
醉茶消客所辑关于茶的诗文,没有序跋,首页已失,不知原来是什么书名。南京图书馆早先将其标作“《茶书》抄本”,《茶书总目提要》按照清代《茶书》加以收录,其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改定为“《茶书七种》七卷,明抄本”。《茶书七种》七卷现存二份抄本,旧抄本藏在南京图书馆,转抄本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本在《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题作“《石鼎联句》抄本”,副题为“历代咏茶诗汇编”。这些书名不同的抄本,实质上是同一部茶书。  相似文献   

5.
一、《天地瑞样志》的序和构成《天地瑞祥志》一书在中国已不存,即属佚存书。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新唐书》“艺文志”中也未见著录,宋代以后在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长泽规矩也学术随笔《中华民国书林一瞥》及晚年回忆录《收书遍历》为素材,梳理和介绍了长泽规矩也历次来中国访书购书的经过和所获,以此管窥二十世纪上半叶日中文献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宋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别称《四部目录》,又称《四部书目录》,《隋志》和《两唐志》均未著录。古典文献中最早著录本目的,只有《七录序·古今书最》。《古今书最》是一份著录编撰者南朝梁阮孝绪(385~433年)以前所能收集到的见存书目的定献资料,由于时代接近和编撰者的认真,在  相似文献   

8.
论荀赋     
荀卿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赋"命名其作品的文学家。奠定荀子在赋史中地位的是他的两篇作品——《赋》及《成相》。《赋》今存其书中,刘向《叙录》本编在最后一篇,即第三十二篇,杨惊《注》本列在第二十六篇;《成相》亦存书中,刘本在第八篇,杨本在第二十五篇。杨于《成相》篇题下注目:"《汉书·艺文志》谓之‘成相杂辞’,盖亦赋之流也。"杨认为《成相》亦赋作,所以,荀赋存世者有此二篇。二篇赋作存在的问题相当多,本文摘要讨论之。  相似文献   

9.
毛晋汲古阁刻书书目通行本为顾湘《小石山房丛书》本及陶湘《书目丛刊》本,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清抄本,与此二本文字内容略有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清抄本中《汲古阁刻版存亡考》存录了汲古阁初印本及后印本在嘉道间的市场兑价,而顾湘及陶湘二本经整理后均将这些内容删削。这些文字对于研究汲古阁刻书及流传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也有助于探明清朝中晚期书市及古籍版刻情况。  相似文献   

10.
《南史》的梁代部分以姚察、姚思廉父子所撰《梁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梁书》原文。在两书传钞刻写的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互相比勘来校正两书文字。这种方法前人早已用及,如殿本刊刻时曾以两书互勘来校正讹文(可参看《梁书》《南史》所附之“考证”),而诸多读史札记也曾利用此法纠正了不少误字,如王懋兹《读书记疑》卷十三《南史存校》、  相似文献   

11.
《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宋代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它穷溯图书源流,有继往开来之功,为研治目录学之规范。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所辑成之二十二卷本,以聚珍字印行流传。清中叶,卢文粥辑成(新订)《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今存稿本,其书略有散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了徐小蛮、顾美华之点校本《直斋书录解题》,为我们研究目录之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然此书断句亦存个别疏误,兹列举一则如下,以供学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出版界的隐忧樊公裁我很喜欢买书,逛书店也就成了很大的乐趣。在50年代,我的专业是马列主义理论,而我却买了许多与马列主义无关的书,如《随余丛书》、《癸已类稿》、《癸已存稿》之类。几十年来买的书确也不少。到了80年代末,突然感到买不起书了。有一次在书店看...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共二百卷,它是《四库全书》的解题目录。《总目》与《四库全书》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台湾学者杨晋龙所说: 《总目》和《全书》是连体婴,无法截然二分。同时《全书》的内容是一本一本成形的书,为何要著录或舍弃这些书?著录的书有那些版本、内容上的问题?存目的书何以不被收录等等及《全书》无法说明的事实,都得靠《总目》来说明解释;而且二者的弃取原则、评价标准,也并无差别……就书的内容而言,《全书》没有《总目》“存目”一类的书,所以两者有些差别;就其主旨而言,两书是二而一,《总目》隶属于  相似文献   

14.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15.
我到南京以后买的第一本书,大概就是黄裳先生的<金陵五记>,在他那别具风味的笔下,南京愈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书中有两篇关于南京书文化的文章,即<关于"泽存书库">和<访"盋山精舍">,引起了我访游南京书文化遗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电视存现说》(陈尔泰著)已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木只以电视本身为专一研究对象的电视学基础、理论著作。书中论述了“理论建构的更新”、“电视的本征”、“电视的机制”、“电视的存现形态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最近翻阅有关国了监刻书的论著,发现对元国子监刻小字本《伤寒论》的两种不同说法。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中说:“元代中央机关掌管刻书的有兴文署和艺文监。国子监刻书不多,《书林清话》卷四《元监署各路书院医院刻书》仅提到元裙三年(1088)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齐鲁书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18.
《黄帝八十一难经》(以下简称《难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因其在学术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得以与《黄帝内经》并行二千年而不废。那么,《难经》是如何编纂成书的?它与汉代以前的医书有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认为《难经》应是《汉书·艺文志》著录之《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中的一部分。《隋书·经籍志》著录之多种扁鹊的书以及《脉经》、《千金》等所引扁鹊书之内容,并是西汉前扁鹊之书而存于世者。其二,关于作者,文中认为,早期书籍的流传,多是单篇别行,并不题撰者,后之学者,知其学出于黄帝、扁鹊,遂有题名。考之《史记·扁鹊仓公传》所述,可以知其大概。所以,《难经》亦非秦越人所撰,乃是后人据《史记》所记越人行事遂题名而已。其三,《汉书·艺文志》著录扁鹊之书虽多,今存者仅《难经》与《脉经》等所引,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医经虽分七家,但内容多有重复之故。又后之学者认为黄帝之书为正经,传习者众而得以存。扁鹊的书中,也仅是因与《内经》有不同者而得以存。其四,就语言的形式而言,今《难经》已不是西汉时的面貌,医经多以问答的形式记述,《难经》亦不例外,此乃古时师徒相授,学者传训诂而已。  相似文献   

19.
我的珍本书     
前代藏书家很重视“善本书”,有的就简单地以书的刊印时代为标准,非宋版元刊不得入“善本”之列。我也收集了一些书,主要是新文艺方面的,自然不得称为“善本”。但有些是得到自己珍爱的,姑且名之为“珍本书”吧。 我的珍本图书中的第一类,是作者签名本和题字本(包括“题赠本”)。 30年代《良友文学丛书》初刊时,曾发行过一部分作者签名本,我曾有过沈从文《新与旧》的签名本,不幸于抗战时丢失。作者题字本,现在我有钱君匋《战地行脚》、《许钦文小说集》,施蛰存《上元灯》、《丈夫与情人》、《晚明二十家小品》和阎庆生《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农书,《齐民要术》在明代中期以前的流传其实非常有限。不仅刊刻极少,而且仅有的刊刻大多留存在"秘阁"之中。但是明中期以后,随着"侍御马直卿"所刻的"湖湘本"《齐民要术》问世,该书才广为流传开来,明人丛书《秘册汇函》《津逮秘书》,清人所刻《学津讨原》本、崇文书局本、渐西村社本,均以此"湖湘本"为底本校勘而成。但是学界对于具有存书之功的"侍御马直卿"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对于马氏生平的考证,有助于深化《齐民要术》的研究,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刊刻农书其实是明代地方官员的"善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