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透视竞争情报基本模式,发现其实施主体是具有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实施环境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竞争环境;实施方式是与众多竞争对手相互博弈、竞争与合作并存;实施过程是进化博弈;实施结果是基于信息寻租之上的利润最大化。因此,经济人与有限理性理论、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信息理论、现代竞争理论、博弈论、信息租与信息寻租理论充当了构建起竞争情报学科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权力寻租现象,损害了媒介形象和公信力;新闻权力寻租是传媒与利益主体的价值同构与共谋,是一种对新闻资源进行错误配置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传媒体制转型给媒介腐败提供了土壤,监管缺失导致新闻寻租的现实可能;遏制和防止新闻寻租,必须创新制度规范,建立传媒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定惩治...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2014,(2):10
《中国记者》2013年第12期"焦点"栏目刊发组稿《有多少诱惑与风险——向新闻寻租说不》。由财新传媒记者王和岩撰写的《新闻寻租与行业自律》引起读者热议。@中国记者杂志:【财新王和岩:我所经历的新闻寻租与行业自律】1999年,我来北京一家杂志社当记者。之后几年,辗转几家媒体。在这段时间,我知道了做记者有车马费、铲事费、提成费,甚至有偿新闻等诸多灰色收入。也知道还有一些媒体和媒体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着这种不光彩行为,捍卫着媒体人的尊严。@张志安:#推荐阅读#车马费、铲事费、发行费……用制度去隔绝。这也是我为什么尊敬@财新传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寻租是指新闻界或新闻从业人员利用新闻报道权、舆论话语权和媒体传播权转移财富分配,为团体或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本文在列举新闻寻租现象及危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新闻寻租博弈模型,分析寻租行为的成因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7):24-29
"新闻寻租"是指媒体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分析21世纪传媒公司案等"新闻寻租"现象可以发现,"新闻寻租"产生的根源在于新闻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新闻体制的问题在于,新闻经营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和新闻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导致媒体缺失公共性内核。解决"新闻寻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新闻体制的变革与重构——重塑传媒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新闻权力寻租的实质是新闻权的滥用,它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严重侵害公众的知情权。本文主要运用权力寻租理论,对新闻寻租行为的产生原因、背后的利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止新闻权力寻租的有效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会出现编辑与信息源、作者、读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文章将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到编辑过程中,研究在编辑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新闻道德问题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 新闻道德滑坡主要表现为新闻媒介的权力寻租和资本的媒介寻租的问题。新闻传播的终极道德旨归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新闻授权的社会契约性与用权的社会责任是新闻道德制度环境形成的大背景。转型期中国新闻道德困局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环境的断裂和滞后。解决新闻道德问题, 劝导和教育是必要的, 但在当前更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道德制度环境, 主要是新闻法制化建设, 特别是新闻传播的专门法的建设, 新闻传播体制的实质性创新以及规范新闻道德的社会监督制度的有效完善和施行。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认识论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事实这个哲学命题缺乏足够的把握,不仅新闻界理论认识达不到深度,而且报道实践也可能出现一些荒谬的观点。认为新闻只能是媒体过滤的主观事实,把经验事实误认为客观事实,新闻的概念容易走向“唯心化”。既然事实具有真实的刚性,那么记者在发现事实过程中,首先要将“假事实”摒弃在报道之外。可是,现在广泛吹捧的“新闻策划”这玩艺儿,就把那些没有、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实设计出来,实施种种“假事件”的谋略。新闻辩证法的认识论,导引记者进入事实的内在网络,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具备解构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共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供需双方对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不仅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无论是在信息的正向传播过程中还是媒体接收反馈信息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1.
庹继光 《中国广播》2013,(11):42-45
“李某某涉嫌轮奸案”持续轰动,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媒体在此案报道中的失范行为:一是披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二是随意报道案件细节,有违不公开审理的制度。新闻报道应当遵守法律规范,遵循新闻伦理,改变由娱乐记者报道类似案件的惯例,让法制记者采写报道,避免再出现这些疏漏?  相似文献   

12.
邹迎九 《中国出版》2016,(10):24-29
在我国现行分业多头的新闻信用监管行政体制下,通过健全新闻信用行政联动监管制度或建立混业与分业监管相结合的新闻信用监管体制,对于解决新闻信用监管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监管效益的最大化,并发挥监管部门的整体功能,都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完善新闻信用的行业监管制度、建立全国性新闻道德委员会和完善新闻信用的专业媒介监督制度,将有助于提高新闻信用的行业监管效果。而新闻信用的社会监督员制度、社会报告制度和受众调查制度等新闻信用社会监督制度的建立,也有助于形成新闻信用的内外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记者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近些年来不断出现"媒介寻租"、新闻失实等涉及到记者职业道德问题,那么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从品德构成角度,通过对《一九四二》中"白修德"记者形象的解析,来更深一层次分析作为媒体记者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中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在文献传递过程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羽峰 《今传媒》2012,(10):56-57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进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党和政府也出台了相关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原则措施,但原则不等于法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其实也还没有真正走上制度化的道路。本文拟从社会学关于制度以及制度化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制度化现状。  相似文献   

16.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2):7
黄色标题党是新闻毒瘤曹林在《新闻记者》2013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黄色标题,是当下新闻界的一颗毒瘤——它既制造着假新闻,误导着公众,以饮鸩止渴的方式损害着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还破坏着网媒与纸媒、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记者的合作关系,更以"唯恐新闻不刺激,唯恐冲突不激烈"的嗜血偏好加剧着社会的冲突。说这种黄色标题是新闻毒瘤,一点也不夸张:其一,它制造着假新闻。标题党喜欢诡辩称假标题不是假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部分,标题捏造了并不存在的信息,当然也是假新  相似文献   

17.
暗访是新闻采访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采访方式由于记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不会引起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易深入到事件的本质层面,了解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记者把握采访时的主动权。记者采访可以明察也可以暗访,而暗访已被业内看作记者深入采访的一种标志。在信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18.
叶凌 《东南传播》2011,(7):155-156
民生新闻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它的"深度"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的焦点。传统的"短、平、快"、"一事一报"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如今"又快又厚"的连续性报道形式越来越多出现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然而,连续性报道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也使得实践中问题不断出现。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记者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加强信息反馈渠道。  相似文献   

19.
记者是个热门职业,社会上偶有冒牌记者出现,在新闻媒介本身,则混杂着某些冒牌新闻。如果说假记者现象给新闻工作造成了混乱,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假新闻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更直接。有人问:社会上那么多的真新闻还写不过来,为何有人还要鼓捣假新闻?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某报曾刊登一则新闻,说是一位老人在河里钓鱼时,钓到一把夜壶,壶内有一条鲤鱼,鱼内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2):28-31
公民记者的出现引发了新闻信息播报系统的重要的变革,但其隐含的先天性缺陷,也带来了新闻职业伦理的降低、新闻信息整体质量下降、新闻专业要求的削弱等负面影响。本文从生发机制、理想追求和精神核心三个层面,讨论了新闻专业主义与公民记者在本质追求上的契合,并提出从新闻行为构建、新闻文本构建、行业规范构建、人才培养构建、制度规范构建五个层面对本土化的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