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学科,有研究表明,实践性课程教学人数最好控制在二十五人左右,以便于教师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并进行辅导。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说明中指出“以中学48人,小学40人为标准班”。由于体育教学与场地、器材、组织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小场地、多班级、大班额”的体育教学现状成为了严重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早已结束,但我心中的许多问题却无法结束,因为中国队的表现实在让人感叹。跌跌撞撞终于出了个线,水平却依旧摇摇晃晃。球迷失望,国人失望,中央领导人不得不为此而发表讲话。然而,这何止是个足球问题,足球的背后是民族的教育与素质。最近,我在朋友家吃饭,一个小孩子的举动让我无法平静。朋友的妻子在外地,暑期带着孩子来京度假。孩子只有8岁,上小学2年级。饭桌上,我问孩子都上什么课程,孩子一五一十跟我讲,  相似文献   

3.
"走"为上策     
关新铭 《钓鱼》2011,(6):37-37
许多传统钓手,喜欢一化冰就采取长竿短线定点钓法。实践证明,这种钓法在早春仲春(北京地区3-4月份)阶段效果欠佳。原因是早、仲春坚冰初化,依然天寒水凉,水中鱼儿还处在冬眠和半冬眠状态。即使是耐寒的鲫鱼,身体仍发僵,既不愿活动,也不愿过多耗费体力去寻觅食物。因此,定点守钓虽然省力,但上鱼率不高,而走钓就不用了,俗话说“春钓走,夏钓守”。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课改之初未涉及的问题开始显现。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内的运动场地应是4平方米/人,然而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狭小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小场地、多班级、大班额”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日趋严重。在  相似文献   

5.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黄汉升 《体育学刊》2006,13(3):131-134
面向病、残、弱学生的特殊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目前几种常用特殊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重新认识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总结前一阶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经验和教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刊将推出"课改专题",邀请学校体育界知名专家围绕体育课程改革展开专题性论述,同时欢迎全国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改体验撰写论文,参与讨论。本期的话题是"我与新课改",我们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为本栏目撰稿,毛教授分别从"初入课改""深入课改""融入课改""加入课改"等几个方面向我们娓娓道来,历数自己亲身经历的课改。在新课改实施9年之际,本刊编辑部也回顾了新课改走过的历程。首先,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体育新课改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体育考试评价制度、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着悄然无声而又积极、本质的变化。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新课改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下一期,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邀请一线教师、教研员就前一阶段课程改革中的切身体会畅所欲言,总结、反思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收获、体验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界定学习的方式以及认为学习发生的方式,对促进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有重要的启示。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探究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理解和认清快乐体育真正追求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以便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让学生体验情绪愉悦、充分的身体活动,以及在“学中乐,乐中学”的快乐情感过程。  相似文献   

8.
"约束力"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课程的约束力和灵活性反映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是承认事物千姿百态的个性特征的前提下,从中抽象出的共同特征,它并不排斥个性的发展。正确处理体育课程约束力与灵活性的关系,有利于体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董翠香 《体育学刊》2007,14(6):83-86
通过对以"必修+选修"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的课程结构、实施方案与策略、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特点而开展的课程改革活动,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郑原  杨明 《体育科技》2007,28(4):88-9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等对体育学院足球课程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学院足球课程结构较单一,较难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亦较难满足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较高需求。在现有课程结构中创立"足球辅助专修课"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从1956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起,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颁布了六部体育教学大纲,在内容和结构上经历了由全国统一的单一课程结构到必修与选修内容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这一改革过程。在最近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2.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意义,从教材与课程建设、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该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指出应继续完善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应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更好地为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运动健身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篮本”课程观的剖析,认为传统体育课程观应向体育“文本”课程观转向,并对以体育“文本”课程观为指导的体育教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对构建“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所涉及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专业教育中的"术科"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专业教育中"术科"课程的概念、特征、性质、结构和类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术科"课程目标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获得知识并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具有学习空间、教学环境开放性特征."术科"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思维方式属于求异思维,知识内涵具有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育理论西方化”、“反对前苏联教育理论”,“两个主义之争”、“两个中心之争”等一系列问题的剖析,认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主义”无关。指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直面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走民族化、本土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张旺 《体育教学》2007,(3):15-16
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各个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教学信息的处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是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续学习的一种行为。体育学习中的评价行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受到更多体育教师的关注。从1978年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实行草案)》首次规定了考核标准采用四级评分制,到1992年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体育教学大纲》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定制,再到2001年以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程紧紧围绕五大领域目标展开,体育教学评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所教学生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学习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专升本”院校是指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通过评估由专科办学层次提升为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其办学目标与定位、管理理念与模式、教学与科研等各方面都需要改革与发展。而体育课程同样需要改革,体育课程资源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升本”院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对体育课程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问题作出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对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对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至今乃是一大“盲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具有必然性,根据其正负效应可分为超越性异变与衰退性异交;引起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应努力采取措施促进超越性异变,避免衰退性异变。  相似文献   

20.
从课时、教材、师资、教学与测试等方面,分析“运动项目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基于“运动项目英语”的ESP(特殊用途英语)课程属性,提出相关建议:科学设置相关体育课程,形成阶梯式层次;跨学科编写教材,多途径整合师资;进行开放式教学,侧重学生能力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