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开荼蘼     
我之前并不知道荼蘼是一种花,只觉得“荼蘼“这两个字分外生香,叫起来都有一种韵律的美,让人心猿意马。看亦舒的小说,有一本名叫《开到荼蘼》,我想,什么要开到荼蘼?后来才知,荼蘼居然是一种花。艳丽、壮观、白,而且大,秋天的最后,青跗红萼,一片惊艳。开到荼蘼花事了!我喜欢这怒放,哪怕只一瞬。  相似文献   

2.
《八小时以外》2012,(2):34-35
荼蘼这种在春华之尾、盛夏之中才灿然盛开的花,因其花期晚而被古人认为是春天诸般花事之尾。宋时的才女吴淑姬曾对着墙头花开灿烂的荼蘼花喟叹:"谢了荼蘼春事休。"在此花最为璀璨的背后,却是一年春韶结束的信号,这让荼蘼花有了些许悲凉迟暮的味道。其实花如此,情亦如此。开到荼蘼花事了,爱至荼蘼情事休。有一种爱情就像这暮春盛夏最后开放的荼蘼花一般,灿烂却意味着一生情动的最后凋谢。  相似文献   

3.
我之前并不知道荼蘼是一种花,只觉得荼蘼这两个字分外生香,叫起来都有一种韵律的美,让人心猿意马。我还喜欢一些另类的词,裂帛,豆蔻,玲珑,薄凉以及风日哂然……这些词都这样另类着,动人着,惆怅着。看亦舒的小说,有一本名叫《开到荼蘼》,我想:什么要开到荼蘼?后来才知,荼蘼居然是一种花。艳丽,壮观,白,而且大。秋天  相似文献   

4.
“荼”(音tu)是中唐以前对“茶”的主要称谓,而“荼”于《诗经》始见,于是二者的关系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至今仍存有异议,或同物说或异物说。笔者通过对“荼”和“茶”意的再次考证同时结合植物学的相关知识认为:一、《诗经》中的“荼”和今天“茶”为不同事物;二、今天的“茶”字源于“荼”字。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4,(31)
正让我们用一种浪漫的情怀来欣赏这世间万物!末路之美,开到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荼■荼■是春天的最后一种花,开到荼■,便没有退路,不能继续美丽了。爱到荼■,意味着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刹那间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昙花昙花又叫韦陀花,总是选在黎明朝露初凝时绽放。传说昙花花神爱上一个男子,玉帝知道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2007,(4)
雪xuě山shān下xià,有yǒu一yì只zhī神shén奇qí的de双shuān7头tóu鸟niǎo,它tā的de一yí个7è头tóu叫jiào“迦jiā喽lóu荼tú”,另lìn7一yí个7è头tóu叫jiào做zuò“优yōu波bō迦jiā喽lóu荼tú”。迦jiā喽lóu荼tú和hé优yōu波bō迦jiā喽lóu荼tú总zǒ  相似文献   

7.
我之前并不知道荼蘼是一种花,只觉得荼蘼这两个字分外生香,叫起来都有一种韵律的美,让人心猿意马.  相似文献   

8.
孩子问:木字带不带钩?我说:不带!孩子从字典里翻出“茶”字让我看,果然,“茶” 的下方是个带钩的“木”.孩子又问:“为什么本字有的带钩有的不带钩?”我愕然!于是,搬来工具书找“茶”.《说文》未收,可见它是汉代以后的字.《集韵·麻韵》:“荼、(木荼)、茶,茗也.”原来,“茶”的本字是“荼”.“荼”字下方虽非“木”,但却带钩,“茶”既由“荼”而来,带钩也是“有所依据” 的了.  相似文献   

9.
正几千年来,茶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才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但与此同时,饮茶并不只是一种生理需要,它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数诗人、画家为我们留下大量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书、画。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对"茶"字起源的考证,则是对茶文化研究的基础。"茶"字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的?"茶"字的来历根据许慎的"六书"分类法,"茶"是一个形声字。但它的最初形式并不是"茶",而是"荼"。"荼"有多重意义,其中一项就是"茶叶"。我们发现,"荼"的读音和"余"相关,后来荼之所以读"tú",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10.
孺子:儿童。原指春秋时齐景公为了引逗庶子荼玩耍,衔绳装牛让荼牵着走,结果荼跌倒,拉断了他的牙齿。因此称齐景公为“孺子牛”,后遂用“孺子牛”“牛折齿”表示疼爱子女,甘为他们服务。鲁迅先生有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全部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爱到荼靡     
听说有一种唤做荼靡的小灌木,总是春菲凋零后固执地抽出花朵,开得旁若无人。这世上,真有一些人,孤独地坚持着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说茶     
茶字趣解 1.“茶”字的来龙去脉。古时代称“茶”为“荼”,何时少了一笔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皇帝代序的书谁还敢不遵照执行?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茶”便完全取代了“荼”字。 2.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以“草”作为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  相似文献   

13.
<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所说的"荼"就是我们的国饮"茶"了。茶树起源于中国,最初为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而后发展为种调味料,可做羹饮,汉以后逐渐成为一种单纯的饮料。今天小编邀请了一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士,茶学在读硕士紫笋大人来给大家讲讲一种起源于隋朝,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饮料——抹茶。  相似文献   

14.
苯系芳烃组成通式,一般用 C_nH_(2n-6)(n≥6)……(1)来表示。如甲苯[C_6H_5CH_3]、二甲苯[C_6H_4(CH_3)_2]、异丙苯[C_6H_5CH(CH_3)_2]等都符合此式,但对于像荼(?)等多环芳烃却不适用,荼分子的组成为 C_(10)H_8,如按(1)式计算则氢原子数为 2n-6=2×10-6=14,比实际组成多了6个氢原子。原因何在?对此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茶,在古代是一物多名。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记载:“诸书说茶处,其字乃作荼,至唐代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茶经》问世以前,除了“荼”以外,茶还有多种称呼,  相似文献   

16.
"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杜预注:"孺子,荼也。(齐)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齐景公让儿子用绳子牵着,被称为"孺子牛",后成为典故,古人多用来指溺爱小孩的人。本来如此明白的事情,后人却在理解此词时偏离了本义。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把"孺子牛"解释为"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单是从词义引申看,差距也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在都市和乡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一雅一俗,不仅满足了荼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而且二者统筹互动,都市荼文化开拓了客源市场,乡村茶文化丰富了旅游资源,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荼人三部曲》塑造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人物的性格命运与茶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与荼形成同构关系,并从中体悟出要以坚韧执着的态度面对生命中苦涩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9.
1947年,瑞士出版商梅尔莫提议定期给柯莱特送一束不同的花;作为交换,柯莱特要描写繁花中的一种。于是1948年梅尔莫出版社推出的"花束"丛书中就有了一本别致的小集子:《花事》。"开到荼蘼花事  相似文献   

20.
春联史话     
1981年2月5日,是我国辛酉年春节。这一天,城乡人民都将在门上张贴大红春联,并燃放鞭炮,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我国从何时开始有春联的? 远在汉代以前,我国就有了春节贴“门神”的风俗。那时,每年“正月初一”,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从汉代开始,又出现了正月初一在门上悬挂“桃符”的风俗。据西汉淮南王刘安等人所著《淮南子》记载,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一共两块,上面分别写了“神荼”、“郁垒”二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