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预设之外生成性的复杂教育情境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迅速并创造性地采取合乎教育目的性与规律性行动的能力,其核心表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能力。研究通过对教师将教学设计方案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预设的生成性处理方式的细化分析,深入探讨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机制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智慧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它在生成性教学中的表现备受关注。而教师教学智慧同样反映在预设性教学中,表现出教学智慧的预设性。本文探讨了在预设性教学中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以及它与生成性教学中的教学智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那么,如何更好地让思想品德课堂超越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呢?一、精心预设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敲门砖"生成与预设是矛盾统一体。教师精心预设,准备得越充分(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情),就越能更好地捕捉、利用生成性动态资源。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流程,动态处理课堂,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强调知识教学的逻辑与效率,却忽视了学生生命体验过程,学生获得的是"死"的知识,没有得到能动发展。而"生成性教学"能弥补上述不足,关注学生自主建构与生命体验,在多向互动中生成理解,得到意义提升。对此,笔者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研究了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使物理课堂教学变成激情与智慧有机融合的过程。一、整体规划,弹性预设,孕育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绝非被动盲目的,以预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7.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再充分的预设也很难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的情况,非预设性生成的出现是客观必然的,所谓"非预设性生成"主要指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主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无法预设的生成中,如何有效地筛选有价值的生成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机智地处理非预设性生成考验着教师的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智慧,如下的"非预设性生成"教学片段给了我不少启示:(扇形面积的教学片段)例题,计算如图1所示的扇形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实践智慧在教育领域内的拓展,具有情感交融性、情境建构性、生成反思性等特性,是促使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走向和谐统一、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并实现生命化教育的必然诉求。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拾实践智慧"善"的理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地生成与反思,以研究学习及实践创新为保障条件,最终实现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反思、体验、感悟形成的对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师的洞察能力与理解能力、反思能力与批判能力、沟通能力与执行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一种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动态生成的、缄默的实践性智慧,具有实践性、个体性、缄默性、动态生成性等特点。教师在其专业自觉的基础上不断生成、培育和完善自我实践智慧,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教育生活世界,逐步形成教学-反思-研究与教育对话的习惯与机制,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走向诗意的教师生活,以一种积极的、阳光的、诗意的心态审视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每一位教师在其自我专业成长过程中应有的立场与态度。  相似文献   

11.
殷凤 《现代教学》2012,(9):45-46
"预设"与"生成"已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共生体。没有预设,哪来生成;没有生成,谈何共生。上述案例中对实验失败的恰当处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既保护了学生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又捍卫了科学实验本身的严谨性。但是,反观这一个实验的过程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有几点尚需我们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设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课堂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机智地生成。  相似文献   

13.
阐述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活力。论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正确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使语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具有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该教学可以从教师加强自身的教育智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弹性预设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发现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师生互动等方面来实现,从而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课程目标"的论述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小学数学教育总体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体现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合理预设与智慧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来,"预设"与"生成"的概念逐渐融入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不满足于课程学习目标而对知识做出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是课堂中的宝贵资源.正确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课堂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发展创新的平台,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课堂生成是对教育过程动态性、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静态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生成性教学.基于课堂生成存在的普遍性,新课程下的教学预设应该倡导生成性教学.教学预设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教学目标的实现,通常是预设式教学,忽略了课堂环境的复杂性与个体的多样性,不利于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而新课程倡导的生成性教学,以弹性预设为前提,会随学习主体与教学环境等实际变化而灵动调整,实现动态生成,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与智慧光芒.同样,在新课程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师也要将生成性教学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改进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一、抓住生成性教学内容,在预设中生成  相似文献   

20.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需要认真备课,激活用活教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非预期性因素",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在二者统一中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升华,展现思想政治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