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中创造展现各类身体技巧形式的身体文化,其中汉画因以图像的形式、多样的表达,形象而准确记录了汉代人不同类型的形体技巧,成为学界研究汉代体育历史中身体运动文化的重要参考。以汉画像石、画像砖、墓葬壁画为代表的汉画中,所呈现的形体技巧主要分为倒立形体技巧、柔术形体技巧和连倒形体技巧三大类型,而每一类型都有着体现各自特点的不同技艺形式。通过不同类型形体技巧汉画图像的解读与分析,使我们对汉代人的身体文化意义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汉画所反映的汉代人对身体文化观念的独有表达,实际就是汉代运动技能的精湛呈现、形体美学的东方规训以及娱乐观念的独特表达,同时也是汉代人通过形体技巧形式展示出对身体文化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6,(1):81-86
以历史现象主义视角对舞蹈和武术的演进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二者的演进遵循同源异构、互渗趋同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为:武术与舞蹈同源于巫术仪式中人的身体动作,二者在语用学和语源学存在互用或共用现象;在异构方面,出现了巫舞和武舞两种独立的身体文化现象;随后的演进中二者再次出现了相互吸收的体用互渗现象;趋同方面共同表现为天人合一和礼仪教化、神圣到世俗、屈从于消费文化和西方体育竞技文化;唯有保持舞蹈和武术原初的自律性,方能促使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观念、身体表现形式、健康标准及锻炼方法等角度,追溯中西健康观念的历史形态及中西两种身体文化对健康的不同诉求:西方张扬身体之权力;中国以和谐身体之情境诠释对身体完美的内在追求。提出:应立足于现代语境审视健康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的内在精神,为在中国实施“健康促进计划”提供文化学参照。  相似文献   

4.
武术与军事武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与军事武艺既密切相联,又存在显著差异。该文从二者的社会功能、技击特色、兵器、应用范围及文化体系的不同进行了辨析。说明二者同源异构,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运动文化。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基本构成单元,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体育活动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体育人类学首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梳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成果,一方面将显示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研究的立基之地,也将有助于明确其在体育研究和身体研究中的位序和独特价值。在分别阐述了马塞尔·莫斯、伯德惠斯特尔、康纳顿三位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经典研究后,得出两点启示:(1)文化塑造了身体动作,应秉持文化整体观全面理解体育及其身体动作;(2)体育人类学对身体动作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丰富和完善身体人类学和民俗学身体研究的学术版图。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窥测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观,并阐释身体观差异的形成原因。文章运用对比法、文献资料法,以中、西医学,武技、搏击为例,阐述中西方身体观的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中、西医学,东、西方武技中存在迥异,诠释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观,他们在文化价值观、审美观、体验观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影响中西身体文化观差异的根本因素是,中西生态文明方式与哲学理念的不同。同时,中西身体文化观在现代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正呈现趋同与融合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7.
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诠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身体语言、身体体验、身体呈现、身体真实、身体文化和生命确证6个维度,诠释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初步形成了竞技运动表演的思维体系,进一步丰富竞技运动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不仅是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层次与结构规则并能实现社会交往的身体语言,一种遵循教化和内化相统一的情感性与知识性的身体体验,也是一种保持游戏本质、凝聚多种文化滋养和秉承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身体文化,竞技者在竞技舞台上以身体表演延续和传承了竞技运动文化.竞技者需要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呈现出最真实的身体,并将身体审美内涵表达指向观众,在不断改造自我过程中呈现竞技精神、实现自我超越、确证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8.
运用体育人类学方法论,借助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身体动作分析等方法,阐释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发生;基于土家族“肉连响”健身操个案分析,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追溯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雏形、解构文化蕴含意义。研究发现:“肉连响”身体动作始发于原始信仰的母体文化,后成为以军事战争为主要目的的操演,为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历经一系列文化变迁,在文化适应中、社会需求下不断演变,身体动作由之初“巫”“舞”“武”的文化结合体,发展为以健身为目的的健身运动。民族健身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破旧立新的现代产物,从竞赛制度、传统节日文化、学校教育、健身美学4个维度探讨了民族健身操在当代社会的形塑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龙  杜翠娟 《体育科学》2004,24(6):29-32
采用测试方法,时我国男子田径项群类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对身高、体重、肢体的长度和比例,肢体的围度、宽度以及体脂等身体形态的测试,研究田径不同项目男子运动员(短跑类、跳跃类、投掷类)之间体型的差异。结果表明:短跑类与跳跃类运动员之间体型差异较小,而二者与投掷类运动员之间体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关注体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关于文化的定义至今仍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公认的,即文化是人类独创的意义体系,它将人类生存状态作为最高关注对象,表达人类生存的意义并构建基本价值,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润泽人的心灵作为最终目的。从这点出发谈论体育的文化使命也许有点流于虚妄或过于沉重,但从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说又在所难免。   从外部形态上看,体育无非是一项身体运动,然而本能的身体运动一旦赋予文化的意义,任何生物的活动便不能与之相比,也就是说,身体运动具有了一种符号功能,一个指称着某种文化意义的符号,从而使得人类这种行为从…  相似文献   

11.
对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深圳和韶关两地区成年人体质及体育生活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成年人体质存在差异;体育生活主要表现在体育消费意识和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工作时间忙,家务重和运动场地缺乏是影响两地群众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综合归纳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不同观点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和辨析,透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动因,旨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上世界体坛,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整个人类所共有的文化财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体育全球化中传统体育现代化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地位的体育全球化引发了各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价值观念的不同是文化冲突的核心。文章从体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再认识、体育全球化中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现代化对策和体育全球化中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途经三方面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向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各种体育俱乐部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起步晚、基础差、经验少仍制约着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为此我们在搜集世界发达国家大量的大众体育发展资料的基础上,对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经验,使其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切入点,对福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福州市区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社区间发展相对不平衡,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体育活动参与面狭窄,群众体育意识比较淡薄,现有场地设施不能满足人们参与体育的多层次需要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历史阶段和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西方体育一开始就在各自的化圈中形成了不同的化特征和体育形态,在它们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对外来化的吸收。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逐渐从表层次的项目交流深入到理论层次的全面交流,对现代体育和未来体育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有三种不同情况:(1)武术作为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战斗手段空前发展,造成众多拳械门派迅速传播,并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义和团运动后,社会上团结武林同道,研习传授武术为主的活动开始上升为主要活动。(2)宫廷娱乐体育活动明显衰落,以至消亡。民间一些娱乐体育活动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3)多数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种长期流传的文化形态,因民族文化强大的因袭力,其发展未呈现明显的衰落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隐蔽课程;结论认为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方面,需确立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这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力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它本身的范畴.我国的体育社会化发展比较缓慢,已经落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因此大力推进我国的体育社会化,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性和战略性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从我国体育社会化的特点,体育社会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体育社会化和人的社会化以及我国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4个方面来论述我国的体育社会化.虽然我国在诸如奥运会一样的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国的体育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今后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我国体育的社会化程度,使体育真正起到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有关体育亚文化的资料,对体育亚文化进行探讨。认为体育亚文化可以分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休闲体育文化、职业形态的体育亚文化。体育亚文化可以推动人类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有利于加强群体整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和稳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有助于满足个体对体育的需要,研究体育亚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