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5、46页。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比的读写法,知道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分析: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原有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灵活、有序地思考,进行合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描一描、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充分感知和认识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交往、合作与探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化简比。2.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探索化简比的方法。3.通过自己发现比的基本性质,探索化简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概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10册60页—62页。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4页~第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能正确地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2.使学生在操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合理利用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例题以及第72页想想做做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与因  相似文献   

9.
熊自斌 《江西教育》2006,(11):40-4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2.记住比各部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3.理解并掌握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三册第35页(通用教材第三册,第40页)。 教学目的:1.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初步领会余数的意义,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操作、观察、说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徐红 《广西教育》2013,(1):51+68-51,68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70-71页例3、例4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9题。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联系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课在比和比例这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60~64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3.
“比的基本性质”是九义教材(人教版)第11册第48页例1的内容。教学时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学习,由于引导方向不同,导致的效果也不一样。根据我的笔录,简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8页~10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图形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成为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验温故知新的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上接总第281期第10页)三、评价的具体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考评的工具应有利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提供学生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纸笔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1.课堂观察。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我们建议从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听讲、作业是否认真,发言、提问、讨论与交流、阅读课外读物等是否积极,对学习是否自信,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思…  相似文献   

17.
周国凤 《辽宁教育》2003,(1):121-12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应用.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良好的情感体验. 3.通过探索、猜测、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及抽象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16页例3。教学目标:1.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意识;通过分层学习,使各类学生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渗透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用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旧知1.电教媒体显示: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和实际造林的图像信息:(1)计划造林…  相似文献   

19.
贲友林 《云南教育》2002,(13):45-46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代数初步知识”部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它是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知识铺垫。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发展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一、通过知识的梳理,增强自主性,让学生有“创造感”梳理,是复习的重要环节。通过梳理,将零碎、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使学生掌握知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识。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8~103页的内容,边看边回忆:…  相似文献   

20.
万微 《云南教育》2000,(21):38-39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112页~ 113页的例 1~例 5,“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第 1~ 5题。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写几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及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平均分”概念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数各部分的认识和写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小黑板、卡片 ,三张长方形纸 ,一张正方形纸。   学具准备 :彩色笔、三张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