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比喻词的研究在我国已进行多年,但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比喻词的定义、分类等还都比较模糊,处于讨论阶段。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并试着探寻比喻词背后的认知规律,以便今后对比喻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比喻论证的逻辑实质是类比推理──兼与乐鸣先生商榷赵泽福比喻论证虽然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到底它的逻辑依据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仍在困扰着人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给比喻论证下的定义是:“就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第四...  相似文献   

3.
一、物理比喻的含义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比喻,我们称之为物理比喻。所谓物理比喻,就是借用学生实践活动中已认知的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物理概念或论说的一种教学手法。 第一、被比喻的物理概念或论说应是学生所较难理解和接受的部份。例如概念中的“质点”、“热量”、“场”、“电容”、“电动势”等,论说中的“布朗运动”、“几率波”、“轨道量子化”等,这些是物理教学中作为被比喻物的对象。 第二、物理比喻的比喻不但要鲜明,而且要“形”、“实”、“知”。“形”是形象,“实”是具体,“知”是认知。 例如:教材中用“高度差”来比喻“电势差”。比喻物“高度差”是学生已认知的。又  相似文献   

4.
1、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2、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再也逃脱不了的人。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的比喻往往是一种整体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美学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单纯语言修辞的意义范围。在诗歌创作中,比喻具有独特的审美在现功能。多重辐辏、整体拓展是诗歌比喻的整体审美形态;连贯喻、联想喻、抽象喻、写景喻、通后喻、象征喻是诗歌比喻的六种具体审美形式;意蕴丰厚及注重情感价值为诗歌比喻欣赏中独特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6.
人,创造了比喻,运用比喻,研究比喻。比喻的研究,是修辞学、写作学、文章学、语言学、语义学、心理学、逻辑学、关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许多学科所关注的,向来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比喻本质上是一个思维的问题。聂焱《比喻新论》的最大特色是它的新颖性,使人耳目一新:新的观念、新的视野、新的体系和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相似点在比喻结构中的重要性 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对比喻的研究,系统而具有开创性,其比喻理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恐怕要数如下两点: 1、譬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划分法已成为传统分类法,六十年来的修辞学著作大都沿用。 2、提出了比喻的“三个要素”和“三个成分”。比喻的三类划分的成功,基于此。《发凡》指出:“这格(指比喻)的成立,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  相似文献   

8.
论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方式。但是,它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手段和目的。“比”是手段,“具体、形象、生动”也还是手段。比喻的最终和真正的目的在“喻”,在使人知晓被比的事物。二、客观基础。事物是千差万别的,而从就某方面来说,事物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给比喻提供了客观基础。三、主观因素。运用比喻要注意爱憎褒贬,运用和理解比喻都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涉及到比喻的主观因素问题。客观、主观,相反相成,矛盾统一,而以客观为基础。四、所谓“熟知”原则。用熟知事物说明不熟知事物,这是比喻的一般原则。但是也不能把它强调得过分,因为作比事物和被比事物靠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而能互相注释。五、相似点——比喻的灵魂。被比事物、作比事物和相似点是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但是三者不是平等并列的,相似点是核心和灵魂。六、表达方法。比喻有种种表达方法。孤立看,表达方法似乎可以自由选择;联系起具体语言环境,就看出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表达方法也不能决定比喻的质的差别和等级。七、似比喻而非比喻。比喻着眼于内容,不能光看形式。用有比喻词、形式象比喻的语句不一定是比喻语句。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都有一个比喻过程,但有区别。比喻义属词汇学的范畴,由于比喻的长期使用,喻体的词义已成为本体的词义,其性质是长期固定的。修辞中的比喻只存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性质是临时的。在公文中,如按公文语体要求,运用比喻修辞和词的比喻义,可达到用具体说明抽象、浅显说明的深奥、生动代替平淡、熟悉说明陌生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它通常由本体、比喻词、喻体组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比喻句时,却难以弄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称谓,这就牵涉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问题。一般来说,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把本体比作喻体  相似文献   

11.
喻证,是“比喻”修辞方式在议论中的应用,是古往今来最常见的论证方法之一。我们阅读古代的典籍,既可以看到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的例子,也可以看到通过比喻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的例子。有人统计过,“十三经”中共有比喻多达七千三百九十一条。这许多比喻里,就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论证的构成因素。先秦诸子如孟轲、庄周、韩非等人,几乎无一不是喻证的能手。战国时代纵横各地的游说之士,更是广泛地把比喻作为议论的工具。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揠苗助长”、“东施效颦”、“守株待兔”以及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巧设比喻,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阐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巧用比喻,以及使用比喻教学法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比喻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表明,形象化、具体化、和实践相联系、与个人感受或利益相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学习和内化。比喻教学可以使知识的形态具体化,可以使知识的效用迁移到与学生相关的情境,可以使知识更容易被触摸、发散、扩展和延伸,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知识。对比喻教学内涵的理、解、比喻教学意义的分析、比喻教学对师生的要求以及对实施比喻教学应该注意问题的解释,能够澄明对比喻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陈雅 《考试周刊》2013,(99):23-25
本文对汉语比喻的传统分类和现当代分类方式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它们在跨文化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汉语比喻分类法.总体上分为形相喻、属性喻、综合喻三类,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合成理论论证了汉语比喻新分类法在比喻认知引导过程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比喻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的主观性顾设在诸多修辞方法中,比喻可算是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辞格,因此人们对它研究得也最多、最深入。在“什么是比喻”这个问题上,修辞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即本体;二是要有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即喻体;三...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汉语修辞传统中重要的修辞方式之一.它内容丰富,作用大,应用广.但在常见的一些修辞著作中,对有关比喻的分类、比喻跟其他辞格的关系和区别等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造成修辞教学中的许多困难.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本文就比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探讨和商榷.  相似文献   

17.
人们用了许多美妙的言辞来称赞比喻。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中国学者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已故著名散文作家秦牧则把比喻叫做“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而作家们创造的比喻就象永不枯竭的泉水,源源不断,并且,比喻的品位也越来越高。请看下面这段话: ①那言语殷勤但不轻浮,那神态热情但非做作,好一副落落大方、有修养的模样!他的彬彬有礼掩填着陌生的沟壑,温文尔雅架起了交往的桥梁,刚才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弹指间,已象熟人般攀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修辞就是对语音、词汇、语法巧妙灵活地运用,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达到好的表达效果。下面仅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式,并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常见的辞格1.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里,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连接二者的词语叫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比喻辞格。比喻的作用,能给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也能把深奥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成语,而许多成语都含有比喻。了解成语中的比喻对学习和掌握成语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英语成语中比喻的结构入手,阐明了比喻的特点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下列问题:1、比喻词格和比拟词格的逻辑结构;2、它们的相互关系;3、它们在认识论上的特点。一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辞格之一。比喻的逻辑结构应分为四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和喻点。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从形式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点:体现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的词语;如果是反喻,那么就是从反面强调本体和喻体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