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冯硕万 《教师》2013,(21):56-5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型、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课标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2.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新一轮课改中新增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为推进贵阳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十五"到"十二五"期间,贵阳市以"贵阳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与活动为主要形式,融综合教育于一体,充分动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要想使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笔者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尝试,认为课程教学应以"活"字当头,即处理教材活、运用媒体活、课堂形式活、评价工具活.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品德与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贴近学生生活,使各科知识与生活结合,探究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实践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6.
[热门话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新举措,也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开放式、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搭建了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回归生活,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指导思想。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研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对于儿童来说,综合型的品德与生活课是颇具"亲和力"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各  相似文献   

8.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学生活动过程的效果直接决定这门课程价值能否得到落实。因此,如何保证活动过程的有效性,是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对比了综合实践活动和雏鹰争章的活动宗旨、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后,我们决定利用雏鹰争章的经验、操作方式、激励机制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教育源于生活,是对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指出,这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做人"的学科。课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我们倡导以研究型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整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这门课程以活动型的教  相似文献   

14.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征。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不符合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程要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让生活走  相似文献   

16.
陈洁 《成才之路》2013,(35):86-8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检验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它依托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生所接触的世界密不可分,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换句话说,综合实践课程即是紧紧围绕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而开展的综合课程。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在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下展开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邓玲 《文教资料》2007,(28):75-77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课程结构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目标以及内容和原则作一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雷志坚 《教师》2014,(9):51-51
品德与生活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活动课程。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运用恰当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这门课程授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发挥地区、学校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设置具有地方特色、又不乏时代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云峰 《山东教育》2012,(13):54-5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显著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倡导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关注的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