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如何全面而准确地评价清代学术,历来各家说法多不一致。本文认为,清代初期,思想学术的主流是复兴的程朱理学,这种复兴的程朱理学被称为“清初朱子学”,清初朱子学在理论的致思方向、学术的侧重面、思想的方法等都与传统理学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它是理学在清初的新生形态。它从朱子的格致之学中引出“经世致用”之学,从阳明的“良知”之学中引出“实践”(切实践履)之学,再把二者有机融合.构筑一种“事理”之学即经世理学。它在清初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促进民族的融合、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朝前期,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理学仍然是风行学坛、无可替代的学术流派.活跃于大江南北的主要学者,非尊程朱,即崇陆王,或者打出调和程朱陆王的旗帜.真正高张"反理学"旗帜者不啻凤毛麟角.在此期间,程朱理学的复兴无疑是清朝前期思想学术变化的重要一暮.程朱理学之所以复兴,不仅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支持,而且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适应了清初社会由乱而治、重建封建秩序的需要.此期的程朱理学具有政治性、学术性的两重性质,充当了官方哲学的角色,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和复杂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理学与晚清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中的重要派别,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官方哲学的显赫地位。清朝初年,程朱理学一度被统治者大力提倡,但很快被考据学所压倒,跌入低谷。嘉道以后,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再度倡导理学,以至在咸同年间出现理学复兴的局面。晚清理学分为理学主敬派和理学经世派,继续受到清王朝的支持。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学风,给晚清理学打上时代的烙印。理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不仅及于政治、学术,而且还及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于方苞前期的学术取向,也表现于他对程朱理学的选择,即重在程朱理学的经世方面,而不是本体论方面;从方苞最为致力的礼学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实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礼学思想从渊源上可以说是与“汉学”同源的,他的“理寓于礼”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还为“汉学”家“以礼代理”思想的形成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湘军集团是咸同时期最为活跃、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理学经世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扬了湖湘理学"重义理、尚经世"的学风,把对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的精神融合为一体。从湖湘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湘军集团就是用湖湘理学之长弥补了程朱理学之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程朱理学的流弊,并促使其在咸同年间出现一个短暂"中兴"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湘军集团复兴理学的努力,可看作是对湖湘理学的传播和宣扬,堪称湖湘理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清初,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理学盛极一时。但这时的理学已日趋僵化,理学界弥漫着盲从、迷信、虚妄说教的风气。理学地位的独尊和学术的苍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状况引起众多学者的不满。他们从学术的角度,通过考据、辨伪来证明宋学错误,进而攻击程朱理学,为汉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伴随时局变化,学术也发生了转向,基本呈现出汉学由盛而衰、今文经学大兴、理学中兴而衰败的学术格局。透过科举考试来审视这一学术转向,不仅可以发现科举考试与学术转向之间有紧密关联,而且可以给学术史研究提供一个新颖视角。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术史对戴震义理接受图景的描述,向前聚焦于乾嘉时期,向后聚焦于光宣时期,往往忽略咸同学界对戴震义理的接受。戴望作为咸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学家,是表彰戴震义理的重要学人。1863年,戴望系统阅读了戴震的考证与义理著述;1862—1864年,戴望与谭献曾围绕戴震义理展开激烈论争,推举戴震为清代学术史上一流的学者。而后,戴望撰述《戴氏注论语》,继承了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天道、人道、王道秩序进行了论述,诸如气化的天道观、一元的性善论、以己之欲通天下之欲的修行工夫、体情遂欲的王道理想等等。勾稽咸同年间戴望对戴震义理的承续,可以推进学界对戴望其人其学、咸同戴震学术接受实况、清代学术思想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方东树作为桐城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为晚清程朱理学之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用毕生精力研习性命、义理之学,推动了理学的发展;撰书公开攻击汉学,捍卫理学,为理学的复兴做出了贡献;他讲学授徒,游说友朋,为晚清理学的复兴争取支持力量并培育了一批理学名家。方氏的努力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促进了晚清理学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惨烈的社会转型,惊醒了当时的学界,催生了由空转实的学术转型。当时的学术取向,由空疏玄虚的“宋学”,首先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之后又转向了崇实师古的“汉学”。在“汉学”全盛的乾嘉时期,“汉学”的学术精神、治学方法深刻地影响了骈体文学和骈文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骈文的复兴和骈文理论观念的转变。乾嘉时的《四六丛话》,便是这一骈文复兴过程的理论总结和骈文理论观念转变的突出代表。以《四六丛话》为例,研究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时期的骈体文学与骈文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术转型对骈文及其理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在社会文化宏观背景中寻求骈体文学、骈文理论嬗变的动因与根据。  相似文献   

11.
嘉道时期,汉学与宋学的对峙日益走向公开化,"汉宋之争"也随之达到高潮。在这场论辩中,学宗程朱的桐城派全面系统地批判汉学弊病,辩护宋学道统地位,维护程朱形象,并在论争高潮后立足宋学,从经世致用角度出发兼采汉学,逐渐改善了宋学处境,促使嘉道学术格局向有利于宋学的方向转变,为宋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2.
嘉道时期,汉学与宋学的对峙日益走向公开化,"汉宋之争"也随之达到高潮。在这场论辩中,学宗程朱的桐城派全面系统地批判汉学弊病,辩护宋学道统地位,维护程朱形象,并在论争高潮后立足宋学,从经世致用角度出发兼采汉学,逐渐改善了宋学处境,促使嘉道学术格局向有利于宋学的方向转变,为宋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期的清代学术史研究呈现为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世纪之初,章太炎、梁启超等运用新史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奠立了清学史研究的现代格局。与政治上宣传民族主义和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相呼应,他们在学术上主张"扬汉抑宋",推崇乾嘉汉学,贬抑清廷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针对启蒙主义的问题与不足,二三十年代,柳诒徵、钱基博、钱穆等新人文主义史家起而反驳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的观点,力主"扬宋抑汉",强调尊重历史传统,弘扬中国的人伦道德和人文精神。40年代,以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推陈出新,把启蒙推进到新的阶段。他们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研究清代思想和学术,表彰早期启蒙思想,指出无论汉学和宋学均是旧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属于有待批判和改造的对象,从而较彻底地摆脱了汉学和宋学的束缚,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旧文化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李梦阳是明代哲学思潮变革的一环,他的出现客观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梦阳与程朱理学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不满,在《空同子》中提出“日用即道”、“理欲同行而异情”、“以理制气,以定俟数”等观点,将哲学的本体引向百姓生活,肯定人性与人欲存在的合理性,顺应明中叶商品化大潮下士人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时势,对程朱理学进行挑战和冲击;另一方面传统的士大夫文化很少有离经叛道、标新立异之举,李梦阳也不想撼动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他只是发掘程朱理学中的合理成分,补充完善程朱后学的某些偏颇.  相似文献   

15.
《汉学商兑》(以下简称《商兑》)是方东树(1772—1851)完成于中岁(道光四年)的经学研究著作。由于他“研穷儒先义理之学”,“而独契朱子之言”,故随着多年来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商兑》久遭贬抑。笔者认为,方氏虽受到程朱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限制并带有封建卫道色彩,但其表现出的“通经致用”思想对乾嘉学派(新汉学)的商兑,却有不可低估之价值。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佐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佐是明正德年间岭南著名的学者,他的思想理论主要得力于孔孟儒学,又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但同时又在“博文”、“约礼”、“理气”、“心理”等方面修正了程朱,发展了理学,并纠正了王阳明心学之失.研究黄佐的思想理论,对了解明代的学术走向,理解理学的真义,尤其是“关学”的发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思辨性最强、体系最完整、最具现代哲学意味的一次哲学思潮。宋明理学的兴起迎合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历史趋势和唐宋以来社会对儒学复兴和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重建的历史要求,对宋明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重建伦理道德权威的两种思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本文试从历史角度考察宋明理学的兴起原因,并以朱陆之辩为切入点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汤斌是商丘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廉吏和理学大师,一生“学术师洙泗,政事慕唐虞”。其哲学思想“笃守程朱,亦不簿王守仁”,“折衷于程朱和陆王两派之间而近于陆王”,在中原和我国文化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了解二程洛学产生的文化学背景 ,就不可能认识和理解程朱理学崛起的文化原因、学术特征和学术成就。唐宋之际复兴儒学、疑经风气、三教归一以及宋代初年的社会政治文化需要和士子们浓厚的论儒谈禅之风构成了二程洛学产生文化学背景。这种文化学背景与二程个人经历、知识结构、主观立场等个性特点的直接结合就孕育了洛学“儒学内容佛学形式”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术持续两百余年,介于宋明学术与现代学术之间,处于中国学术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前现代阶段.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与学术史的最后形态.清代学术作为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有学术而无思想的时代.作为一位在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学者.冯友兰从"纯哲学"的角度.对有清一代的哲学史和学术史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其中.他与大多数人一样,都认为清代汉学在哲学思想上贡献无多,其方法学亦失之烦琐冗长.但是.实际上,清代学术除了在方法学上有其科学性之外,在其哲学义理与经世意向这两方面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蕴舍.清代汉学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形态和研究范式的诞生,仅仅从宋明道学的立场和"纯哲学"的哲学史范式,不足以管窥清代哲学思想之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