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程茂丰 《教师》2012,(34):67-67
在初级中学的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以情、景、义见长的、有浓郁的时代意义和深邃意境的诗歌、散文等文体篇目就占了相当的比重。试想在教学中如果不发挥其情辞优美的特长,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很难如愿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在进行中学诗歌、散文教学的时候,就尝试着把“意境说”引入课堂,让“意境”贯穿于整个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斧之见”总结如下,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诗歌和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容易驾驭的领域。学习那些极富音韵美、意境美又极富想象力、情感表现力的诗歌或散文,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抒情方式,或解剖语言特色、修辞手段等内容上。对诗歌或散文表现的大千世界的色、声、形、光、影、象,我们可以用“分析”的方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诗歌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独特手段,是语文科对学生进行艺术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分析意境是诗歌教学的特殊内容。有的散文作者象写诗一样写散文,所以散文诗也有意境。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诗歌教学中的意境教学。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诗言志”中的“志”,也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形象,也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单纯的景物描写,虽然可以构成形象,但不能称为意境。意境必须是情景交融的。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散文的特点。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就散文而言,最重要的是意境。散文意境有三个层次,或称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散文教学自然要教出其“意境”的特点。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散文越来越被当成记叙文来教。散文的文体特质不再,其意蕴当然更不存。  相似文献   

5.
“补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补白”作为一种操作技巧,经常被用在绘画上,近年来,语文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补白”的方法。语文教学中的“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补白,可以是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补白”补什么呢?一是诗歌、散文的意境补白诗歌、散文的意境指的是生活图  相似文献   

6.
散文,有意境的散文,应当是指狭义的文学散文。王国维说过:“文学之工与不工,视其境界之有无深浅而已。”近代学者林纾也倡导过;写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可见,做为我国古典诗歌美学支柱之一——诗歌意境,早已渗透到文学  相似文献   

7.
诗歌教学要分析意境,著名美术家朱光潜先生给意境这样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思想世界。”可见,意境不仅有鲜明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有发人深省的思想,有令人激动的感情,因此,诗歌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意境体味意境尤为重要,笔者在进行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曾尝试如下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讲究意境的,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意境呢?“意”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人为了  相似文献   

9.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10.
潘慧莉 《文教资料》2006,(24):94-95
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征为“意境”美,本文从“意境”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实现“意境”教学的途径,指出教师只有通过对古典诗歌“意境”的分析,才能抓住诗歌的内质,才能把分析古典诗歌落实到实处,才能使学生受到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古代诗词最讲究一个"意境",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意境"的概念稍微抽象了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因此"以趣入境"就成为引导初中生感受诗歌美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重要方法。本文简单论述"以趣入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如何"以趣入境"。  相似文献   

12.
张秋怡同学问:“在学习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学习诗歌,要先对诗歌特点有所了解。诗歌具备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音乐美这四个特征。诗歌的“四美”特征决定了学习诗歌的方法应与学习其他各类文章有所不同,要特别从四个方面来学习。一、注意诗歌意境美。意境美从何而来?它是诗歌中的意象通过艺术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要透过字面体  相似文献   

13.
文艺作品的意境创造,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梁启超谓文艺作品“第一要新意境”(《新大陆游记》);王国维认为“意境”是一切文学的审美标准:“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杨朔在谈他写散文的经验时说,他写散文“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在文学批评史上,诗歌和绘画是特别强调意境美的。至于散文在意境的创造上也是早已出现了的。宋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就是说,这种境界是虚的,不是实的。由此可见,散文造境(意境)早见端倪,只是在文学批评史上没  相似文献   

14.
一、诗歌教学要抓住“意境”诗歌的生命在于“意境”,“意境”一般是指诗歌等体裁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思想感情交融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而作者的旨意就寓于这艺术“意境”之中,这种艺术意境能引发读者葱笼的想象并能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毫无疑问,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要注意将这种意境突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心、智两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带着感情 引入意境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也唯有如此,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讲得深  相似文献   

16.
华中师范大学杨道麟先生曾说过:“经典诗歌是形象思维开出的花朵,意境是其主要特征。要准确地体会经典诗歌的诗美、诗情、诗意,我们必须带领欣赏者进入意境。为了使欣赏者能顺利地进入意境,我们要在诗作和欣赏者之间建立一种审美联系,并开辟一条审美通道。”在经典诗歌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把意境作为切入点,并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词串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方法,它由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组合而成,它有着诗歌般的韵味,散文般的意境,生动形象的画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词串教学多用于低年级识字。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感到,中高年级的课文都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来叙述的,为了生动和准确,使用了大量精彩、传神的词语,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词语和意境构筑词串组织教学,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有情趣识字、想象的发展和美的熏陶,又能找准文章的“领”,扣准文章的“睛”,实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散文和诗一样,都讲究意境。“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语)朱自清散文的意境大多委婉、深邃,如清风明月,在气氛的营造中见出诗的色彩和情韵。朱自清作为一名诗人,在写作散文时,自然而然地运用了诗的语言与构思方式,形成了一种诗意美。固然,这种美有些单一,甚至重复,但这也许正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所在。朱自清散文诗化的意境,首先表现在诗化环境的描写上。环境是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化的环境则奠定了朱自清散文意境美的基石。“绿”作为大自然的一种颜色,它象征着详和与满足。在朱自清的散文中,“绿”作为一…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诗歌与散文部分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可见,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辅助在诗词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古代诗词最讲究意境,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意境的概念稍微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因此"以趣入境"就成为引导初中生感受诗歌美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重要方法。本文简单论述"以趣入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如何"以趣入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