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标准》修订小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反复强调: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应用能力强,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模型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1数学建模活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旋律1.1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仔细研究《标准》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及"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可以发现,这些内容中的绝大部分本身就是一个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郭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2,(29):194-195
建立"数学模型"就是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对数学进行探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一、理解掌握建模概念及"数学模型"的含义;二、进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建模"的兴趣;三、掌握数学学科的本质,构建"数学模型";四、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模型求解。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五步骤"教学分析理论是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邬云德先生在研究基于教育学立场的数学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教学分析的理论模型."五步骤"是指教学分析的五个步骤:厘清"知识点";论证"生长点";分析"切入点";选择"教什么";思考"怎样教".这"五步骤"教学分析理论能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的应用,突显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的特有优势:体现数学源于实践,源于生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体现数学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要注意的是:"数学模型"的构建不是组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活动就能自然生成的,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习材料进行必要的抽象,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提炼,突显模型的本质,最后还要重视数学模型向现实生活的回归,这样建立起来的模型才是真正有效的、具有生命活力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同样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首先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复习内容传授化,学生无思维之需;复习目标狭窄化,学生无思维之力;复习方法简单化,学生无思维之场的"思维缺失"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知"为"智",经历数学复习的"探究之旅";变"个"为"类",串联数学知识的"逻辑之链";集"木"为"林",构建数学知识的"内部之网";从"表"到"本",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之法"的复习课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三大基本思想之一,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创造,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模型的存在。数学模型是把真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方程"就是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方程"模型就是从生活实际原型或创设的现实情境出发,剔除非本质的元素,提炼出有效因子,用数学符号表示出等量关系,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方程"教学中,我们要融入"方程"的现实情境,在现  相似文献   

8.
"操作",包括外在的活动操作与内在的智力操作.在数学概念导入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经历复杂而丰富的认知过程,获得数学概念的丰富表象,促进对数学概念的表征.本文阐述数学概念导入教学中"操作"的设计:在"直线、射线、线段"概念导入教学中实施动手动脑式的"操作";在"相交线"概念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式的"操作";在概率定义的导入教学中实施分组实验活动式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中的重要课型.复习整理、复习素材与复习练习是数学复习课的三大组成要素.在教学中要引导自主梳理,让复习整理有"深度";突显内在联系,让复习素材有"广度";基于数学思维,让复习练习有"厚度".  相似文献   

10.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以"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模型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结构性思维是从数学整体结构中去理解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的一种教学范式.结构性思维教学要经历"解构——比构——重构——结构"的过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启示我们:系统解构,让学生"想得到";纵横比构,让学生"懂逻辑";经历重构,让学生"会思考";整合结构,让学生"能思维".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并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基本途径。那么,到底什么是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有着怎样的教学意义?教学实践中又该如何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一、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及表征方式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思维是从数学整体结构中去理解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的一种教学范式.结构性思维教学要经历"解构——比构——重构——结构"的过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启示我们:系统解构,让学生"想得到";纵横比构,让学生"懂逻辑";经历重构,让学生"会思考";整合结构,让学生"能思维".  相似文献   

14.
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模型思想"的培养,优化教学思路,在解决问题中巧妙而有效的渗透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动画技术以其自身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显现出巨大的教学魅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动画情境",让儿童思维从"生活"走向"数学";运用"动画演示",让儿童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通过"动画聚焦",让儿童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进行"动画游戏",让儿童思维从"单一"走向"丰盈".  相似文献   

16.
数学不是枯燥乏味,它也蕴含丰富的"美"学元素。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美",教师要做到挖掘数学符号的"美";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美";注重揭示教学情境中的"美";感受数学文化之"美";利用多媒体技术揭示数学中的"美";充分运用教材练习题中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审美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样就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学模型是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将现实问题归纳为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加以解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重点研究的是数学模型在应用问题中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等,笔者尝试应用书本中的定理教学构建模型并加以归纳形成方法模型,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18.
"符号化"思想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形成"符号化"思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符号的"存在性";在数学建模中体验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数学符号的"简洁性"。  相似文献   

19.
李树臣 《山东教育》2012,(26):44-4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标准》修订小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反复强调: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模型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一、数学建模活动已成为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价值体现在建立过程及以此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流程,帮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能顺利进行解释和灵活运用的过程.儿童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懂数学、爱数学,对数学怀有敬畏之心和挚爱之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数学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方法层面,而要深入到数学的心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孩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正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