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洪明  尹玉霞 《中国语文》2012,(6):483-499,575
本文分析、检讨优选论在现代音系学中的地位及是非得失。我们首先阐述优选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假设、立论的理论优势,然后从音系不透明、完全不合语法、自由变体、过度生成、制约条件共谋及普遍性六个方面反思优选论面临的问题,根据汉语事实对OT做进一步的评估。最后对音系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借词音系学是最近20年音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介绍了借词音系学的理论框架及最近发展,知觉相似性、音系制约、知觉凸显性等在词?[借用的过程均担当特定的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借用模式,在各种具体的借词材料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借用的输出形式。借词音系学在优选论框架下的成功运用源于借词本身没有中间层面,它的内部结构具有不透明性,说明了理论对于材料的适用性,同时也一定程度证明了优选论对某些特定问题的处理还是相当得当的。借词音系学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对汉语材料的研究值得学界继续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优选论理论能够推算出符合个别语言的表层结构(即优选项),很多学者以优选论视角研究汉语音系学,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旨在对2012年至2016年汉语音系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综述,对汉语音系优选论在国内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性概括。  相似文献   

4.
闽东、莆仙方言的声母类化是要求发音简化的复杂性制约与保持原声母特征的忠实性制约妥协的结果,各类声母以及同类声母在不同的方言音系中,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不同。本文采用优选论的候选项链理论对福州及周边方言的声母类化现象做出统一的音系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优选论的视角来探讨英语音译词的音节调整问题.通过对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分析,研究得出音译词音节调整的一条音系规律,即汉语音译词制约条件的层级系列为*COMPLEX>>CODA-CON>>Ft-Bin>>MAX-IO>>DEP-IO.  相似文献   

6.
优选论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理论原则和音系处理方法,对一些音系问题的解释具有自身的理论优势,并促使人们在研究中采用新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但随着理论的发展,OT模式也逐渐暴露出理论自身的不足。实际上,标准OT模式的理论框架、认知基础及对一些音系现象的解释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后期对优选论的修补与拓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优选论的后续发展值得语言学界进一步关注、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以制约条件为基础的优选论对丰城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中的前字去声变调现象进行了音系分析。通过对采用的六个制约条件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层级排列体系,并用这个体系对4组输入项的候选项进行了评估,筛选出优选项。结果表明,优选论能够对丰城方言作出简便、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优选论框架下进行句法研究必须坚持优选论的基本精神,即具有普遍意义的限制条件是按层级排列的。虽然优选论在处理音系学方面取得成功,但优选论本身还处于不断完善发展当中,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说优选论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音系学和认知科学的结合产生了优选论,它的核心是制约条件和制约条件等级排列。因纽特语,作为人类语言大家庭中的一员,无论在使用人数和使用范围上都占少数。从优选论的角度,分析因纽特语的音节组构,并找到它的制约条件及其等级排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寻找人类语言音节组构的制约条件的普遍性,还可以检验前人所找到的人类语言音节组构的制约条件是否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在优选论框架下进行句法研究必须坚持优选论的基本精神,即具有普遍意义的限制条件是按层级排列的.虽然优选论在处理音系学方面取得成功,但优选论本身还处于不断完善发展当中,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说优选论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优选论为理论依据,采用隐蔽录音的研究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口语对话中的维汉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选论可以较好的解释维汉语码转换,并总结出了维汉语码转换的句子受到汇嵌入规则、忠实条件规则、深层结构规则、线性句序限制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双向优选论     
刘银亮 《林区教学》2009,(10):52-53
优选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优选论产生于音系学领域,但是,它的基本理论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句法、语义、语用等领域。双向优选论是在优选论的语用学应用研究中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该理论整合了单向的言语产出优选模式及言语释义优选模式,是基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同时优化各自言语行为这一假设提出的。主要对双向优选分析模式进行评述,将阐述它的两个版本——强版本和弱版本,并通过实例来说明该理论。  相似文献   

13.
优选理论中的制约条件具有普遍性和可违背性。优选理论最初应用于形态音系学。近年来很多研究将优选理论应用于句法、语义和语言习得领域。不同语言中可违背性制约条件的强度排序不同,解释了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4.
《优选论与语言变化》一书是在优选论提出的十年间,相关学者在历史语言学领域研究成果的集成。文章对《优选论与语言变化》一书的构架、背景知识进行了介绍,对该书中的音系研究、句法研究做了深入的阐述,并概括出该书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山东日照方言有四种声调,两字组连读共有十六种组合,其中八种发生了连读变调。运用优选论对日照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进行音系分析,提出日照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制约条件及其等级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6.
对立概念在音系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Dresher(2009)提出的对立性层级理论是音系对立研究理论的最新发展。文章介绍对立性层级理论的基本原则,以维吾尔语的元音和谐现象为例,阐述对立性层级理论在解释该音变现象时的具体应用方法,并且在分析过程中把对立性层级理论与优选论的操作模式结合起来,为如何运用优选论解释元音和谐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优选论是在生成音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章旨在介绍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包括生成器、评估器、限制条件等这套语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同时还讨论优选论的操作过程、分析方法以及优选思想所体现出的自然哲学原理,希望文章能加深我们对优选论的了解并能把优选论应用到解释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去。  相似文献   

18.
优选论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它以新颖的理论视角和合理的分析方法对生成音系学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做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和充分的描写,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音系学研究的主流和热点。文章从这一理论产生的背景渊源、理论框架、研究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使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儿童音系习得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探讨了优选论理论框架下的儿童音系习得,揭示了其在语言习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词中sC、sCC音丛的划分受多种条件制约,无论哪一种划分方法都存在着制约条件的违反,传统音系学理论难以给出较为合理的解释.通过以优选论为框架,对s音丛的划分进行层级排列,从无限的候选项中选出最和谐的输出项,因为该理论允许最低限度地违反制约条件的层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