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美术课不再只是画画那么简单,随之而来的是深奥的美术知识、复杂的绘画技巧,孩子们对于美术的热爱也随之减弱。因此,我时常看到不少高年级的孩子在美术课上精神状态恍惚,有的干脆将美术课变成"休闲课",学习美术的兴趣全无。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知,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引领学生获取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有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学生打心里爱上美术。那么,应该如何让小学生能长久地保持对美术的喜爱、让美术课堂能够保鲜呢?  相似文献   

2.
美术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美术需要美术鉴赏者去分析、欣赏、鉴别,以发现和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美。如何从美术特有的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以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有深层的探究,这是美术鉴赏的职责所在。作为幼师专业的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外美术优秀作品的同时,笔者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在欣赏课中加入幼儿美术作业赏析,让幼师学生了解幼儿绘画语言和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通过幼儿绘画作品,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李雪飞 《考试周刊》2012,(78):185-185
美术作为一门社会文化艺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演变至今,已经从单一的绘画形式越来越趋向于多种绘画语言相结合。当今的美术不只是书法和画画,而是所有可以用来表情达意的媒介和方式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一节课,应该引人入胜,让学生精力集中并产生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孩子抒发自己的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现代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对实用美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现代绘画,是教师必须担当的责任,应从以下方式入手:利用多媒体欣赏现代绘画;借助音乐和文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体验现代绘画的艺术精神,通过实践,加深对现代绘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绘画活动紧密相联,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又能促进幼儿画画水平的提高。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把绘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用绘画促进语言的发展,用语言促进绘画水平的提高。把语言发展落实到绘画这种具体的形象艺术上,两者整合,促进幼儿的语言和绘画水平的共同发展,最终能让幼儿展开无拘无束的想象,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创造文字以前,就已经会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作为和别人沟通的一种手段。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画画,儿童画在表现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有机地传达出一种稚拙的美。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如何既能发挥其想象和创造力,又能保持其长期的绘画热情和兴趣,我想在美术教学中让儿童接触多种绘画媒材、尝试多种绘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l生很强的课程,作为学习信息技术起始阶段的电脑绘画更是深受学生的喜爱。众所周知,孩子们从小就喜欢信手涂鸦,电脑绘画能提供更多的绘画工具、五彩斑斓的颜色、更加简易的操作,让学生一接触电脑绘画就喜欢上了这门课程。但是几节课过后,部分学生就出现了问题,他们发现电脑绘画远没有想象中简单,跟传统的在纸上画画相比还是有差距,因此失去了耐心和兴趣。如何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兴趣,将电脑绘画这一门新兴的绘画艺术学好,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蔡鹏鹰 《亚太教育》2024,(4):135-138
基于新课标背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绘画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各项绘画技能,形成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为此,运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探究法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小学美术课堂上渗透绘画技能的方法,包括结合课程主题内容布置生活观察任务、引入丰富多样的作品指导美术欣赏方法、结合演示方法要求运用演示教学方法、运用观看比较方法比较相似美术作品、提供示范模仿机会指导绘画基本造型、引导学生创意绘画、借助不同绘画材料指导不同表现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温连华 《中国教师》2012,(15):67-69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小学美术的探究教学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动脑思考,还要学会用美术语言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11.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要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去鉴赏美术作品,即绘画语言、作品形象、作品意蕴。其间,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绘画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绘画语言是指借助线条、形体、色彩等来告诉人们,作者要表现什么对象,想表达什么情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则以鉴赏梵高的作品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语言的能力。一、灵动的线条,激情的笔触《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其是作者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用厚重的颜料、激  相似文献   

12.
正美术课堂一直都受到学生的喜爱。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了美术教育在教学中拥有的独特教学作用。它不但能够通过绘制等手段来展示世间的"美",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剪纸、欣赏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来,不断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欣赏和美术绘画中发挥自己的创  相似文献   

13.
绘画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人类最早的文字,本质上来说就是绘画,可以说,绘画是人类的本能。现在绘画在中学课堂中的比例日渐减小,甚至日趋消失。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艺术处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油画家们已不满足于从观念更新和形式多样化的角度在宏观上进行探讨,而注重了绘画语言自身的研究。美术应该回到美术自身,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和价值体系。油画大师们自成体系,并以其体系为语言思维模式建立起独自的造型意识和色彩表现。艺术家把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悟诉诸绘画语言,而这种语言正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创新能力,审美情趣。"美术课标"要求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有关人体作品的赏析是最让教者犯难的教学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外国美术的鉴赏部分。从原始社会至现、当代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众多的人体绘画、雕塑作品。如若不讲,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反之,一旦组织不好,学生又不配合,男生们起哄,女生们羞答答地低着头,有时个别学生还会插上一些低俗语言,就会使课堂显得极不严肃。在教学互动时,被指名发  相似文献   

17.
贾宝珊 《成才之路》2011,(15):53-53
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的"第三语言",是人们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以手绘线条图像来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本文就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通过本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无顾虑,大胆、果断、自信地运用线条,发展个性,发挥创新精神,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贾丽 《考试周刊》2013,(69):185-185
创意绘画在近年来是一个热点.有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兴趣班、辅导班专门学习创意绘画,文章提出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积极融入和渗透创意绘画教学.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在“体验型”绘画中落笔生画;在“无声”绘画中插入“有声”;在“创想式”绘画中激发想象;在“情商”绘画中展现个性。  相似文献   

19.
美术课,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常被看成是绘画课,似乎美术课其实就是画画.其实不然.从文中所举的三个案例可以看到,美术课其实也是一种美的教育课,是一种德育课.本文作者通过自己三堂美术课的实例,阐述了在美术课堂教育中怎样融入德育,让美术课成为美的欣赏、美的教育、美的创作课.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孩子们一种自我表现和宣泄的形式,在幼儿园阶段,由于绘画教学没有太多的局限,孩子们往往都保持着浓厚的绘画兴趣。可令一些家长不解的是,原来很喜欢画画的孩子上了社会上一些培训班后反而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那么,面对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美术兴趣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甄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