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政治效率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效率是维持政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与政治民主、政治法制并列,是政治发展的基本价值诉求,是政治合法性的内在逻辑.政治效率作为政治系统运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政治文化效率、政治制度效率、政治机构效率、政治行为效率的综合体.它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融合度,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政治制度化水平,行政体制以及政治事务性质等包含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环境以及政治行为工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政治生态平衡,主要指国家政治领导方略的抉择、政治职能的确定、政治机构的设置、政治领导和政治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政治系统运行的机制和方式等与政治环境相适应。政治生态平衡具有相对性、综合性、宏观性、暂时性等特征。政治生态平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导、政治管理对政治环境的适应,二是政治领导、政治管理对政治环境的利用和改造。依据政治生态平衡原理,我们得到的启示有: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的政治环境;必须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不可动摇的原则;必须明确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及资源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体系的存在与维系、社会成员的利益与诉求,都是在政治认同活动中展现、实现的。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共进。民主政治是认同的政治的发展取向。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主要路径包括意识形态的主导、政治运行的公正、政治治理的绩效和政治文化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国体观、政体现、统战观、治乱观、廉政规、人才观、人权观、国格观、政治领导观、政治教育观、政治纪律观、政治体制改革观、政治发展现、国防战略观等.他认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要“从政治角度讲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是其政治观的核心,其中政治方向是根本,政治立场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政治信任的生成是复杂的系统机制,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任的生成需要科学面对多元化、多变化的现状特征。利益驱动、社会参照、政治观教育、政治心理、政治参与、政治认同等多重结构维度构成相对稳固的政治信任生成机制,其建构路径要优化大学生政治信任的网络环境、强化大学生群体间正能量传递效应、改进大学生网络政治观教育、培育大学生网络理性政治心理、扩大大学生网络有序政治参与、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的政治认同具有心理和实践的双重内涵,其结构包括政治认同主体的心理结构和政治认同客体的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其中,政治认同主体的心理结构包含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政治认同客体的内容结构包含政治主体、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基于此,促进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主要包括:唤醒历史记忆、增强现实体验、厚植价值信念、优化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认知是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观点、看法、态度等,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深刻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在政治现代化转型中,有些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落后、政治主体意识缺失、政治信仰摇摆不定,这些政治文化认知问题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通过推进政治文化现代化转型、开展公民政治文化教育、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等方式,培养公民正确的政治文化认知,更好地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是政治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中外关于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的涵义存在着诸多的观点和看法。政治文化的层次结构有政治意识层次、政治心理层次、政治价值观念层次。在政治文化结构中,政治意识占据着最高层,对整个政治文化起着统率的作用,它决定政治文化的质。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复杂而广泛的。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一定政治生态条件下政治主体(个人、群体)对政治客体(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府过程、政治思想意识)表现出的某种政治归属感与心理认识过程,以及政治参与过程.一般而言,政治认同取决干政治客体与系统的形象、行为与绩效,同时又对其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政治认同的基础可能是代表众意,也可能代表公意,其核心问题是对政治系统及其行为过程的合法性评判,它主要涉及对政治共同体、制度与政府、政府绩效、价值观等认同.现时民众的政治认同面临多重挑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使政治客体的发展更符合"公意",才可能使政治主体的政治认知更积极向上,政治参与更主动富有创造性,政治客体与系统的地位才能更稳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主要体现在政治认知认同、政治情感认同、政治价值认同、政治体系认同、政治工具认同和政治绩效认同等方面。通过对大学生个体内在因素和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寻求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心理是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的现实表现有喜有忧。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规范、环境及传媒的合理运用以及自我教育等是优化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政治权威现代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权威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政治权威与传统政治权威的区别在于它的统一性、政党性、有限制性、有始有终性、对政治权威的有选择性和自愿认同性等.政治权威制度的发展成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政治权威与政治稳定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情形.现代化建设需要政治权威,没有政治权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政治权威的现代化、制度化、平民化的要求,政治权威与政治稳定才能真正获得一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创新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政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政治文化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的分析,指出政治文化创新的四条原则:与时俱进原则、政治公开性原则、政治稳定原则和政治开放性原则,并提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21,(1):36-42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网络政治文化是互联网时代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样态,它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政治社会化、提高政治认同感以及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政治效用。但网络政治文化在发展中也面临网络舆论极化现象的冲击、与现实政治实践的错位、网络意识形态被解构风险、传统政治文化传承危机等重重困难,需从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入手,规范网络政治行为,完善网络治理机制,促进网络政治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状况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心理是指作为政治人的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外界政治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形成的包括政治制度、政治领导、政治文化等社会政治生活各方面的一种自发的、不系统的心理反应。当前,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具有较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种种不健康的政治心理。在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和优化过程中,要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以及政治信念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政治现象。当代大学生是政治参与的主要群体,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稳定的发展特点,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鉴别力.但同时也表现出政治功利性和政治冷漠等问题,为此,应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认知能力,加强共青团的团结、教育、引导职能,弘扬主流社会文化,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培养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基本范畴,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水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应是一个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构建包含两个板块——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基本范畴内的八个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19.
雷新花 《课外阅读》2011,(9):344-346
本文通过对农民的政治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实际调查,并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揭示农民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村干部、是否党员、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家庭住址等因素指标,对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影响情况以及政治心理对政治行为的影响情况,为农民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帮助农民朋友形成健康的政治心理,养成积极的理性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认知上,总体理性、略有偏差;政治情感上,政治立场稳定、政治信仰波动、政治宽容度较高、政治信任感相对降低、政治偏向于民主协商;政治参与上,参与渠道增多、政治效能感明显不足;政治预期上,呈总体稳定态势,对我国未来发展保持信心。影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因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不同的专业、年级和政治面貌造成政治价值观的差异,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大众传媒影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增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