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侧重对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作者重点观察和描写的是“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和“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写“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时,突出其“变化快”和“太阳光的强烈”;写“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时,作者分两层来写,一是云薄时的日出,二是云厚时的日出。作者在描绘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观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描写性的词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学生情趣。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重点点击】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概括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描写海上日出的?【解决方案】作者在海上的旅行途中被日出时的美丽景象所吸引,于是就情不自禁按照日出的不同情景,对日出的壮观迷人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作者主要描写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日出的现象。晴朗时,分别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变化过程;有云时,主要是从薄云和黑云两种不同状况进行描写的。【难点提示】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归纳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日出的动态变化的?【解决方案】课文第三自然段是从日…  相似文献   

4.
《海上日出》(六年制九册第3课)是著名作家巴金一九二七年去法国留学途经红海时在船上写的。课文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歌颂了朝阳巨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海上日出》一文中几组词语的  相似文献   

5.
《海上日出》描绘了日出前的景色、太阳跳出海面时的景色、太阳在云后面的景象等三个画面.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画面,学会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一、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明白这一段是写作者在船上常常早起看日出,是全文的总起.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海上日出》图文兼美.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时, 可使用“情境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海上日出     
一、作品及题解《海上日出》这篇讲读课文写作者在海上几次看到日出的景象,着重叙述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和在多云的时候看到的日出情景。作者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一九零四  相似文献   

8.
赵华 《湖南教育》2000,(5):52-53
教学目标1 图文结合 ,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 ;2 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陶冶审美情操。教学过程师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曾从上海乘邮船赴巴黎留学 ,途经红海时 ,他多次观赏日出 ,写下了《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 ,谁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海上日出的?生 :作者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板书 :伟大的奇观)师 :“奇观”是什么意思?生 :“奇观”就是指奇伟的景象。师 :文章是怎样描绘海上日出时的“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小声阅读全文 ,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相似文献   

9.
《海上日出》是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巴金把海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十分奇丽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激情。教学此文应抓好两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1.循序观察课文是以时间为序,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观察的。因为日出的过程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作者以时间为序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10.
“三步导引”指的是在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三步式的教学程序:读懂课文,理清脉络——弄清重点,细读品尝——运用实践,模仿练写。下面谈谈六年制第九册3课、五年制第七册15课《海上日出》的“三步导引”教学设计: 一、读懂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理解词语。着重理解“范围、目不转睛、夺目、光彩、光芒、亮光、光亮、奇观”。 2.初步阅读,明确大意。课文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日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3.讨论分段,编写段意。按事物的方面分,可把本文分成四段(第一段交代看日出的时间;第二段讲平常情况下的日出;第三段讲有云情况下的日出;第四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巴金爷爷写的《海上日出》,能再背下来吗?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接背课文。过渡:海上日出的景象堪称伟大的奇观,屋外夕照的景致更是如诗如画。二、展示资料,创设情境1.请同学们将前几天黄昏时分观察到的夕阳西下时的景象说给大家听。2.讨论交流时注意说清楚:夕照的地点和周围景致的变化。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夕照景色与自己观察到的夕阳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橘黄色———泛出微红———红色变深———渐渐变红,变红———如火(杨树的树梢上)…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讲究问题设计的技巧,使每个提问富于艺术性,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把握整体,感知性提问讲读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只有了解课文写些什么,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去体会。如第9册《海上日出》,在学生默读课文后,就要问:“太阳升起来以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作者在海上看到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太阳升起来以后,天空有云,出现了什么景象?”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味课文的思想作好准备。在讲读一段课文时,也要通过感知性提  相似文献   

13.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我教了多次。这次再教此文,我在重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了教案,自忖在教学中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当我翻阅学生交上来的预习笔记,当读到小徐同学的预习本时,突然使我双目一亮,心情异常激动。问答“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海上日出的景色的”问题时,小徐同学的回答是这样的: 《海上日出》是分三个方面写日出的景色的: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第七册15课(六年制第九册3课)《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海行杂记》,是作者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绘形绘色把海上日出景象写得绚丽多彩,宏伟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奋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七年,著名作家巴金去巴黎留学,把多次在邮船“昂热号”上观察日出的壮丽景象,集中提炼,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著名散文《海上日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板书设计,要抓住日出的动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作  相似文献   

16.
一、创景激情,顺势导入 《海上日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作者巴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海上日出时的壮丽自然景观。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日出”时的景象。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举手。  相似文献   

17.
本组共有三篇课文。《海上日出》《燕子》是看图学文,《古诗三首》是讲读课文。这三篇课文侧重反映了大自然的景物。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看图学文时,要注意体现看图学文的特点,从图到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图画的能力。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把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转化成画面的能力。 教学《海上日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文字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课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写景物为主的课文,如《繁星》、《桂林山水》、《火烧云》、《梅雨潭》、《海上日出》……这些文章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种是在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19.
1.《海上日出》(五年制七册第15课,六年制九册第3课) 课文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绘形绘色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激情。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揭释题目入手,把中心句作为突破口。首先,提出问题: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写海上日出的过程、景  相似文献   

20.
《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是一篇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基本训练、鉴赏词语、引导质疑,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和思想境界中去。一、基本训练,理解内容1.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训练。在审清课题后,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海上日出时景色的章节,然后看这一节前后各写了什么景色,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成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