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于对工具论语言观的反叛,俄国形式主义从对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分中发现了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可感知性,捷克结构主义从对诗歌语言与标准语言的区分中论证了文学语言的美学功能与情感表现的形式性,新批评则强调了文学语言的表情性、伪指性与歧义性.本文反思了形式主义语言观对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形态交叉互渗关系以及对文学语言人文特性关注较少的缺陷,并对其多方面的影响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2.
应该在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和一般日常语言以及其他艺术语言的比较中认识文学语言的特性。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相比较,前者的根本性质是文学性追求含蓄蕴藉和多义,后者的根本性质是科学性,强调严密的逻辑性和语义的明确性;与日常生活语言相比较,前者注重语言的诗学功能,后者注重语言的社会交流功能;与其他艺术的“语言”相比较,其他艺术语言偏于感受性,文学语言则偏于理解性。  相似文献   

3.
雀冯  雀寿 《文学教育(上)》2009,(19):122-123
在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观点是:非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规范、凝练”,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也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在各自的范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就在于创造性地解决语言与表象表意之间的矛盾。文学艺术语言表现的扩展,主要手段有:一、化外指语为内指语言,不强调生活逻辑的绝对真实而追求思想情感的沟通效果;二、艺术地运用本初语言,扩展文学语言的思想容量;三、运用超常化的艺术选择,打乱时序,造成陌生效应。文学语言的表现力潜藏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作家不是在创造语言,而是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语言有两个独立的层面——符号学层面和语义学层面,新闻语言作为一种功能语言,是自然语言在特殊视觉类中的转移,其语义层作用于描写对象和接受对象时所蕴涵的层次,是文学语言、科学语言等语言变体无法具有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二者都属于语言的艺术,但前者更强调语言的指向性,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准确规范,简洁易懂;而文学语言则注重语言的内指性、要求陌生化,讲究艺术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周旭东 《现代语文》2006,(10):48-48
艺术语言分为广义的艺术语言和狭义的艺术语言两种.广义的艺术语言是指文学语言和其他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表现手段.狭义的艺术语言是指变异的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它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和辞内、能指和所指、情和理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书评掠影     
《现代语文》2006,(1):81-81
李荣启所著《文学语言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致力于语言本体,探索其文学性、审美性,为建立科学、系统、成熟的文学语言学,拓展文学研究空间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是一种与日常用语、科学语言不同的“未成态语言”,它永远处于所言指向所指的途中,这“既是语言的本性,也是语言的一种特殊的用法特征”,它“最大程度地突出了语言潜在伸长性”,“具有混整性和整体性”,试图努力回溯到语言的原初诗性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最直接的存在形态,其审美特质理应成为我们的关注对象。具体而言,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声音与意义水乳交融,较之偏重于意义指称功能的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更强调语言本身的审美效应,故往往将声音外形与意义内容放在同一层面上加以强调;其二,内指性与互文性并行不悖,前者为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提供了保证,使其脱离日常所指的羁绊,后者则造就了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使其负载着无限的意味和能量向我们说话;其三,模糊性与精确性共生互动,模糊性指的是语义内涵的模糊性,精准性指的是表达效果的精准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文学语言,是指像小说、散文、剧本以及诗歌等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语言,而英语文学语言除了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求对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都有所研究和了解。为了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英语文学,本篇论文先是简单介绍了英语文学语言的概况,又具体分析了其主要特点,从而为英语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语言是与常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现实,是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现象。艺术语言以常规语言为基础,是常规语言的艺术化和创造性的运用,而文学语言则是艺术语言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艺术语言的审美意义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层音形特征和深层艺术技巧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音韵美、齐整美、精确美、形象美、蕴藉美、幽默美、机趣美和风格美这八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语言的特性是什么?西方语言论文论从语言的陌生化、以自身为目的、符号指向自身、多义性等四个方面作了探寻,但这些回答都只有片面的深刻性,不能作为对于文学语言的特性的概括。文学语言的特性在于它的构象性,也就是说,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能构建生动鲜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语音象征指语言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依据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原理,某些语音常用于表示某种意思,给人某种语义联想,这些语音似乎具有了自己固定的象征含义,这类象征,不论是直接的还是联觉的,在文学语言中都被作为一种富于表现力的形象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它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形式,充分体现出蕴藉性的审美特征。从文学自身的生产看,它凭借蕴藉性文学语言所营构的审美意象,创造出诸多的文学经典。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看,这种文学语言的存在,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建构民族地域认同、促进个体成长都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可分为“指称语言”(科学语言)和“情感语言”(文学语言),后者有朦胧模糊性和延展生发性,具有语义的深层次结构,它使诗歌产生灵动超脱,蕴藉含蓄,情味隽永的审美效果,因此了解情感语言的特点,对诗歌的鉴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文学语言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具体论述了关于文学语言的“包容”说和“全语体性”说、“对立”说和“统一”说、“载体”说和“本体”说、“内指”说以及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等,试图比较全面地回答文学语言的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语言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学语言即西Iiterary language,又译为标准语;狭义的学语言仅限于学作品的语言,即学本言语,它是指经过作家加工并被写进学本中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传情达意、表现创作主旨的语言。学本言语与标准语言不同,它是对标准语言的偏离、扭曲、变形、陌生化。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外指性特证说明,而学本言语则具有鲜明的内指性。标准语言、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都可以进入学本而转化为学本言语。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十年的中国文学语言,是在20世纪文学语言由文言到白话演进的基础上,继续沿着语言的民间口语化、优美典雅化和流行时尚化这三个方向发生着流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选择哪种风格的语言去表达,既是作家综合读者的接受心理、现实的文化生态和经济效益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能动反映,也是作家自身审美趣味的一种隐性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万中亚 《现代语文》2006,(10):18-2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有关审美语言(文学语言)的问题:什么是审美语言?审美语言与实用语言(科学语言、新闻语言、日常语言)是否象某些学者所讲的那样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