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特有的传统建筑脊饰,是建筑空间表意的重要元素。岭南传统陶塑脊饰在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仅为广州陈氏书院、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和德庆悦城龙母庙四处(港澳台、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等地还有遗存)。在与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关系上,陶塑脊饰首先强化了建筑空间的边界,引导了建筑空间的序列;其次界定了人的心理空间范围;最后营造了建筑空间的氛围,表征了建筑空间的性质。在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关系上,陶塑脊饰是岭南最高等级的传统建筑装饰,是灰塑在材料上的继承和发展,其题材也代表了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特色题材。  相似文献   

2.
<正>活动背景幼儿所处的园区附近,座落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岭南建筑——西关大屋。踏青时节,我曾带领幼儿外出到西关大屋进行水墨画写生,当时,幼儿围着西关大屋中斑斓的满洲窗细细观察、赞叹不已。满洲窗作为西关大屋的组成部分,是岭南建筑文化中富有个性的代表,以鲜明的颜色特征和易于识别的几何结构特征而深受人们喜爱。回园后,不少幼儿在创作中表现出对满洲窗的浓厚兴趣。上周的美工区活动,有两个幼儿拿着自己用曙红、藤黄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96-100
广州书院文化是广府传统教育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发源于南宋晚期,以广州范围内出现第一间略具规模的书院——禺山书院为标志;逐渐形成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以正德十二年陈献章入祀云谷书院为肇端;清朝中晚期,受益于阮元督粤重振岭南文教之风以及学海堂、菊坡精舍的建立,广州书院文化步入繁盛期;清末随着"书院改学堂"的新政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广州书院文化由此走向衰落并逐渐凋零。  相似文献   

4.
近来在山西陵川发现的“书鼓砖雕”文化现象实际是一种国内特殊的曲艺文化民俗事象。这是一种将本地兴盛的说唱文学艺术与砖雕艺术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事象。从“书鼓砖雕”概念、陵川民居院落结构布局、陵川民居庙宇特点、建筑砖雕工艺及艺术特色、陵川书鼓砖雕墀头题材内容等诸方面对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剖析,可为进一步揭示这一民俗事象更深层的建筑关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地处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西关老街——恩宁路.八和会馆、泰华楼、宝庆大押、西关大屋、詹天佑故居、李小龙祖居、骑楼都是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穿行其中,让人仿如置身于亦古亦今的街道中.然而,随着广州城市的变迁,发展进程的加快,一些文化古迹逐渐被拆被破坏,从热闹中慢慢被人遗忘,成为广州老城历史文化的最痛处.  相似文献   

6.
西关情结     
老广州人都有一个化解不开的“西关情结”。尽管从历史上看,西关并不在广州市中心;尽管荔枝湾风景迷人,留下了许多文人骚客的笔墨,但这种水乡泽国的风光,在江南毕竟随处可见,并非这里所独有。那么究竟是什么,令广州人深深地迷恋着西关?因为西关代表了一种具有广州特色的近代商业文明的精髓和神韵。这种文明恰恰就是广州文化的一个特点。想起古味的西关,就会想起西关大屋,想起骑楼,想起图案精致的花格玻璃窗,想起“五秀”:菱角、荸荠、茨菇、莲藕、茭笋,还想起孩提时的一段美好回忆……孩时的我曾在恩宁路的大屋里住,最高兴的莫过于看到街头…  相似文献   

7.
一、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校在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以广府地域文化为根系,结合校园文化的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内涵,确定校本课程内容. 1.建筑文化.建筑作为一种最直观文化符号,是一种动态和充满时代感的文化.我校的建筑极具“华侨文化”和“国际化”元素,起义路校区的图书馆是原“台山会馆”旧址,是一座民国时期风格的岭南建筑,校区设有世界文化墙和世界之窗.金沙洲新校区的建筑风格处处蕴含着对起义路校区图书馆即“台山会馆”的借鉴和呼应,力图塑造出具有传统历史精神的现代岭南“侨校”形象,校区以立面造型、风格借鉴了广州传统骑楼和广东地区侨乡碉楼的建筑风格特征,借以展示出传统的底蕴和魅力,力求延续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广州西关文化经过岁月沉淀,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寄寓着人们追求幸福的思想情感,在艺术形态上呈现出丰富的特征.西关大屋的木雕艺术及装饰图形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寓意吉祥,装饰纹样以"福、禄、寿、喜、财"五福为主体,图形精工细雕,繁简并重,拓宽了寓意的表达,显露历史感和沧桑感,是一组道不完、诉不尽的民间美术史料.  相似文献   

9.
砖雕是我国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中重要的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记载传承了我们民族大量的文化和历史史料。福建武夷山的下梅砖雕,其工艺精湛,内涵深厚。这篇文章从安徽的“徽派砖雕”、甘肃临夏的“河州砖雕”、广东的“佛山砖雕”入手,结合历史文献对武夷山人文的有关记载分析溯源武夷山下梅砖雕。  相似文献   

10.
黄伟宗 《广东教育》2009,(12):68-70
古广州(番禺)城的西部地带,通称“西关”,以其在古城西部关口(即今“西门口”)之外而得名,地域范围主要是今荔湾区。西关因其地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独特及优势,在广州市、广东省、珠江流域(含岭南)、中国以至东南亚及世界的文化格局中,都具有不同层次的特殊地位和典型意义。其具体内涵和意义,分别体现于下列以文化实体或载体为标志的文化因素或特质中:  相似文献   

11.
西关文化作为广府文化的一颗明珠,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俗风情,带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包融性。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依托优越的地方文化资源,提出《构建西关民俗风情幼儿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通过制定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选取幼儿容易感知的教育内容,并在实施研究过程进行教育创新,收获课程开发的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2.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并在工艺和造型上相互借鉴。中国砖雕历经千年演变,技艺炉火纯青,文化沉积厚重,风格流派众多。  相似文献   

13.
吴涛 《生活教育》2014,(16):83-84
岭南文化是我国文化领域中一种具有独特性的文化,岭南的民间艺术也为我国的民间艺术宝库增添了一份南国魅力。在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科书中,可以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将岭南服饰、岭南建筑、岭南食物融入了岭南民间文化艺术中。  相似文献   

14.
亳州花戏楼又名山陕会馆,在建筑布局、整体设计及装饰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其砖雕更是中国砖雕艺术历经几千年演变的巅峰之作。看似不经意的砖雕作品拼合,实则为设计者精心组合,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以来,岭南建筑师坚持不懈地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探寻岭南地域特色,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岭南建筑学派.三代岭南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夏昌世、莫伯治、何镜堂从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建筑意境三个方面对岭南地域特色的探索,发生了由表及里至核的转变与升华,而建筑师们自身的建筑教育背景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影响这种转变与升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宁波现存的砖雕门楼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石库门楼是宁波门楼建筑主要结构形式,具有细腻、灵巧、典雅的风格。门楼砖雕是宁波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含义深广,表现形式朴素雅致,集中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及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5,(3):78-82
阐析仙游文庙最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表现于石雕、砖雕和木雕等方面,重点以石雕、砖雕及木雕上的龙纹雕刻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仙游文庙的装饰艺术特色,并指出保护文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是中国民居建筑雕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审美情趣等。本文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中的木雕和砖雕入手,来探讨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特点,旨在有利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梧州骑楼是一种以沿街商、住功能为主的建筑形式,其建筑风格融合地中海地区的桥廊建筑与岭南建筑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形态;以骑楼建筑为载体,梧州骑楼城的建筑装饰亦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化特征。该文从文化形态学角度出发,以骑楼的建筑装饰这一视觉化物质为载体去探究建筑装饰的深层次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地处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西关老街——恩宁路。八和会馆、泰华楼、宝庆大押、西关大屋、詹天佑故居、李小龙祖居、骑楼都是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穿行其中,让人仿如置身于亦古亦今的街道中。然而,随着广州城市的变迁,发展进程的加快,一些文化古迹逐渐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