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报的从业者力图在保证报纸传统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报纸的阅读愉悦与审美满足。它体现为对于版式的求新与变创、对于标题的加工与再造以及对于内容的遴选与甄别。这是企业报生存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体现了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时代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思路决定出路——新闻理念的更新使人耳目一新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不断创新新闻理念,才能寻找到报纸发展进步的途径,长久保持报纸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而今,从互联网、手机等电子媒体上获知新闻资讯已经成为不少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这个时代,一份报纸有何存在价值?它如何保持对于读者的吸引力?这确实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这还进一步引发一个话题,在进行内部评报以求提升报纸质量的同时,是否应设置读者评报机制,建立媒体与读者的制度性沟通渠道,以更好地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资讯需求?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报纸副刊已成为凸显一份报纸的特色和品牌,延伸报纸"主刊"思想内容的重要载体,成为吸引广大读者阅读、增加报纸发行量、提高报纸经济效益的重要臂膀。作为工人报的副刊自然也是这样。近年来,《辽宁职工报》立足工人报的定位,在办副刊上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反响。一份报纸的定位是由它的主要受众决定的。工人报作为全总或各省市、副省级城市工会的机关报,它的受  相似文献   

5.
办报二题     
办报要不断强化自身定位 (一)不要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定位对于报纸,就像国体对于国家一样重要.大众报业集团党委提出,"特色立报,新闻强报,以人为本做新闻."我理解: 第一,特色立报,首先是特色定位立报.定位是最大的特色界定,也是最根本的特色呈现.就像性格决定人的命运,特色定位决定报纸的命运.鲜明的特色定位使一张报纸成为"这一个",因而也就具有了存在价值.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如果所有报纸都是同样的定位追求,那一定是有些报纸错了,这些报纸也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6.
把扩版做成“乘法”张秋,龚惠民扩版对于报纸来说是求新求变的一个良好契机,它为报人面对不断发展着的新闻事业和读者市场所产生的新的办报观念和办报思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版面空间。扩版是读者的需求,也是报纸自身的需求,它既是一种被动,又是一种主动。扩版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当下,快餐文化应运而生,"速读时代"、"读图时代"不断被人们提及,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业,自然毫不例外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这一困境之下,寻找新的出路,让报纸业继续在平面媒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显然应用好新闻图片这一带有"视觉冲击力"的优势,来赢取读者的偏好,是最好的出路。本文试图从这一点发散开去,解析当下报纸业如何通过图像提升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下,快餐文化应运而生,"速读时代"、"读图时代"不断被人们提及,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业,自然毫不例外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这一困境之下,寻找新的出路,让报纸业继续在平面媒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显然应用好新闻图片这一带有"视觉冲击力"的优势,来赢取读者的偏好,是最好的出路。本文试图从这一点发散开去,解析当下报纸业如何通过图像提升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改版,对于办报人来说,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通过适度改版以应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保持报纸新鲜活力,已成为编辑人员的"必备功"。尤其在年度转换、报纸扩期增版、编辑人员调整之时,编辑部通常会采用版式调整等方式来达到出新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空军报》扩期改版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谈谈整体重组思路在改版中的实际运用操作规律。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党报过去在办报实践中形成了重时政新闻,轻社会新闻的办报思路。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生活类报纸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就是因为其紧紧地抓住了广大受众的消遣心理及倾向于发生在身边的"家长里短"的心理,做大社会新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抢滩报业市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党报要想持续性地吸引读者,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大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开通了"新闻热线"电话,通过向社会公布一个好记的号码、安排专人值班的形式,记录读者的新闻报料,为读者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发挥了很好的服务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读者对报纸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单一的"新闻热线"已不能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资讯和服务需求,报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服务理念和提升服务手段。自今晚报在国内报界首家创办了报业呼叫中心这一新的服务平台后,一些报纸也紧随而上,开办了自己的"呼叫中心"或"服务中心"。本刊特约请今晚报的同志撰文,对该报的这一创新之举作一介绍,或许对报业同仁会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沈阳今报》从原来的对开20版瘦长型大报改为4开32版小报,包括娱乐、消费,有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服务信息,主打大众消费经济,以避免与同城都市报同质化竞争。定位是“做沈阳的第二份报纸”。“第二份报纸”就是侧重某个领域,做专、做深,做出个性。是读者看了其他报纸后还要看的报纸。《沈阳今报》改版的目的只有一个:探求都市报发展的出路,以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目前沈城5张都市报每天同题大战,同质竞争,大家以近乎相同的操作手法,主打社会新闻,通过突发事件来夺眼球,抢市场。同时,在沈报集团内部,今报也面临着与沈阳晚报、沈阳日报同…  相似文献   

13.
新兴媒体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改变着阅读习惯。在这样一个时代,报纸的副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大规模,扩大与受众接触面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传播方式不断出现,让阅读更加便捷。身处这样一个时代,纸媒要像礁石一样,可以磨砺,但不能逐流。这样一个时代,对于一张报纸而言,副刊已经成为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几乎将新闻版之外的所有版面都囊括其中。以往是"新闻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在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报纸消亡论的论调层出不穷,当下纸质媒体阅读受众的流失,广告主投放广告载体的转移,使报纸媒介的生存愈加艰难。但报纸依然存在着,网络时代关于报纸前途的论断是:活的是报,死的是纸。当新的传媒形式出现之后,传统媒介形式往往不会消亡,而是不断的改革和适应继续存在。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中求得生存,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就必须整合和转型原有的媒体经营形式,形式上数字化的同时注重报纸内容上的质量成为未来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成功转型为例,从具体案例入手,旨在为纸质媒体的转型提供一些建议,探讨纸质媒体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竞争激烈报纸媒体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5.
党报的专刊板块相对新闻板块而言,在整份报纸中处于"第二方阵".思路决定出路.  相似文献   

16.
六盘水日报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地市报不走改革的路子,那么报纸的发展将是死路一条。在这一漫长的改革过程中,我们报人应该思索些什么?我认为,不要政府养,不靠广告增,要走市场经济的路子,靠发展非报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地市级报纸面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上有省级纸媒的冲击,下有新兴传媒的分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地市级报纸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新闻的"接近性"原则,受众注意力最先指向的,往往是离自己居住地最近的新闻.也正是因为这种新闻诉求,沂蒙晚报自创刊以来,一直把做大做强地方新闻作为自己的办报理念,充分利用"做临沂人自己的晚报"这一法宝,最大限度地开发地方新闻资源,提升报纸的新闻含金量,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在当地树立了一块响当当的晚报品牌.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一种社会宣传媒体,同时又是一门信息产业。这里探讨的,是作为产业的报纸(简称“报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可能的出路。那么,目前报业所处的困境是什么呢?首先,是报纸的期发行量下降。据统计,除个别势头正盛的晚报、都市报以外,我国多数报纸,特别是市、地、州报和行业报的平均期发行量均有所下降。尽管党报在发行上可以借助比较强硬的行政手段,但效果也不尽人意。其次,报纸广告增长速度缓慢。广告是报业的主要财源,目前,除晚报、证券报、以及少数经济类报纸外,多数报纸特别是党报,科…  相似文献   

19.
李道明 《军事记者》2008,(12):13-15
在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作为一家军兵种报纸,面对官兵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特别是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保持并发扬自己的特色,办出受官兵欢迎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报纸来,这是海军报社同仁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孜孜不断的追求。根据海军、海政首长指示要求,从前年开始,我们确立了“新闻立报、深度立报、精品立报、特色立报”的办报理念,并力求把这种理念内化成全社同志的办报能力与办报水平。  相似文献   

20.
报纸需求弹性与报纸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长沙市几种主要报纸的需求弹性,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报纸需求的弹性系数较低,报纸需求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决定报纸需求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报纸质量;2、专业报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低于综合报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3、报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专业报价格确定的一个重要因素;4、对于综合报来说,低价竞争是其迅速扩大发行量的重要手段,但低价竞争的作用有限;5、报纸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度量报纸忠诚度及蔓誉度的一个较为科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