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把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为此,要加强思想文化领域领导干部的建设,把握舆论的根本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加强马克思主义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灵魂地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要确保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连续召开一系列会议 ,发出一系列文件 ,采取一系列措施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 ,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 ,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 ,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贯穿其中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 ,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胡锦涛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在全国贯彻十六大精神的三个着眼点。第一个着眼点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相似文献   

4.
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变化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地位的现状,并据此采取科学的应对举措,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题中之义。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制度研究和制度建设呈现出许多新变化,但也同样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际要求出发,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制度实施,以制度优势彰显制度效能,在现代化治理过程中巩固和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新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使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为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意义、教学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革新课程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淑雅 《考试周刊》2012,(22):28-29
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策略出发.对新的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理论前提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在当代中国,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划清界限,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深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影响;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各种貌似中立的当代西方理论思潮也直接挑战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有效整合各种媒体、善于借助新传媒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直面挑战、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历史必然性,新时期必须积极探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编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其它阶层的党建工作相比,有其共性,更有其个性,各级党组织要从为党和国家培养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切实抓好大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一、根据大学生党员的特点,抓好思想建设,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大学生党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年龄轻、党龄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础知识明显缺乏。因此在对大学生党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期,我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一级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该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全面实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一步明确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加强与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转型背景  相似文献   

15.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努力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载体、方法和手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凝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重大举措。本刊本期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继续刊发了相关学者的文章。刘景泉教授在文章中指出,应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是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需要,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力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队伍建设以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保证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这是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重要任务。为了做好干部工作,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抓住以下几个问题。一、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和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干部确保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关键是坚持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一些单位,在贯彻执行“四化”方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主要是没有处理好革命化与其他三化的关系。对革命化既有重视不够,也有理解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决定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所处的地位,这一地位是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与国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定位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的规定都是一致的.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学科与其他相关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规范建设、相关要素支撑和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基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入研究阐释、加强宣传普及、抓好系统教育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关心群众利益、注重分层推进、抓好载体建设作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助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没有完成时。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党的建设经过了无数的挫折,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借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够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从严治党、勤政、奉公,建设一个真正的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