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山海经》地图包括《山经》地图和“海荒经”地图。《山经》地图为山川名物考察图,是调查路线图而非职方图,“海荒经”地图为“全域图”或“四裔图”、“四域图”,似有职方图性质。《山海经》地图图标出自“海荒经”图画,来于实地采风。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有关民间传说和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经西汉刘秀(软)校书,才形成现在的样子。《山海经》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的不少…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篇目是《山海经》传统研究三大难题之一,刘歆《山海经》篇目又是争论的焦点。在回顾《山海经》篇目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论证:刘歆所称“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乃刘氏等人校编《山海经》时参阅过的材料之篇数,计《山经》材料5篇,海外海内经材料20篇,大荒海内经材料7篇;刘氏所称“今定为十八篇”乃定本之篇数,计《山经》5篇,海外海内8篇,大荒海内5篇;《汉书·艺文志》所称《山海经》“十三篇”当指《山经》5篇和海外海内经8篇。  相似文献   

4.
百草园     
为什么闲聊叫“谈山海经”民间将闲聊称之谓“谈山海经”。《山海经》是一本古代地理著作。分“山经”与“海经”两大部分,共3万多字,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即出于此书。再如“海外西经”中说:“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南西北东”顺序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期来一直认为《山海经》主要篇幅以南经为首缘于此书系南方人所作的观点提出异议,通过对古地图方位的考察和《山海经》有关内容的分析,论证了如下见解:《山经》和海外海内诸经采用南西北东顺序主要原因是我国先秦汉代地图上南下北,按图记事以上(南)为先,《山经》以《南山经》为首还与该经成于西汉中期,汉人编辑此书将“国朝”之作列为首篇有关。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保存了大量的上古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海经》和《荒经》有不少涉及到胶东半岛的内容。《海外北经》的后半部分反映了上古时期胶东半岛北部的文化,南部的部族状况则保存在《海外东经》的后半部分,崂山名称的来源便和其中的"劳民国"有关。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现存刘向校书叙录,归纳其体例推断刘秀所说的“凡三十二篇”,是合诸本而言,而不是某一版本有三十二篇。从字数统计看,自郭璞注后,《山海经》并无太大散佚。从《山经》的结构,所反映的地理范围,描写陌生生物所用的喻体等三方面,论证《山经》是秦统一后由奉常之太祝完成的国家祀典,最后,列举了《山海经》的几个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动植物名词形义不一致现象分析程泱读《山海经》,如进热带森林,触目都是奇异的动植物,尤其是《山经冲大量的动植物名词,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很多名词,其义符与该词的语义不一致,比如,用“栋”为鸟命名,兽可以叫“转转”,草可以叫“焉酸”。给阅读造成一...  相似文献   

9.
《禹贡》与《山海经》都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地理著作,都记载了湖北古地理的许多山川、河流、物产。相比之下,《山海经》所载山水、物产较为《禹贡》详细。从《禹贡》和《山经》里的植被、矿产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湖北的植被覆盖率不错,矿产丰富,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分布带。  相似文献   

10.
方仙道观念推动了昆仑山从禁地到仙乡的转变。在《山经》中,昆仑山是天帝的禁苑;在《海经》中,昆仑之门被逐渐打开,成为方士采集不死药的园圃。至《淮南子》,方士以蓬莱仙山为原型塑造了昆仑,不死观念进一步强化,甚至渗透到空间本身。由于方士与帝王的特殊关系,昆仑重现了宫廷化、富贵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重要的组诗。自从鲁迅先生把组诗中的“精卫衔微木”誉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人们便常把它与《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等作品并尊为表现诗人“不屈的意志”的咏怀诗。如有一部文学史认为:“‘猛志固常在’,说明诗人心中永远燃烧着一股不熄的火。”一部影响广泛的陶渊明论著亦指出:“陶渊明‘火气’十足的作品,还有《读山海经)组诗(十三首),……诗中借神仙荒怪之论,发其悲愤不平之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有丰富的远古史料。“《山海经》记载的石和奇禽怪兽反映了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山海经》记载的女权材料反映了远古时代母系社会形态”;“《山海经》记载的炎帝黄帝”,“《山海经》记载的伏羲、尤传说”,“《山海经》记载的帝使传说”等内容,均反映了《山海经》远古时代史内涵。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一书保存了我国上古社会最丰富、最珍贵的社会信息和历史资料,是研究上古文化的重要文献。其《山经》部分记述了我国上古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其中有大量关于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记载。以《山海经》的相关记载为主,结合其它古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研究成果,可说明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古地理,并明确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请让我们先看一个语言片断: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 这是鲁迅先生描写儿时保姆——阿长话语中的精彩一笔。从文意上看,“三哼经”当为《山海经》。那么,阿长为什么称《山海经》为“三哼经”呢?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她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劳动妇女,不识书名,而听偏其音。二是因为她急于告诉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是“山海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山海经》图画传承链上的新火苗,为《五藏山经》上古山川名物考察采风图返真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阿长与〈山海经〉》的标题很耐人寻味,一个“与”字实在不可忽视,它强调了“阿长”同《山海经》的关系。在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作者所叙述的有关阿长的种种行为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位虽然爱“我”但粗俗、没有文化的地道的农村妇女阿长,而这样的阿长与《山海经》本来是毫无关系的,“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只是因为“我”很想得到它,阿长才“与”《山海经》发生了联系,把它买来送给我。如是果仔细吟咏题目,就会感受到包含其中的是作者对阿长的浓浓深情,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是一波三折的。作者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所叙写的阿长…  相似文献   

17.
在一片开发祖国中西部地区声中 ,可曾想到四千多年前的《山海经》时代 ,这个中西部地区 ,就曾有过相对的繁荣。由繁荣到滞后 ,由滞后到繁荣 ,这是历史的必然。《山海经》从祖国中部说起《山海经第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 ,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 ,临于四海之上……丽麂之水出焉 ,而流注于海。”《南山经》居于《山海经》十八篇之首 ,是第一篇 ,南山经、意为南岭山脉 ,招摇之山、在今湖南郴州地区 ,今名桂山 ;此西海即今洞庭湖 ;丽麂之水 ,后称丽水 ,今称耒水。《山海经》为什么从今湖南南部地区说起 ,这显然与舜在该地区活动的传说有关…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为上古大禹治水的见闻录。它与《禹本记》(已佚)、《禹贡》一起,记载了禹治水的全过程.《山海经》究竟是禹治水的见闻录,还是“神话之渊府”、“巫书”?这是研究《山海经》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被一些学者扭曲、歪曲了.尤其是《山海经全译》,越来越离题.因此,有必要正  相似文献   

19.
阿长赠《山海经》时文章笔调由“抑”转“扬”的变化,是《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的关键转折。本文通过联读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从成长中绘图“嗜好”的启蒙和发展、反思中对儿童教育的批判与认同、回望间个体记忆的“幻化”与再造三个方面阐述此处转折产生的原因,在整部作品集的视野中赋予《阿长与<山海经>》更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最重要的典籍文献之一,记录着先秦中华民族的生存信息和文明历程。《山海经》在流传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岐变,现存版本《山海经》十八卷的《大荒四经》的排序位置错排在《海内四经》和《海内经》之间,其原排序应该依次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海内经》。恢复《山海经》十八卷的原排序,有利于我们今天深入、准确诠释、解读中华宝典《山海经》记录的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发展的珍贵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