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献唐先生为一代齐鲁文献大家,为搜辑整理山东古代文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治学之余,喜吟咏,诗作颇富,然生前未有诗集刊行。本文从各类著述中辑录先生有关齐鲁文献的诗作数首,并就相关史事略加按语,以见先生学行之一端。  相似文献   

2.
徐复观先生乃唐君毅先生之挚友,两人相交超过30年。唐先生逝世后,徐先生在不同文字中对唐先生都有所描绘,对唐先生的学问及行事做人方面的表现,均推崇备至。徐先生并谦虚地承认唐先生在学问上对他多所启迪。然而,徐先生"好而知其恶",指出唐先生投稿至《民主评论》的文稿也许太长了一点,文字也艰涩了一点,深盼唐先生能写些轻松、浅白的文章,以方便接引后学。  相似文献   

3.
王献是北京华盛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公司)的职员,目前她就正在代理公司处理这样一个案件。  相似文献   

4.
当代新儒家中,牟宗三先生看中船山的历史哲学,认为蕺山是宋明理学的殿军,故牟先生对于船山学总是忽略之;徐复观先生的精神则放在先秦及两汉;相对于此,唐君毅先生对于船山学很能有其相应的理解,故唐先生的船山学值得探讨。唐先生并不强调宋明理学的分系,认为张子与船山为气论一派,而不同程朱陆王。唐先生的船山学,重视船山的天道论与人性论,船山特重人成,故吾人亦谈唐先生对于人道论的阐发。此文中,唐先生并未引船山原文,主要就其心中的船山印象作一发挥,然大致可以看出,主要是以《张子正蒙注》为背景所作的论述。《张子正蒙注》谈变化气质、气质之性,船山亦有文字诠释之,而唐先生能分别出张子与船山所重注之性之不同。依此吾人把唐先生此文作一分析与探讨,以见唐先生所侧重的船山学之面向。  相似文献   

5.
周辅成和唐君毅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两位有独特思想贡献、独特生命经历和深层生命感通与深刻思想契合的思想家。唐君毅先生逝世后,周辅成先生先后撰写了多篇纪念和研究唐先生生命与思想的文章,梳理、分析和提炼唐先生的核心思想观点和哲学精神,也以此呈现自己哲学思想、哲学精神的自我观照。"新理想主义"是周先生对唐先生思想最重要的概括和抽象,也在相当程度上彰显了周先生自己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6.
唐长孺先生遵循历史唯物论原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创造性地使用了“亚洲型国家”的概念,揭示了中国古代的“亚洲型”特征:奴隶社会的奴隶少于自耕农,封建社会劳动者的身份类似农奴.唐先生致力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前期变化研究,首先从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着眼,从劳动者身份地位的变化着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客”研究中.唐先生的学术实践,尊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继承并发扬中国史学好的传统,坚持科学理论与历史实际的结合,受到史学界的认同与尊敬.  相似文献   

7.
唐圭璋先生早年致中田勇次郎先生的两封信,反映了唐先生编纂《全宋词》用力之勤、网罗之广、校勘之精谨以及中田先生的真诚合作,是近代日中学术交流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先生对朱子学的态度,与牟宗三先生有别,虽二者都见识到朱子学的援引外学,但牟先生判其别子为宗,而唐先生却赞朱子学的伟大。人心、道心,乃朱子《中庸章句序》所关心的问题,颇受韩国朝鲜朝学者关心,如李栗谷有"人心道心说",韩元震曾认为朱子人心、道心之见解前后四变。而唐先生以一心、二心、三心言之,视朱子言人心道心,虽有不同的前后变化,但可以相合:一心者,"虚灵知觉一而已矣";二心者,心之知觉于"道"与"形气之私"之不同;三心者,乃在于人心处又可分为二,一种是已成的自私之心,而另一种是人心、饮食等,能不违于道心者之心。唐先生对于朱子学的前后期看法之合会,是唐先生的圆融个性之表现,其中对于恶的产生,也有细心体会。  相似文献   

9.
"生之理"是唐先生诠释儒家"性理"概念之重要解析,并将其落实成为人性之理,是具有改变人之现实生命形态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唐先生疏释二程之学之理路,即以"道德义务之感"为起点,并基于"道德义务之感"所蕴涵之义理来解述"心""性"。唐氏于"心气"之见解也是左右他对二程之学的诠释与评价,从他对朱子之"心为气之灵"的解析、疏释之过程,可以见出唐先生一步步抬升了"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     
<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是一位有强烈终极关怀、对生死问题有系统哲学思考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自己思想的现代大儒。何仁富、汪丽华《唐君毅晚年的死亡准备及其生死超越》一文以唐先生晚年日记为基本材料,通过对唐君毅罹患癌症后的生命行状的梳理、分析和反思,从生死学角度总结概括了唐先生死亡准备中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塑造的张生形象,无疑带有元代“书会才人”的成色,他或苦闷抑郁、或放浪形骸、或玩世不恭、或渴望爱情功名,都是特殊历史时期元代文人共有的心态,文章试图从张生形象着眼,挖掘元代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莲峰志卷一 敕谕 神宗皇帝①谕敕②壹道 皇帝敕谕方广寺住持及僧众人等: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兹者③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④命工刊印续入藏经⑤十一函⑥,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于本寺.尔等务须庄严持诵,尊奉珍臧.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钦哉,故谕!  相似文献   

13.
王仁裕笔记小说集《王氏见闻录》自宋以来著作多有载录,其作时应在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但在南宋末该书就已经散失、亡佚。现存最早辑佚本出于民国初。从现存作品看,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于汉语中同源词,汉代学者就早已注意到了,并有意识地利用声训这种训诂方法来阐明词的音义关系。但对于同源词的研究,到了民国章太炎,才开始真正的进行科学的研究。今人王力的《同源字典》,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同源词研究的著作。前人判定同源词,都是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来论述,本文则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同源词形成的条件,从而可以使人们对同源词的认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5.
谢彬出身贫寒,八岁入私塾启蒙,喜读王船山《遗著》。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尔后,留学日本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反袁斗争,受孙中山赏识。归国后,赴新疆考察,著有《新疆游记》一书,孙中山称他为有志之士。后赴云南调查,著成《云南游记》。在北伐战争中任职,大革命失败后,退隐家园,著书立说。1947年任船山中学校长,第二年病故,享年61岁。毕生著述达30余种,近千万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剧,许多民族本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急剧消亡和流变,齐鲁文化瑰宝的鲁锦一度走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时代呼吁我们留住手艺,保留传统文化,使其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只有通过从机制到技术,从设计到产品的转变,才能将鲁锦这一黄河文化的见证,齐鲁文化的瑰宝予以传承、融合、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7.
汪道昆是明嘉靖、万历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者,他的《太函集》和《大雅堂杂剧》今人已有多篇研究作品问世,但汪道昆所修的家谱今人却少有专门关注,本文是对汪道昆所修《灵山院汪氏十六族谱》独特的编修体例及其价值做专门的探讨,以期对全面研究汪道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龚晓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2):118-121
家族文化是在传承中存在与发展的。兴义刘显世家族祖籍湖南邵阳,民国时期对贵州社会乃至全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重要历史人物,这与刘氏家族文化中保持着的心存忧患、强悍敢为,重教兴学、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烙印有着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民初河南组党热潮的出现,集中反映出辛亥革命后河南政治生活的活跃和各阶层人民参加政治生活、改善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要求。民初河南组党热潮的出现,具有区域性特征,同时也是全国组党热潮运行轨迹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折射出民初河南乃至全国社会政治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0.
家族文化是在传承中存在与发展的。兴义刘显世家族祖籍湖南邵阳,民国时期对贵州社会乃至全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重要历史人物,这与刘氏家族文化中保持着的心存忧患、强悍敢为,重教兴学、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烙印有着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