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诗歌的生命在于它坚实的内容和鲜活的思想。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旧体诗词首先也必须是"诗",用诗歌语言抒发诗情,构建诗意。诗歌表现形式上的发展、创新必须建基于对传统的继承。同属诗歌大的类别,旧体诗词与新诗在表现社会生活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方面,除去表现方式的不同之外,其余还是共性居多。因而旧体诗词与新诗不应处于对立的位置,互相排斥,而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成就巨大。"五四"运动以后,旧体诗词逐渐没落,新诗陡然崛起,中国诗歌怎样才能发展繁荣?毛泽东不只是伟大的诗人,而且是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中国诗坛的领袖。他提出的有关新诗、旧体诗词、新体诗词的创作发展理论为中国诗歌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中国诗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诗刊》自创刊起,就发表了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的大量旧体诗词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事件使旧体诗词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不证自明,并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鼓励了包括新文学家在内的广大诗人尝试、转向旧体诗词写作。在诗歌观念上,改变了人们新旧诗对立的思维模式。还使得报刊杂志成为当代旧体诗词重要的传播媒介,旧体诗词获得更多公开发表的机会。《诗刊》发表旧体诗词,使得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实现了互利双赢,提升了旧体诗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后,晚清诗坛出现了又一次爱国诗潮。就诗歌体制而言.甲午诗歌沿用旧体而以作系列组合为特点;就艺术结构而言,诗歌以顿挫曲折、波澜起伏为特点:就表现方法而言.诗歌以发议论、用典事为特点。甲午战争诗歌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既席古典诗歌之余荫而得以再现时代风云并一吐民族正气,复经受时代检验而导引出后来的“诗界革命”之觞流,自应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现代诗用白话语言写作,打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但是由于诗歌语言所特有的凝练性、含蓄性、模糊性与空灵性,造成了学生在诗歌鉴赏时的不知所措,甚至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迷惑.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指导呢?  相似文献   

7.
旧体诗词界掀起写“工业诗词”的热潮,唤起人们对诗歌革新的兴趣。本文从诗美积习谈起,强调旧体诗词要反映现代工业生活,必须营构新的意象,开拓新的构思方式,形式体态上有新的“意味”。  相似文献   

8.
现代旧体诗词无论是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在形式上均发生了极大变化,并成为现代汉语及现代自由体诗歌的重要资源与组成质素;这种语言与形式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也不能简单地以古典与现代划分界限,而是能够满足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表情达意的需求.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意味,是它能够进入文学史写作视域的最重要证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居川期间,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出现了阶段性爆发,这和抗战时期的文化大环境以及叶圣陶自己特定的个人生活际遇有着必然联系。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多有酬唱赠答之作,具有典型的新文学家的诗歌交际的意义,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时伤世的时代情怀则具有抗战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一书的命意与框架。认为全书可以用“立意高远,角度刁钻”八个字概括,是一部资料详实、论证有力的为当代旧体诗词的正名之作。同时文章认为全书在诗人之诗、学人之诗、士人之诗、新台阁体与地下诗歌等概念的使用上既恰当又充满新意。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民族语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旧体诗词是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在今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很少见到有人用传统的文言形式去进行写作,但旧体诗词不仅拥有较为广泛的欣赏群体,而且拥有为数不少的新老创作个体。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旧体诗词有着新诗永远也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秋白的旧体诗词意蕴深厚、意境醇雅、形式多样、古色古香,别具艺术审美价值。从对传统古典韵文接受生态之视角看,其旧体诗词,包括集句诗、活剥诗、打油诗等等,既有对于古典韵文外在形式的仿拟,又有对于古典韵文内在意境的汲取,内外结合,形神兼备,“采铜于山”,“自铸伟词”,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的真、善、美与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及其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三千年诗歌花园中的一株艳丽夺目而雅婉凄关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马驹誉是一位只读过私塾,没有上过正规中学和大学,没有一张文凭,靠刻苦勤奋自学成才的教授、学者和诗人.马驹誉1941年至1949年曾先后在桂林师范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均为广西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任教授,并与谭丕模、张毕来、杨荣国结为挚友.他从12岁开始习作旧体诗词,著有诗歌30多册,多被抄家散佚.出版的《马驹誉诗文集》,收入旧体诗词250余首.他的诗词直面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抨击贪官污吏,寄情山水风物,感叹世态炎凉,字里行间流露出忧国忧民的“仁民情怀”.  相似文献   

14.
诗歌令人心灵不死 诗歌令人精神高贵、心灵不死.徐晋如极重传统的诗教,著有古诗集.他的诗作,绝大部分收在他的<胡马集>里,还有<红桑照海词>行世.如今的他,是当代公认的旧体诗词(他更愿意将之称为国诗)名家.他的诗词,以深厚的学养、犀利的思想以及充沛的感情作为基础,时人读之,有如晚清人读龚自珍诗,"若受电然".  相似文献   

15.
一 世纪之交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回顾本世纪风云变幻、波澜起伏的历史,回顾记录并参与了这一历史的传统诗词(习称“旧体诗词”,概以“新体诗歌”比较而言,今姑沿用之)创作活动,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本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从清季的宋诗派“同光体”到清末民初的“南社”,从世纪之初的诸多“旧文人”到五四运动以后的不少“新作家”,从书斋讲台上的学者教授到政坛上的领袖、马背上的将军,旧体诗词的作者层面广泛,创作活动从未间断。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在不少时间内陷入冷清沉寂的局面。像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时期,知识分子所习用以寄志言情的旧体诗词甚至只能以“地下  相似文献   

16.
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形式完整优美、意境神妙的旧体诗词,虽“五四”以来受到压抑,一度消声匿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诗词的后来人,又在默默地创新和发展她。“五四”以后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却在戎马生涯中创作许多反映现实、战斗性很强,诗境优美的旧体诗词;即使是当年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时属晚年,又创作了众多反映革命现实的旧体诗词;还有新诗坛上的主将闻一多,出国留学受到欧美诗歌的影响,一度放弃旧诗词而创作新体诗,后因在大学的讲台上悟出了旧体诗  相似文献   

17.
一、作文题 以“服务”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新华词典》对“服务”的解释是:(为一定对象)工作,发挥作用。 《辞海》对“服务”的解释是:为别人或为集体工作。 要求:1.写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思考。写出真情实感。 2.字数在500~800字之间。 3.若写诗,必须具备诗歌的特点,且不少于12行。(不具备诗歌的基本特点,有取巧之嫌的,则不得分。)  相似文献   

18.
以小说、散文而著称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其旧体的诗歌也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写景状物,叙事抒怀,郁达夫诗词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强烈的爱国意识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诗歌艺术形象特征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悠长的诗史中,创造优美的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我国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不朽诗篇.二十世纪初,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输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动荡和变革.继后,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暴风骤雨式的革命运动随之酝酿到来.因此而引起的激昂的思想情感,用我国旧体诗词的形式决然无法表现,于是产生了中国新诗.最早尝试新诗创作的是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胡适、刘半农和沈尹默,史称初期新诗创作“三巨头”.初期新诗创作努力摆脱旧体诗词格律形式的束缚,将崭新的内容充入韵  相似文献   

20.
解读旧体诗词的几种方法□湖南刘中学语文教材里,选编了几十首旧体诗词,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但一些中学生不懂旧体诗词的语法特点,学习时常遇到困难,甚至闹出笑话。古人有所谓“诗家语”之说,指的是诗词语言与散文语言相比有许多特点,比如,由于字数的限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