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奥涅金形象体现了普希金对当时俄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高度概括。奥涅金不满现实,但对它又无能为力,由此必然产生无聊感、空虚感、孤独感,俄国的忧郁病逐渐控制了他。奥涅金的精神特征即虚列。他最终未能摆脱童年潜意识的束缚和实现更深层次的蜕变,从而超越低层次的幻想冥思,在较高层次上作出对社会现实的判断。他的悲剧就在于他始终不能挣脱低层次的思考和体验,结果毁灭了自己的精神。他生活在旧时代,但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历史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葛新飞 《阅读》2008,(9):34-36
阅读提示:听说2008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好奇的Arrester Xing于是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奥运场馆,他到底看见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情让他觉得匪夷所思、迷惑不解?后来又通过什么途径让他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又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面的短剧,然后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3.
乔伊斯·卡里是20世纪的英国小说家,其作品取材范围十分广阔,尤其擅长非洲题材小说。他对非洲文化充满善意,但受时代及环境局限,又不免存有某种偏见。在创作中,他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写法,运用内心独白技巧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心理,形成鲜明的特色。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未能跻身于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作家之列。  相似文献   

4.
陆友松 《阅读》2006,(4):18-19
小书虫特喜欢语,在语学习中对诗又情有独钟。这不,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诵读着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的诗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诗歌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借鉴了西方诗歌的现代性,对新诗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闻一多是第一个倡导诗的形式美的诗人,他创建的新格律诗,在感性形式方面,探索节奏、韵脚、语调、重复、对偶等诗体建构;在理性形式方面,追求逻辑顺序、联想运用、意象和情感式样、用典等诗性构思。他的诗集《死水》充分体现了他在形式美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石玉花 《阅读》2006,(11):27-27
风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每天到处乱跑.一不小心.把妈妈的衣服给吹走了.一会儿又把爷爷栽的花吹得两边摇晃,大家都很讨厌他。现在他又要去捉弄云姐姐了.云姐姐每次都被他吹得东飘西散.所以一听说风要来了,大家赶忙逃跑了。  相似文献   

7.
晓顾 《阅读》2006,(9):19-19
顾教师教学与众不同,他喜欢让学生们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这不,课堂上小书虫和同学又讨论开了。  相似文献   

8.
在秦观的贬谪词中,大量运用了“水”意象,这首先是他自觉承袭了“水”意象作为言愁工具的创作心理定势,又与他巨大的身世之变和脆弱多情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回眸流派迭起、异彩纷呈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坛,美国作家海明威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他开一代文风,以朴素的词汇、简洁的语句和生动的日常用语纯洁了英语文学语育,并使之充满生气和活力,正如英国作家福特的名言:“每一个字都打击体.仿佛它们是新从小河里捞出来的石子。”他的叙事风格简洁清晰,精确严谨,而又凝炼含蓄,充满诗一样的激情。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散文风格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1954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因为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有力而独创一格”,“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本试图对红柯作品中的马意象进行梳理,从而探讨它对红柯作品的主题风格构成的独特作用。红柯笔下的马意象体现了他的英雄情结,通过对剽悍雄壮灵逸飞动的马的赞颂来表达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反思,承栽了更多的人文关怀。马意象成为他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又形成神秘而浪漫的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促其风格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戏剧家,吴宓的《陕西梦传奇》写求进步的少年不得志的困扰;由朗费罗长诗《伊芳吉琳》改编而成的《沧桑艳传奇》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两部剧作都是有感而发的忧国忧民之作,而不是仅抒个人的儿女情长之曲。把外国古诗改编和创作成古代戏曲形式,既显示他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二重性,又显示他中西文学修养之深。  相似文献   

12.
南燕公元398年从后燕分离出来,410年被东晋所灭,只有13年的历史。慕容超405年继位为南燕皇帝,初期所制订的一系列对内政策,如清除前帝慕容德派系人物等措施,对南燕的发展走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南燕陷入内战的漩涡,与他不无直接的关系。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他又挑起了对东晋的战争,加速了南燕的灭亡。  相似文献   

13.
在中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缺乏认识,误称中国人为契丹人,又贬称“契丹人”为骗子手、盗贼、坏蛋。莎士比亚在他的两个剧本里用了“契丹人”一词,也人云亦云,把这个字当作贬词。这种文化的对立是由当时中西文化的隔绝和欧洲人对东方文化的偏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周文蔚  封齐明 《阅读》2006,(7):55-55
有一种人,最容易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然而我要说,他最需要赞美。清晨3点,“刷刷”的扫地声有节奏地响起。他来到了马路上,手里握着扫把,手上戴着那被汗水浸透的手套,身上橘黄色的衣服在茫茫晨雾中格外醒目。伴着汗水.他一下又一下地把垃圾扫干净。过路的行人掩鼻而过,有的还故意将手里的垃圾扔在地上。  相似文献   

15.
五代宋初的文人郭忠恕,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他由入仕到归隐,直至专注于绘画,书法及古文字研究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失志佯狂,放浪玩世的个性。面对朝代的更替,他忠于前朝,又违心的立身于新朝,这种难以化解的情结,铸成了他人生的悲剧,也体现了古代文人难以超越的一种文化怪圈。  相似文献   

16.
在金本《水浒》中,金圣叹通过对《忠义水浒传》的删改评点,使武松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活跃在人们心中。“仁”是武松的思想基础,“义”是武松的思想核心。他既平凡又神奇,神奇中见平凡,平凡中显神奇。金圣叹以武松的言行和斗争精神为自己出了一肚子怨气,从感情深处与武松发生强烈共鸣。他评武松,实为以此评论自己,抒发个人的爱憎感情  相似文献   

17.
刘泽如教育管理思想概述李钟善刘泽如教授毕生从事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执著、坚韧的毅力,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他在不同的教育岗位上又担负着领导管理工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王友文  三木 《阅读》2006,(5):27-28
一次偶然的停电,打乱了固有的生活秩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随意地聊起来,竟觉得这是一种久违的温馨,似乎又回到了其乐融融的过去。电来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大家又进入了周而复始的忙碌。非常欣赏小作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有此番感悟,足以说明他思想的成熟和心灵的长大。同学们,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学会思考,你的心灵会变得睿智而丰富。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当时人才的进退,根本不以德才为依据,而要看门第的高下和财产的多少。他从小受着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统治者有过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象他这样出身贫寒的人,不可能得到社会的重视,那个黑暗与腐朽的社会和他是格格不入的。同时他又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又采取了归隐的态度。他热爱劳动,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他为人们展现了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  相似文献   

20.
龙开朗先生善书善刻,作品琳琅满目,有有野。书法作品讲究“味”、“情”、“气”,篆刻作品既有秦风汉韵,又有个性。这是他感悟人生和书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