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代学者梁章钜在他的《浪迹丛谈》中,认定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是错的。因为据史书记载,三峡猿只生长于南岸。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寒风,猿猴不宜生长。有人从南岸捉猿放到北岸,这猿最后还是跑回了南岸。于是,这位好事的学者据此理直气壮地将诗改成了“南岸猿声啼不住”,他自以为这样一改,诗才合乎情理,不致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2.
在讲授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是纯粹的写景,因此把‘啼不住’说成是为了平仄声的需要,将‘不住啼’倒置,从而把这句解释成:  相似文献   

3.
“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早发白帝城》,六年制小语七册11课) 中的“啼不住”,教参释为“不停地叫”,后两句诗释为“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重重高山”。这种解释有欠妥处。它把后两句涛从意义上并列起来,忽略了句问的内在联系,语气也不顺,从  相似文献   

4.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描写长江三峡风光的一首诗,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可是,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诗人当时也未必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从生物学上讲,动物也有语言。常言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20世纪70年代,美国鲸类学家罗杰斯.佩恩夫妇就发现鲸可以唱歌,并且不同海域的座头鲸唱的歌还不同;美国学者德莱斯和埃帕斯曾将海豚使用的“语言”归纳为32种“方言”。然而,动物的语言不能与人类的语言同日而语。它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仅仅同寻偶交配…  相似文献   

5.
近日听了某教师的观摩课 ,该教师执教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应当说该教师上得还不错 ,首先简介诗人李白的生平及诗作的时代背景 ;然后教给理解古诗的方法———“释、留、换、调”四步法 ;接着学生自行理解诗句 ,进而让学生回答你已理解了哪一句 ;最后由学生的发言 ,凑成了对整首诗的理解。同时配上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说上得有声有色。针对“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 ,当有学生理解为“江两岸的猿猴叫个不停 ,轻快的小船已驶过了重重叠叠的山峰”时 ,我以为教师会对“啼不住”点拨一下。结果教师没有点破 ,我很…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想,在中国的诗歌园地里,描写行舟迅速的诗,只怕首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似文献   

7.
很多注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都引用了郦道元《水经注·江水》那段有名文字:“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  相似文献   

8.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9.
“猿啼”辩——古诗注释献疑李春堂关于《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注释,人们普遍采用“两岸猿的叫声不断(或不止)”给以注释,小学语文七册参考书亦然。我以为此种提法于情不符,于理不合,当译作“两岸那一声猿鸣还未停止”为宜。理由一:注释古诗文,须以...  相似文献   

10.
接着,老师让我们给诗配画,心里想着一首诗,闭着眼睛用笔画出来。我想起了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画  相似文献   

11.
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你知道这首轻快的诗篇是谁写的吗?乙:这你考不倒我,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甲:那猿猴叫为啥称啼呢?乙:这很简单,雄鸡清晨打鸣称啼,  相似文献   

12.
心中中的的白白帝帝城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这首诗,告诉我家乡有座白帝城。从此,白帝城就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盘古开天地,一把神斧劈开了夔门,从此便有了令世人惊叹的长江三峡...  相似文献   

13.
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271—272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话本于盛弘之《荆州记》:“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御览·地部》十八引)《荆州记》讲到从白帝到江陵,用乘奔马和驾着风都比不上,来形容船的速度极快。李白在诗里不用这些比喻,改用两岸猿声,这是他的高明处。  相似文献   

1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下注“深水荡漾清猿啼”中的“清”为“凄清”。对此,笔者以为不妥:1.景是为情服务的,所谓景随情迁,公理也。如:同是三峡猿啼,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者,凄清也;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以猿声的清脆激越来衬托放还的愉  相似文献   

15.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似文献   

16.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在读到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诗的时候,头脑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早晨,彩云缭绕,坐在一艘没有载重的船上,离开白帝城。沿湍急的江水顺流而下,两岸重山峻岭中不断传来猿清脆的叫声,正在浮想联翩之际,船已穿过了无数重山峻岭,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相似文献   

17.
李白有一首诗题目叫做《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虽然只有四行,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考验,仍然保持其艺术生命,足以列入不朽的经典。但是,它的艺术成就高在那里,至今却几乎还没有能够圆满地说清楚。不少学者的赏析文章有意无意地把这首诗的好处归结为:李白热情地  相似文献   

1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唐)在人类文明进化的历程中,幻想  相似文献   

19.
一、消除理性与人文的对立,使学生领略和谐数学之“美” 1.以美“冶”情。【案例1】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字之美,我让学生赏析我国古典诗词中含有数字的佳句—(1)“朝辞自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以数字描述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  相似文献   

2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李白这首诗千古流传,众人皆知。此诗写出了三峡两岸的壮美情景,你看,早晨白帝城的彩云,说明白帝城山高和雄伟的气势;千里江陵,说明长江的蜿蜒曲折;两岸不停地啼叫的猿声以及绝壁险峰,既恐怖又壮丽,让人想像到三峡两岸山深林密的情景,还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但就在这猿啼声中,轻舟已经过了万重山!此情此景,令人难忘。这首诗不但写出了诗人的艰苦历程,还写出了诗人在克服困难之后的喜悦心情。千里之外获赦,江陵“一日还”,写的就是诗人回家的感觉,写出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