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华工商时报》文章说,某大学教授因几篇文章受到质疑,该教授不服气,反问道:“经济学家一定要替百姓说话吗?”继而又说:“我不知道百姓是谁!”据说,这一下子犯了众怒。本文不介入这一争论,孰是孰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的悲喜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0月底,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发表“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谈话,引起一片哗然。一段时间以来,媒体、舆论对中国大陆经济学家颇多诟病,言论多涉及经济学家群体代表怎样的利益集团和经济改革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界理论建构不足等方面。鉴于这一问题牵涉面广,乱象纷繁,且评论者多为经济学界以外的人士,为此,本刊特邀秋风、薛兆丰两位经济学者,秉持价值中立,对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回顾,以期广大读者对这一问题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高瘦瘦的身材、平平和和的性情、不疾不徐的言谈、有棱有角的见解,这就是杨大明,一个曾经让几个财经媒体大放异彩的传媒人,一个躲在掌声后面的寂寞高手,过去的《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财经》杂志联合主编、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经济半小时”重要节目的策划人,现在的《财经时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4.
邓涛  强月新 《传媒》2003,(3):38-39
中国的财经类报纸,“老牌”的有《经济日报》和《经济参考报》等;另有曾经办得不错的《中华工商时报》。创刊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近年甚为成功。《财经时报》崭露头角。一年多前,新锐《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先后粉黛登场。财经类杂志,京有《财经》,沪有《理财周刊》,圈内圈外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经济报道:打造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财经类报纸,“老牌”的有《经济日报》和《经济参考报》等;另有曾经办得不错的《中华工商时报》。创刊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近年甚为成功。《财经时报》崭露头角。一年多前,新锐《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先后粉黛登场。财经类杂志,京有《财经》,沪有《理财周刊》,圈内圈外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6.
经济类报纸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报纸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路子,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成功,如《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证券报》等。更引起社会关  相似文献   

7.
据慧聪传媒资讯频道:财经类报纸广告媒体前10强为《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贸易报》、《金融时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商报》。  相似文献   

8.
点到为止     
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光彩事业有声势中华工商时报从4月9日起,在要闻版开辟《光彩事业5周年专题报道》专栏,每天刊登记者赴“老少边穷”地区发回来的报道,反映非公有制企业人士在贫困地区投资和各族群众受益的情况。4月23日,该报社论《骄傲的旗帜》概述光彩事业近5...  相似文献   

9.
邓涛 《青年记者》2007,(11):15-16
走过三个阶段 中国的经济类媒体是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经济类媒体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土壤。全国现有专业经济类报纸170多种,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市场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华工商时报》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老骥 《青年记者》2002,(1):14-15
《中华工商时报》曾经风靡一时,圈里圈外好评如潮,但而今风流云散,繁华不再,黯然撤离了报摊。从今夕看昨夕,恍然如梦,曾经凝结着众多报界精英光荣与梦想的《中华工商时报》就像一个被风干了的标本,暗含着市场的沧桑。对该报作一解析,意在能对今天的风光媒体和梦想风光的媒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出版视野》2008,(1):8-8
2008年1月8日.由改革杂志社和中央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改革》创刊20周年纪念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出席会议并讲话,林毅夫、韩俊、贾康、王东京、魏杰、李晓西、王广谦等来自中央宏观研究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重点高校的著名经济学家、知名学者及有关方面代表共50余人出席会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改革报》、《中华工商时报》、《财经》杂志、《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中央级媒体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  相似文献   

12.
立足全国看西部 围绕经济做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工商时报》在参与西部开发的宣传方面行动较早。1997年,报社就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推出了每周一次、对开四版的“西部经济周刊”。此后,版面规格不变,出版周期不变,周刊改名为“西周刊”,现在名为“西部经济”。 《中华工商时报》西部宣传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全国看西部,围绕经济做文章。’它包括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13.
大型文学季刊《漓江》从1996年起改为“中外文学双月刊”,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文艺报》、《中华工商时报》、《作家报》等上百家报刊先后作了报道和评介。为把《漓江》办成一家真正的一流杂志,使之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方重要阵地,《漓江》编辑部给国内的部分作家和评论家寄发了意见征求表。最先返回的十位作家、评论家的答卷表明,对《清江》的总  相似文献   

14.
说长道短     
"下降"应改为"达到"浙江省金华日报社 严明法 2004年11月12日,《中华工商时报》载文《GDP统计应搞阳光操作》,文中引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顾海兵的话:"如果你的GDP增长速度是9%,而你的环境损失也下降了9%,这样的增长就是零增长。" 笔者读后感到费解,"环境损失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6.
原上海主管工业品流通的最大的行政机构——市商业一局七月一日宣布撤销。这一系统的商业企业组成三大商贸集团,以国有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的“双重功能”,正式驶向市场经济的大海。对于这一重大举措,七月三日出版的《中华工商时报》(以下简称《时报》)和《中国商报》(以下简称《商报》)都拿出重要版面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通稿。稿件内容是一样的,见报时两家报纸编辑制作的标题各有不同,下面对此试作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华工商时报》位于北京东三环外劲松东口一座租来的开厢式楼房里,旁边是农贸市场,周围是化学工业区。带着对报纸的尊敬与对恶劣环境不满的强烈反差心理,我推开了时报文化部的大门。文化部主任陈利民、编辑莫扬、邱华  相似文献   

18.
一淼 《传媒》2014,(7):72
正2013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强化行政监管,进一步对规范新闻采编及报刊出版秩序加大力度进行查处、整顿。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2013年,全国共受理新闻报刊领域重大案件345件,查处违规报刊216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购物导报》《中国特产报》《网络导报》《经济生活文摘》等4家违规报刊吊销出版许可证,对《西部时报》、《企业党建参考报》、《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考试》、《课外阅读》、《数码设计》等6家违规报刊停刊整顿,对《现代消费导报》《中华工商时报》等20家报刊予以警  相似文献   

19.
《传媒》1999,(5)
l《中国剪报》协办1999年l月l日一5月31日序号原报名文章皿目引文误正ll《中国气象报》新春“福”趣乾清官官宫l2《中国文化报》朋友淘汰律他把那个年代的幻稚幻幼l3《中国科协报》①惜福和积福②我国将组织实施健康教育开始养成勤劳节俭……关怀灾民。糠尿病养成旅去“养成”抢14《中国改革报》GDP预增7%为什么必须有1一2%的增长速度l1%l5《中华工商时报》①《合同法)(草案)概念详解②《合同法》(草案)概念详解③《合同法)(草案)概念详解情事变更原则是诚信,公平原则则不产生变更。终止合同的……更无所谓变更,终止合同的……仁l6《国际…  相似文献   

20.
杨春兰  左志新 《传媒》2016,(19):29-32
水皮,本名昌平波,拆“波”字为“水皮”.因“水皮杂谈”而走红,成为知名的财经评论家,从此,世人只知“水皮”而不识“吕君”. 1982年,水皮以“苏州高考状元”的佳绩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深造;1989年,与中国知名报人丁望先生一起创办《中华工商时报》,拉开了财经报纸进军“厚报时代”的序幕;2007年,被力邀入主《华夏时报》,成为《华夏时报》由“面向北京市场的都市报”改版为“全国发行的财经类周报”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