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政策的时代使命是以学生为本,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的价值意蕴是坚持教育公益性,重塑良性教育生态环境。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校“学足学好”,凸显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要对学生“减负”、家长“减压”,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双减”政策的落地有四个维度: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府教育治理能力;加强多主体间合作,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学校层面的教育公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心开展育人活动。  相似文献   

2.
马平成 《天津教育》2022,(9):105-107
<正>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决心。所谓“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坚持生本思想;二是减轻作业负担,立足学习规律;三是聚焦教学一线,提升教育质量;四是推进家校协同,形成双减共识。“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必须处理好教学能否质效双增、课后服务能否保证公平、学生负担能否快速下降等关键。一、农村“双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双减”政策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欲减反增”“教育焦虑”等执行性问题,因此,厘清政策执行的逻辑以及制度的价值成为现实需要。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构建政策分析框架,从制度同构的形成与集体理性的选择两个层面阐释“双减”政策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是一种正确的认知。在制度同构层面,通过历史背景、制度趋同与现实路径等三个维度厘清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在集体理性层面,通过管制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等三个维度分析“双减”政策最终的价值旨归是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放学后学校”和“自由学期制”是韩国当下大力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举措。政策实施以来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完善课后托管、抑制“私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皆取得了积极效果。文章就韩国这两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容、成效及不足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指导和借鉴,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杨燕 《复旦教育论坛》2024,22(2):99-105
“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已两年有余,国内开始更多地就该政策的落实落地情况开展大样本调查,但数据分析整体上还偏重于呈现表象问题。本研究尝试从经典的“结构-行动”理论出发,进一步深挖“双减”政策落地中的结构化困境。研究首先从政策本身出发,然后基于11个大样本调查,分别从顶层设计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当前凸显出的新问题、新怪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发现:地方教育部门面临着上级政府部门自身实际操作偏离政策设定初心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肩负着“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期望;家长面临着“表面利好,实际难以做到”的困境。研究建议:在顶层设计层面,首先要从“双减”政策的根本意图出发,用中长期的工作目标与推进机制引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行动;在实践层面,应着重于合力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基于教育公平综合考量的重要举措。唯利教育体现为资本力量在公共基础教育领域无序扩张,围绕教育行为诱发一系列相关利益冲突,导致教育目的偏离国家教育方针。“双减”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解决唯利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弥补在教育失衡的裂缝中缺失的公共资源。唯利失衡的教育问题,在“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政策的治理下,使教育有机体发生取代反应,重新回归教育公平,实现教书育人。“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实现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生态良好发展的路径之一。借助多源流理论政策分析框架,从问题源流分析,资本的过度介入、学校的逐利行为、政府干预的低效性均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政策的出台;从政策源流分析,各主体就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可行性达成了一致;从政治源流分析,“双减”政策的政治流由中国共产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教育焦虑构成。独立运行的三流通过交汇于“三孩政策”的时代主题,开启了“双减”政策之窗。这在实践层面则为更好地把握“双减”政策,推动政策配套措施的出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聚焦学校主阵地,旨在通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向好的教育生态背后,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逻辑转换,即教师教学观念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教学内容从“惰性知识”转向“价值性知识”、教学过程从“以教促学”转向“以学定教”、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与此同时,学校办学中好的经验也不断传承,表现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立场矢志不渝,践行教材“教学性”的逻辑永不停止,走强调“学业质量”的道路坚定不移。为保障“双减”政策有效落实,需明确基础教育定位,奠定“双减”赋能前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握“双减”重点理念;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聚焦“双减”推进关键;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双减”切实着陆。  相似文献   

9.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教育呈现出新态势。“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父母养育压力主要源于父母对家庭教育社会流动的诉求与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社会教育观念中功利主义色彩厚重、从家庭内部层面而言职业女性面临着“密集母职”的困境,孩子承受着学业压力。纾解中小学生父母养育压力,在社会层面要促进“工作—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学校层面关注作业减负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家庭层面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培育孩子优良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为探讨复杂矛盾提供了方法论。“双减”是促进教育公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政策,“双减”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七对辩证矛盾,通过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政策顶层设计,营造全面发展教育生态;形成学校改进的中国范式,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大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智慧教育督导;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解决对策,以实现“双减”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1.
刘若嘉 《福建教育》2022,(15):16-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双减”政策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和强烈反响,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双减”要求,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思想认识和政策领会不到位,存在盲目应对、观望徘徊等现象。“双减”背景下,如何加快区域“双减”工作真正落实落地,做到减负提质,守好学校育人主阵地,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和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智慧与爱心。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对现有基础教育实践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学校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作业体系,真正落实“家校社共育”理念;构筑多元课后服务体系,成立特殊学生帮扶团队,促进教育公平;重视学校软文化实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冯永华 《天津教育》2022,(19):93-95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和落实,初中英语教学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做出全面转变,在“破立”并行当中,做到“减负”与“提效”的共同发生,以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首先分析“双减”政策的内涵和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而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维度,来阐述“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真正发挥“双减”对教育的推动、引领作用。一、“双减”政策的内涵2021年8月27号,  相似文献   

14.
借助“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重构学校乃至教育的良好生态,应成为未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关切。首先应将“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链条推进,在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思考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区域统筹规划,凸显城乡差异和特色。其次应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学校回归应有的模样。最后应站在学生视角反思“双减”成效,探索多途径创设学生理想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5.
念雪琳 《家长》2024,(9):106-108
<正>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挑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革尤为迫切。本文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构建并实施一种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即通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旨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一、“双减”政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挑战(一)“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减负工作的开展。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意味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表面看来,“双减”政策与新课标源头各异、互不相干,但就实质而论,它们却血脉相连、底部联通:“双减”政策是从教学系统底层开展全面减负,新课标则着力于从课程改革顶层实施减负提质,二者都站在义务教育全局全程的高度,致力于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根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顽疾,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政策过程,已有研究大多偏向决策与执行,很少关注处于前决策阶段的政策议程。多源流理论是公共政策领域解释政策议程设置的理论模型,运用多源流理论对“双减”政策议程设置进行分析发现:影子教育的兴起与扩张构成“双减”政策的问题源流;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的政策建议构成“双减”政策的政策源流;国民的教育公平诉求以及党和政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兼顾教育公平与质量的价值选择构成“双减”政策的政治源流。全国两会使得政策之窗被打开,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等政策企业家抓住政治时机建言献策,助推三大源流耦合,最终实现“双减”政策议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以来,全国上下都在热烈地探讨和积极地探索着。“双减”政策涉及面广,破解的是基础教育“深水区”的重要难题,因此要确保“双减”政策逐步落实落地,需要系统性和结构化的思维与举措,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9.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推进课后反思和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媒介。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过程中优化作业设计是重要环节,各学科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应该顺应“双减”政策要求,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实施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从数学教育的本质和课程实施价值出发,本研究分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以及“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思路,旨在更好地体现作业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项纯 《今日教育》2024,(1):44-47
<正>从有质量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建设步入新时代的主题。“双减”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根本要求,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迫切且艰巨的任务。“双减”背景下构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有赖于纵向层次、横向要素、内外关系的衔接与协调,亟须统筹推进教育教学中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使之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