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就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它能体现作者的语文综合素质。作文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用书面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学生的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另一条是间接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遇到新鲜事,增长新知识,触发了新感受,就会尝试着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感受用文字来表达好呢?  相似文献   

3.
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指导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是表达问题。让学生从说到写,写片段、写篇……都是在培养表达能力。但无论是技集内容的指导还是表达方法的指导,核心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学会选材与表达。《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公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话言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4.
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它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可以说.作文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观察、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材或材料。内容行之于文字就是作文,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既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阐明得很清楚,那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做生活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作文要从生活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实际接触到了事物,对生活有了亲身的感受,才有可能用文字真实而富有情感地将它们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7.
当前作文教学中, 对学生思维训练和积极情 感的培养相当缺乏,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行文干涩、模式化等诸多症状。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素质呢? 一、从内容选择入手,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接触生活实际,努力营造出“大作文”的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较强的特点,在观察前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林绪东 《湖南教育》2005,(17):41-41
第一步:准备每次作文训练之前,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准备工作。一是内容方面的准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爱社会生活,投身社会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或读书笔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阅读中获取作文素材。二是语言方面的准备。主要途径就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一方面积累语言材料,即词句;另一方面积累语言模型,建构基本的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形式。三是写法方面的准备。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方法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单元训练目标进行单项训练,也可以结合…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贯彻全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观",务必把学生带出家门,带出校门,带进自然,带进社会,去观察大自然,去体验社会生活,积累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训。同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名著和百科全书,获取各种知识,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为课堂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这跟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关。考分的压力太大了,学生不是被关在教室,就是被关在家里。眼睛一睁,直到熄灯,接触的是作业作业作业,听到的是分数分数分数,他们犹如井底之蛙,生活枯燥,眼界狭窄,作文又哪来丰富生动的内容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接触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这些要求,揭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教学中,怎样落实大纲的这些要求,做刭从内容入手呢?一、正确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周围的事物,他们妁生活是丰富的,无论是说还是写的都是有内容的。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和生活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发掘,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无拘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反映事物三者的统一,即生活、思维、表达三者的统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时,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分析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义教”小语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须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重要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作文教学规律,重视丰富生活,指导观察,扩展阅读,以开内容之源,拓思维之流,疏语言之渠,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善说。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把书面语言在头脑中加工消化进而获取有关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复杂心理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阅读指导的关键,就是要把阅读过程如何操作的方法教给学生,并且训练他们形成技能。为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得遵循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来设计阅读指导的正确流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认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意思非常明确,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写出真实的作文。 所谓真实的作文,这里包含着两个含义:1.是真实的内容,是指学生写入作文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是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亲耳听到的,而不是凭空的编造;2.是在作文中要凝聚学生自己真实的劳动,是指作文是学生用自身的心血写出的,而不是偷梁换柱的抄袭和套作。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已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如果不善于观察分析,对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到动笔时,就不可能做到言之有物。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以“我拿什么立身”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这个题目促进学生心智成长,写作一定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是空谈。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那些看似空洞的题目转换成富有针对性的内容。针对谁呢?针对自己,针对现实。谁懂得这个道理,谁就能写出好文章,自然也就容易得高分。无病呻吟的文章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少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常感到内容不具体、不充实,缺少细致的描述。这样的作文往往只有几条筋,,缺乏感染力。怎样指导学生克服上述毛病,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呢?加强扩写训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扩写就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扩展,做比较细致的描  相似文献   

19.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里,《大纲》明确地阐明  相似文献   

20.
想象作文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依托生活,指导想象素材积累 想象作文的题材与其他作文同样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源泉,想象就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少感知,缺乏创造.因此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多阅读课外书籍,充实作文素材,增强感悟力.特别是要人为地创设或捕捉一些情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产生种种奇妙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