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彻底打败了项羽,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并于是年即皇帝位.他在洛阳南宫置酒会宴群臣,要群臣谈一谈"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说他善于用人,这是符合实际的.但是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2.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3.
郭俊臣 《初中生》2009,(7):52-53
【原文】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人,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  相似文献   

4.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疴偻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二而不坠.则失者镭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猶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驹.吾执坠.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  相似文献   

5.
毛荣贵 《英语沙龙》2011,(12):11-12
钱钟书先生曾云:翻译必有失。笔者以为,“失”者,翻译之遗憾也。品尝翻译之憾,译者可以砥砺语感,感悟英语之美。  相似文献   

6.
弈 喻 [清]钱大昕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 )败,嗤( )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 )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金查堂查篮查厶主:垒鐾( 2查厶查塞;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 )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知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 )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  相似文献   

7.
佝偻承蜩     
孔子适②楚,出③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④。仲尼曰:“子巧乎!有道⑤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⑥,累丸⑦二而不坠,则失者⑧锱铢⑨;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⑩;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11)也,若厥侏枸(12);吾执臂(13)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4)。吾不反不侧(15),不以万物易蜩之翼(16),何为而  相似文献   

8.
佝偻承蜩     
庄周 《现代语文》2005,(1):26-26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平!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 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 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 蜩之翼,何为而不行!"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 人之谓乎!" --先秦《庄子》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老师:昨夜雨疾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际,不听室友之劝,多加棉被一条,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本想学业之成为吾一生之追求!又怎可因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业乎!遂释然而往校。不想行至半途,冷风迎面吹,痛楚复袭。吾泪涕俱下,已至生不如死之境。哪得力气再往之?不得已,借友人之臂,返之!由此上述,为吾未至校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至校,乃吾迫不得已。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吾亦懂,吾未至校吾师失…  相似文献   

10.
词心这一概念,是晚清词论家况周颐首创的,他在《蕙风词话》中引人注目地提出: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何如耳。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  相似文献   

11.
梦语     
御史某之伏法也,有问官自昼假寐,恍惚见之,惊问曰:君有冤耶?曰:言官受赂鬻章奏,于法当诛,吾何冤?曰:不冤何为来见我?曰:有憾于君。曰:问官七八人,旧交如我者。亦两三人,何独憾我?  相似文献   

12.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相似文献   

13.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这,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  相似文献   

14.
痀偻承蜩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1)者承(2)蜩(3),犹掇(4)之也。仲尼曰:“子(5)巧乎!有道(6)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7)丸(8)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9);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10)掇之也。吾处(11)身也,若厥株枸(12),吾执臂也,若槁木(13)之枝。虽(14)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相似文献   

15.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相似文献   

16.
回执     
博士先生: 初读汝信,实以为然,觉吾信之言过矣.然精读,以吾之愚见,汝言实有偏颇之处,不足为训也.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汝之所言,关乎人性、科学、生活之辩,安能失之以毫厘乎? 伯爵者,兼具人文、科学之心也.瘟病猖狂,彼以财物给民,日:人文之心有矣.至于科学,以资相助,得显微镜,故日:科学之心具矣.然观其二者,其实无共通之处欤?显微镜者,察微鉴毫,能观病菌,是以诊疾治病,解瘟病之患矣.况伯爵二者并行,兼顾济民与科学,故功成也.吾见汝,专顾科学,固然也.然火星者,与人文相较,则吾可言风马牛不相及也.汝岂能言临火星而缓饥荒乎?  相似文献   

17.
古文今解     
[古文] 孟子日:"事孰为大①?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相似文献   

18.
孟子斥责历史上的不施仁政的暴君为"独夫民贼",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心;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也就是民之所欲,皆致之,如聚敛然;民之所恶,则勿施于民。孟子对当时诸侯的所作所为提出严厉的抨击:"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他总结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经验,充分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的"民贵君轻"思想,为儒家的"人本主义"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儒家在政治思想方面注重民心向背得失,皆源于孟子的仁政学说。——编者  相似文献   

19.
古之球迷必有空。球迷者,所以爱队迷球忘我者。人皆生而球迷者,孰能无爱?爱而不迷球,其为废也,终不得矣。生乎吾前,其幸也固多乎吾,吾喜之贺之;生乎吾其幸也固厚乎吾,吾恭之羡之。我恭喜者,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相似文献   

20.
最美的在乎     
黄俊郎说:“得过最珍贵的东西,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的。”——题记冲破红尘烦琐,辗转千年亘古未变。所谓命运不过枉若尘埃,文鸟坠入大海,谁来守住最初的获得?大话西游里的孙悟空说:“曾经有一段完美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却没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后唐庄宗李存勖说:“吾亦得过安平天下,然吾未珍重,此吾遗恨矣!”战国时六国国君说:“吾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以获一时安宁,孰不知已失天下!”所谓失、得之间,不过罅隙之隔,或得珍惜;或失,惋惜,时光洪流会奔腾而逝,卷走岁月,卷走苍颜,卷走没有在乎的获得。曾经身后无尽的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