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β-氰乙基)-2-甲基咪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甲基咪唑与丙烯腈在乙醇中反应合成1-(β-氰乙基)-2-甲基咪唑,产率95.3%,对其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测定。研究表明,以1-(β-氰乙基)-2-甲基咪唑为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其性能优于咪唑和2-甲基咪唑。  相似文献   

2.
从二茂铁出发经过酰化、还原、酯化、季铵化四步反应合成出一个新型的具有大空间位阻的1-(1-二茂铁基乙基)-3-金刚基-1-咪唑碘盐配体,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进行了表征,结构正确,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3.
替硝唑的改进合成工艺中的重要中间体1-(2-乙硫基乙基)-2-甲基-5-硝基-1H-咪唑的合成,以硫脲和溴乙烷代替一般工艺上的乙硫醇和金属钠制得,收率71%。  相似文献   

4.
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利用KSCN饱和的低浓度NaOH水溶液作预润胀剂和催化剂,以丙烯腈作醚化剂对杉木进行氰乙基化改性.研究了丙烯腈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NaOH浓度等对氰乙基化反应的影响.发现采用微波辐射20min(实际反应时间为80min)可获得与传统的恒温水浴反应240min同样增重效果的氰乙基化木材,但前者可缩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2-苯乙醇(2-PEA)是一种具有玫瑰花香的芳香醇,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生物催化合成过程中,其原位萃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设计合成了1-N,N-二乙基乙酰胺基-3-乙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EDCmim]NTf2)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两种离子液体,系统研究了其对2-苯乙醇萃取过程。考察了影响萃取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初始浓度、体系温度、相比等。结果表明,30 min内均可达到萃取平衡;2-苯乙醇的萃取不受转速的影响;随着相比的增加,萃取率也随之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萃取率随之降低;随着离子液体使用次数的增加,2-苯乙醇的萃取率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了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离子液体与甲苯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MIM]+和[BF4]-离子对有两种稳定的构型,存在强的氢键及静电作用,[BF4]-离子靠近咪唑环2位H的构型比[BF4]-离子靠近咪唑环4、5位H处的构型稳定.甲苯与这两种构型的[EMIM][BF4]离子对形成π配位作用的分子复合物,咪唑环2位H对甲苯的吸附作用比咪唑环4、5位H对甲苯的吸附作用强,2位H表现出更高的活性.离子液体的存在能有效地降低甲苯的前线轨道能级差,表明甲苯在离子液体环境中更易发生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达克宁霜即硝酸咪康唑霜,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外用剂。系人工合成的1—苯乙基咪唑衍生物,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对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力。近两年来笔者试用于带状疱疹和痱毒患者数十例药物  相似文献   

8.
介绍离子液体键合硅胶的制备与表征,以及在吸附重金属中的应用的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以硅胶为原料,利用氯丙基硅烷将1-甲基咪唑和1-乙基咪唑分别键合在硅胶上,制备两种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并将这两种硅胶用于吸附重铬酸根离子,并对吸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该实验条件简单,实验试剂易得,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静态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等多方面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1,2-二溴环己烷、1-乙基咪唑、氧化银按照物质的量比为1∶2∶1的比例,在DMSO溶液中成功的了目标配合物[{(CH_3CH_2(CHNCHCHN)}_(2n)(Ag_2Br_2)]_n,配合物通过了元素分析,~1HNMR和X-ray衍射表征.晶体的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化合物晶胞参数为a=15.248 9 (15) ?,b=13.988 8 (13)?,c=7.719 8 (7)?,β=109.809 (1)°,V=1 549.3 (3)?3,Z=8,F(000)=1 086,Dx=2.464 Mg/m~3,μ=7.68 mm~(-1),R1=0.019,wR2=0.048.配合物是由1-乙基咪唑,银离子和溴离子桥联的聚合物结构,银离子是一个四面体结构,溴离子联接两个结构单元而形成一维聚合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1—溴己烷,丙二酸二乙酯和丙烯醛为原料,经五步反应首次合成了溴化[2—(5—己基—1,3—二氧环己烧—2—基)乙基]三乙基铵(h).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尾式苯丙氨酸四苯基卟啉铁(Ⅲ)(Fe[Phe一Tpp]Cl)与锌粉、乙酸和咪唑组成的氧化模拟体系催化环氧化烯烃的吸氧动力学曲线,研究了不同轴向配体对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催化环氧化各类烯烃的产物收率(Zn%)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环己烯>1—癸烯>丙烯酸甲酯>烯两基丙酮,用吡啶代替咪唑可明显提高体系的最高吸氧速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化学催化的Heck反应。研究发现,在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IEMIMIBF4)离子液体中,I=0.1 A恒电流电解,还原得到的活性零价Pd对Heck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得到的C-C键的形成产物,产率为64%。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氧化碳氢键官能团化策略,重新构建咪唑并[1,5-a]吡啶的合成方法。方法:以2-苄基吡啶和苄胺为反应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催化剂、添加剂、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寻找最佳反应条件,并对所得目标产物分别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进行结构表征。结果:以溴化亚铜二甲硫醚作为催化剂,甲苯作为溶剂,特戊酸作为添加剂,温度为110℃条件下,苄基吡啶和苄胺可以反生串联环化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咪唑并[1,5-a]吡啶。结论:开发了一种铜催化的咪唑并[1,5-a]吡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采用价廉易得的苄胺和苄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避免了底物的预先官能团化,减少了操作步骤,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以咪唑类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用溴代正丁烷与N-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BMIm]Br),分别利用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对[BMIm]Br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5.
替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衍生物类抗微生物药,化学名为1-[2-(乙基磺酰基)乙基]-2-甲基-5-硝基咪唑,是继甲硝唑后临床较为广泛应用的抗厌氧菌类药物,本品对原生动物和专性厌氧菌具有活性,作用于厌氧菌的生长期,可透入细菌的细胞内,破坏DNA链或抑制DNA的合成,据报道,本品800mg静脉滴注后,血药浓度峰值为14-21μ/ml,本品分布广泛,半衰期12-24小时,主要以口服剂量的25%原形随尿排出,12%为代谢物,少量随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3-芳硫基咪唑并[1,5-a]喹啉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咪唑并[1,5-a]喹啉和磺酰肼为原料,合成3-芳硫基咪唑并[1,5-a]喹啉类化合物;对原料的投料量、反应促进剂的投料量、反应温度、溶剂用量进行优化研究;并考察底物取代基的变化对反应产率的影响;所有硫醚化产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来表征结构。结果:以水作为溶剂,一当量的碘作为反应促进剂,咪唑并[1,5-a]喹啉与磺酰肼的投料比为1∶1.5,在密封反应管中,于110℃反应12 h,可以高产率的获得3-芳硫基咪唑并[1,5-a]喹啉类化合物。结论:该合成工艺以水作为溶剂,不使用金属,符合绿色化学要求,适合用于制备3-芳硫基咪唑并[1,5-a]喹啉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1-乙基-3-甲基咪唑网氟硼酸盐中,在超声波氛围下采用电化学牺牲阳极法直接从金属银制备了球形银纳米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组成以及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小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银粒子杂质含量低,纯度较高,粒度分布集中,颗粒均匀一致,基本呈球形.  相似文献   

18.
以1,3-二溴丙烷与1-(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咪唑为原料制备了溴化1-(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3-(3-溴丙基)咪唑盐,是葡糖衍生的手性N-杂环卡宾前体.对其元素分析(EA)、红外吸收光谱(IR)以及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1D和2D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35、DEPT90、DEPT45、~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进行了解析和指认,对溴化1-(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3-(3-溴丙基)咪唑盐的~1H NMR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铅、四乙基氢氧化铵(20%)、水为原料,在水热晶化条件下合成微孔钛酸铅晶体JPT-1,研究了合成条件即物料组分、PH值、晶化温度等对合成微孔钛酸铅晶体JPT-1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铅、四乙基氢氧化铵(20%)、水为基本原料时.在175℃左右,PH值为3.5-5.0范围内所合成的JPT-1晶体最为理想.讨论了晶体骨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模式,以手性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L-酒石酸盐,EMIML-Tar)为手性配体拆分色氨酸对映体.考察了背景电解质类型及pH值、分离电压、检测波长、进样时间、手性离子液体与镍离子比例及浓度、SDS浓度等因素对色氨酸对映体手性拆分的影响,得到优化后的分离条件.在最佳拆分条件下,色氨酸对映体能够在12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