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叙述了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共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血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的”、“难忘的”节日,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如果教师紧扣“难忘”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一方面继承和来源于毛泽东、周恩来的思想;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他在新形势下又有了重大发展和创新。“两个文明都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的这一思想不断地完善,成为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灿烂光辉:“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既是我们党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又是周恩来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活的灵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的体现,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展开的;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则是前三者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它们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周恩来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难忘的泼水节》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讲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 ,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达了人民爱总理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感情。教学这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 ,图文对照 ,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启发回忆 ,揭示课题教学伊始 ,可出示挂图《清洁工人的怀念》。提问 :①这幅图画的是谁和谁在握手?(周总理和一位清洁工人在握手。)②周总理为什么特意去和清洁工人握手?(周总理尊重和关怀清洁工…  相似文献   

5.
1957年后“左”倾思潮泛滥,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知识分子被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1960年开始纠“左”,在周恩来的关心下,党中央制定了《高教六十条》等三个条例,对纠正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62年广州会议上,周恩来顶压力、冒风险,提出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认为知识分子是人民的一部分,并坚持将这一论断写进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久,周恩来遭到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些人的责难。周恩来把知识分子视为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宝贝,因此无论多么强大的压力,都动摇不了他的这一信念。可以说他是我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典范,是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谈□兰州实验小学孙玉梅《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画和一篇短文组成。所以教学这篇课文,就要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相似文献   

7.
最近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口号 ,是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 ,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策划布局的又一重大治国方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延续 ,为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前进的征途中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特别是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德治思想的历史考察以德治国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源。儒家先贤很早就注意到“德治”的重要性 ,先秦儒家站在治国安民的立场上 ,把“为政以德”作为以德治国的中心思想。“为政以德”这一命题 ,首先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指出 :…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生活琐记》是一篇新教材,选自《人民文学》一九六一年七、八月号合刊。作者川岛。该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对他们的思想和写作都有较大的帮助。我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他们思想很活跃,提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下面五个。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琐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细小零碎的事情呢?这些琐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吗?“琐记”之前的“生活”二字能不能去掉?  相似文献   

9.
古语说得好,“文如其人”。周恩来同志的诗文正象他本人那样严谨朴实,亲切感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就是一例。这篇文章选自《周恩来选集》上卷,它是周恩来同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  相似文献   

10.
1922年,年仅24岁、正在欧洲求学的周恩来,在写给国内的觉悟社战友的一封信中,明确宣称:“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周恩来《伍的誓词》,1923年天津《新民意报》副刊《觉邮》第2期)。他这里所指的“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回顾和总结青年周恩来的社会主义观及其形成原因,对于科学认识周恩来的思想发展,教育当代青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欧时期,周恩来认定,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是改造中国的唯一“救时良方”。当作出这一判断和选择的时候,他对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内涵是如…  相似文献   

11.
《学记》是我国古代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篇专著,在教育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记》中大量有关教书育人的重要思想,对当代思想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具体分析《学记》一文中有关思想教育的重要论述,无疑是不无裨益的.一、《学记》一文揭示了思想教育的重要地位《学记》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写道“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讠叟)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段论述深刻地道明了,教育在教化人民,治理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统治阶级要使人民认同它的阶级意识,顺从它的阶级统治,就必须首先要教化人民;统治者要把国家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陈云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领导者,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经济建设要注意综合平衡、经济建设要兼顾人民生活等重要思想和原则.这些思想和原则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历史关头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这是艾青献给一位女歌手的诗句,不也是艾青自我的真实写照吗?粉碎“四人帮”以后,艾青立即“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以“由衷的高兴”,于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歌颂无产阶级战斗旗帜的诗作《红旗》,继后,便以一篇篇激情如火的诗篇“唱出了八亿人民的心”。很快,他为四化进军的中国人民献上了一本新创作的诗集《归来的歌》。《归来的歌》是艾青蘊蓄二十多年之后,对于我们这个伟大而又充滿动蕩和曲  相似文献   

14.
<正>《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三课第一框内容。本框题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两部分内容。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是“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奋斗目标,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这一奋斗目标也是新时期高一《思想政治》经济常识教学的鲜明主题,时代赋予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大任务。一、为什么要把“小康社会”目标作为经济常识的教学主题(一)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作为新时期经济常识的教学主题,从根本上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时期教育方针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以往相比,新世纪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在教育方针史上具有首创意义。从“一为”到“二为”,显示了教育方针与时俱进的重要品质,表达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目标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终极关怀。一、民本教育思想的回归新世纪教育方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教育“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建党宗旨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古代民本…  相似文献   

17.
《求雨》发表于《人民文学》一九五四年十月号上,是赵树理一九五四年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在赵树理的整个创作中,这篇小说也许并不占有什么重要位置,但它反映出的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却是他全部创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主题.作品描写解放初期,经常遭受旱灾威胁的金斗坪村又遇上了旱灾,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水,响应政府号召,带领群众开渠引水.但是,当年土改时曾积极揭发、控诉地主利用求雨剥削穷人罪行的老贫农于天佑,却拒绝参加开渠,反而带一班老头到龙王庙求雨.于是,围绕“开渠”、“求雨”,展开一系列矛盾冲突.小说逼真而形象地反映了这两种不同的人物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消长变化.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作  相似文献   

18.
1937年12月,黄炎培在长沙会晤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的徐特立;1938年在武汉“生活”茶话会和国民参政会上,又先后结识了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邓颖超等中共负责人。从此时起,黄炎培与董必武“一月数晤,乃至一旬数晤,晤必纵谈时局。” “八一三”周年,《国讯》复刊,黄炎培请周恩来为《国讯》撰写文章。周为此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  相似文献   

19.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的是1963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故事。学完这一课后,我也想过一次泼水节。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这个法宝的形成,同周恩来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周恩来“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①周恩来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特别是他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对于今天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建设具有十分深刻的启示。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实现,其根本途经仍然是依靠人民,联系群众统一战线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什么?周恩来认为,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周恩来年轻时,即认为“人民国家之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