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剑辉 《考试周刊》2013,(85):31-3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读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教版教材中自读课占到语文教学的40%左右.自读课和讲读课是相辅相成的,在讲读课文时,学生学到了一些具体的听说读写技能,通过在自读课文使用这些技能知识内化.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读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基地,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常以自读课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以学生基础差没有自学能力等理由把自读课变为讲读课,或者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中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着眼于自读课文的有效开展,探究自读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设置大都是按照讲读、自读两个方面安排的.如此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讲读课的精讲,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同种类型文章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课内外的自读课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初中自读课文课外自读的教学指导的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把握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2.自读课文课外自读可行性分析;3.自读课文课外自读方法指导:4.自读课文课外自读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解说: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学习侧重点  相似文献   

4.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读音准确、富于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读出诗句的情味和涵蕴之意来。2.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整首诗表达的意象。3.初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把握两首诗蕴涵的哲理。4.背诵这两首短诗。学习重点1.准确、有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2.理解其表达的哲理和意象。自读程序1.要求学生阅读“自读提示”,对诗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将“自读要求”交待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亦可组织学生讨论自定目标,教者适当点拨,更能形成学生自读能力。)3.指导学生自读两首诗,达到相应目标。①感受性阅读全文,初步把握两首诗的…  相似文献   

5.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自读重点  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自读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自读准备 学生课前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  (解说:应充分考虑自读课文学生“自得”的目的,从文章的学习重点、难易度、自读步骤上先列个纲。这个纲要简明实用,以利于教师的点拨。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  相似文献   

6.
小议促读     
省编中学语文教材分教读、扶读、自读三类.前两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要求学生读,而对于三类的自读课文,前面没有标出学习重点,课文内又没有旁注,加上学生的自读又全在课外进行,这就很容易失控,或盲目瞎读,或干脆不读.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促读上下功夫.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之事,下面谈几点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语法习惯(主要是文言句式)等都相当陌生,所以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书籍能力的关键. 一、创新教学手段,夯实知识基础 1.引导自读求知,培养主体意识 教文言文时,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课文,课上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先认真自读:读课文,读课文下注释,读课后问题,并且明确要求.目的:第一,通过自读,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如有困难,自读结束后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第二,通过自读,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13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阅读课文.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呢 结合本文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先谈《大熊猫》一文的教学构想.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出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让见过大熊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见的大熊猫2.出示自读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②一句一句地读,把句子读通顺.③一段一段地读,认识自然段的标记.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①朗读课文(读后互评).②讨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大熊猫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11月下旬,我到鞍山一中参加了东北三省四校科研协作体青年教师教学活动,我所讲授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记忆>.对于传统的自读课来讲,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上成讲读课,大包大揽;一种是完全放手,学生自己阅读.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包大揽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自读资源的一种垄断,失去了自读课的本质定位,自读课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放手就会造成学生不读,或读而不思、读而无获,这又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这节自读课的讲授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了这样的一个原则:确立自读要点,引导自主探究.所确立的这个要点,应该是文章本身最鲜明的特点.这个要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记忆>语言的哲理性较强,因此,我把理解哲理性语言作为本课的要点:一是学会解读,二是尝试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一、读、议、说、练、导教学程序1. 读。即自读,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阅读。在自读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自读时要求学生做到:①通过自读,找出所遇到的基本问题;②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整理出来;③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发现的新问题。自读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导读提纲并出示给学生,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交待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议。即讨论,指学生互相讨论在阅读中发现的疑问以及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讨论时,要求学…  相似文献   

11.
1.自读策略 自读策略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通过探索与合作,自己获得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一种策略,其操作过程是"自读-自疑-自究-合作-整合-拓展"."自读"是在教师的组织之下,有任务、有目的的读书活动,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2.
如果实行老师指导阅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起来的原则,可以改革传统"讲读教学"一"讲"一"听"的弊端,最重要的是必须把学生自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把自读教学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使教学过程各方面得到发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读课文 ,由教师在课堂上指导 ,学生自读、自测 ,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从理论上讲 ,语文单元教学中讲读和自读是有机的整体。由讲读到自读 ,体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规律。讲读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 ;自读即自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把讲读课学到的知识和初步培养起来的能力加以运用和实践 ,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一、布置常规自读任务学生自读易犯不求甚解的毛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提出自读要求 ,尤其是一些常规要求必须常抓不懈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预习课文…  相似文献   

14.
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本文从引设式、迂回式、解惑式、启迪式、点拨式五个方面探讨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通过对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课例的观摩学习,以及自己在初中两个班级教学中的试验,笔者摸索出了语文讲读课的“自读·教读·读练”三式模式.这三式模式是讲读课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参与性教学的初级形式.它不仅构成了完成每篇课文的讲读任务所必需的一连串基本动作,而且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大有益处.第一,自读式.自读式是每篇课文教学的起始形式.过去我们往往忽略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必要的指导.只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布置几道课外预习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有限.从长远想,这是战略上的失策.为了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我常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材选文编排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有利于教,也有利于学,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该教材精选的现代文有各种组元法,以按相同体裁组成单元的居多,每个单元的选文按训练意图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三类,教读课文是学生从中获取系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类课文,自读课文是学生运用从教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一类课文,从教读到自读,学生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自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教读课文时的示范.如何做好这个示范呢?笔者在“参与性教学”探索中的主要做法有“三精”:精讲、精读、精练.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学语文自读课的教学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将自读课文视为讲读课文,篇篇“精“讲,平均用力;二是从根本上忽视自读课文的教学,不探究教法,仅是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而己.其实,自读课也是十分精彩的教学“例子“.充分挖掘其人文精髓,巧妙拓展其教学空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起着由课内教读走向课外阅读的联结作用。把文言文自读课中的学生自主阅读落到实处,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利用助读系统,指导学生自读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借助"阅读提示"、紧扣"思考探究",积累文言文知识、明确自读要点,找到自读的方法,把教读课中所学的知识、方法、技能在自读课中实践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统编教材编者要求阅读教学由教读到自读,最后延伸到课外阅读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自读,指向素养,基于对自读课上师生角色的精准定位,明确学生在自读课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对自读课上学生自读过程的监控与把握,在时间与空间上做足文章,真正实现学生自读。具体教学策略包括充分用好课文旁批等助读系统,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省,将知识真正内化为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自读五法     
去年秋季使用的新编语文教材增加了不少自读篇目(课内自读及课外自读两类)。其目的在于适当给学生加大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检验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读,顾名思义即让学生自己去读,但是自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执教者必须指导有方,传授给学生自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自读能力的培养。现促就初中自读篇目怎样自读提出五种方法。一、练习法:有些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尽管有疑点或难点,但只要让学生阅读自读提示,便可解决。对此,可精心设计一套题目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